中華國學百部·古文觀止

中華國學百部·古文觀止

《中華國學百部·古文觀止》是清代吳楚材,吳調侯二人所選編,是一部優秀的占文讀物。《中華國學百部·古文觀止》的選文,上起周代下迄明末,共二百二十二篇,分為十二:卷。所選文章能注意題材和文體風格的多樣性,不儀有史傳、論說文,還有見聞札記、山水遊記、雜文小品和其它套用文,大體上反映了我國古代文章絢麗多姿的面貌。除此之外,還編選了少量歷代傳誦的著名的駢文和韻文。

文章在編排上,以時代_為序,眉目清楚,文章篇幅短小精悍,膾炙人口,易於記誦,至今仍是人們學習文言文的優秀讀物。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國學百部•古文觀止
  • 譯者:吳調侯
  • 出版社:三秦
  • 頁數:137頁
  • 開本:16開
  • 品牌:三秦出版社
  • 作者:吳楚材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08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5462974, 780546297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華國學百部·古文觀止》由三秦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清)吳楚材 譯者:吳調侯

吳楚材,名乘權,字子輿,號楚材,浙江清山陰州山(今紹興)人。幼受家教,勤奮好學。16歲時,患足疾,一病數年,仍手不釋卷。疾愈,學問大進,在家設館授徒。曾多次應考,但屢試不中。族伯吳興祚時任福建巡撫,楚材24歲時投奔門下,受到器重,除公案書記之外,為其子伴讀。興祚謂楚材“天性孝友,潛心力學,工舉業,尤好讀經史,於尋常講貫之外,別有會心”。後興祚為兩廣總督,隨之同往廣州。
康熙十七年(1695),與侄吳調侯共同編成《古文觀止》一書,共12卷,收錄上自先秦、下至明末文章222篇,以散文為主,間收駢文。繁簡適中,體例周密,選材得當,每篇末加簡要評註,為舊時文學啟蒙讀本,流傳甚廣。據為《古文觀止》作序的吳興祚說,楚材“天性孝友,潛心力學,工舉業”。調侯為人“奇偉倜儻,敦尚氣誼”。

圖書目錄

卷之一 周文
鄭伯克段於鄢
曹劌論戰
子魚論戰
介之推不言祿
燭之武退秦師

卷之三 周文
召公諫厲王止謗

卷之四 秦文
司馬錯論伐蜀
鄒忌諷齊王納諫
馮諼客孟嘗君
觸龍說趙太后
唐雎不辱使命
樂毅報燕王書
諫逐客書

卷之五 漢文
五帝本紀贊
項羽本紀贊
太史公自序
報任安書

卷之六 漢文
過秦論(上)
論貴粟疏
前出師表
後出師表

卷之七 六朝唐文
陳情表
蘭亭集序
歸去來辭
桃花源記
滕王閣序
陋室銘
阿房宮賦

卷之八 唐文
師說
進學解
柳子厚墓志銘

卷之九 唐宋文
捕蛇者說
種樹郭橐駝傳

卷之十 宋文
岳陽樓記
醉翁亭記
秋聲賦

卷之十一 宋文
石鐘山記
前赤壁賦
六國論
黃州快哉亭記
游褒禪山記

卷之十二 明文
賣柑者言
五人墓碑記

文摘

【譯文】
當初,鄭武公的妻子是從申國娶來的,她的名字叫武姜。武姜生有莊公和共叔段。莊公出世時是腳先頭後出生,很讓武姜受了一番驚嚇,於是就給他起名為“寤生”。從此一直討厭他,而偏愛共叔段,並想把共叔段立為國君的繼承人。多次請求過鄭武公,但鄭武公都沒同意。等到莊公承襲了君位,武姜又請求把制這個地方封給共叔段。莊公說:“制,是個險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裡。你要其他地方,我都聽你的。”武姜改要了一個叫京的地方,莊公便讓共叔段住在那裡,人們因而又稱共叔段為“京城太叔”。
鄭國大夫祭仲對莊公說:“大城市的城牆超過三百丈的話,就會給國家帶來禍患。先王定下的規矩是,大都市不可超過首都的三分之一;中都市不可超過五分之一;小都市不可超過九分之一。現在京地不守這個規矩,這是制度所不能允許的,如果任其所為,你以後就可能難以遏制了。”莊公說:“這是武姜的想法,如果真有什麼禍患的話,我又怎么能避開呢?”祭仲回答道:“武姜哪裡有滿足的時候,不如趁早另撥一塊地方給共叔段,以免滋長他的野心。否則一任發展下去,再要阻止就很困難了。蔓生的野草都很難連根剷除,更何況共叔段是您所寵愛的弟弟呢?!”莊公說:“不義的事情做多了,必然會自取滅亡。你就等著吧。”
此後不久,太叔果然讓西部邊境地區和北部邊境地區在臣服莊公的同時,還要聽命於他。鄭國大夫公子呂便對莊公說:“一個國家是無法容忍一地兩屬的狀況的,您打算怎么辦呢?如果您準備讓位於太叔,那就請允許我去服伺他好了;您如果不準備讓位於他,那就請將他除掉,免得讓民心生亂。”莊公說“用不著費心,他將自食其果。”
太叔又把原來兩屬的地方完全收進了自已的封地,從而使他的勢力擴展到了廩延。公子呂說:“可以反擊了!他的土地擴展得越大,他得到的人也就越多。”莊公說:“他一不講道義,二不講親善,土地越大,離他垮台的日子就越近。”
太叔修築城池,聚積糧草,整飭兵甲,備辦車馬,打算偷偷進攻鄭國,武姜則準備到時候為他們打開鄭都的城門。莊公打聽到他們發難的日子後,說:“可以動手了!”命令公子呂帶領著二百輛戰車去京地伐亂。京地的人們都起來反對共叔段,共叔段被迫逃亡到鄢地。莊公又追擊到鄢地。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出逃到共國。
《春秋》上說:“鄭伯克段於鄢。”共叔段不順從兄長,所以這裡不稱其為弟。他的行為就像另一個國君,所以這裡把對他的打擊稱之為“克”。稱鄭莊公為“鄭伯”,是在譏諷他失去了對弟弟應有的教導。《春秋》上說莊公早有殺掉共叔段的意圖,而又不說共叔段是被迫出奔,這是作者有要為王者掩飾的為難之處啊。
接著莊公又把武姜安置在城潁,而且發誓說:“不到黃泉,不再相見了。”不久,他又後悔發了這樣的誓言。潁考叔是管理潁谷的官員,他聽到莊公有所悔悟,便拿了些東西去進獻給莊公。莊公賞賜他留下吃飯,而他總是把肉放下不吃。莊公不理解,就問他原因。他回答道:“小人有一個母親,小人所吃的東西她都品嘗過了,但從來沒有嘗過您的食物,請允許我送給她吧。”莊公說:“你有母親可送,我卻獨獨沒有啊!”潁考叔說:“可以問問你說這話的意思嗎?”莊公就告訴了他事情的原委,而且說明自己已有翻悔之意。潁考叔對他說:“這有什麼可擔心的呢?!如果從地上挖下去,一直挖到泉水湧現,再另挖一條隧道通往泉水,你母子在隧道相見,誰還能說是違背了誓言呢?”莊公聽從了他。莊公走進隧道時賦詩說:“寬大的隧道中,樂在融洽。”武姜走出隧道時賦詩說:“寬大的隧道外,樂在暢快。”於是他們母子又和好如初。
君子說:潁考叔,孝心真純厚啊。他熱愛自己的母親,又能將孝道推廣到莊公。《詩經》中說:“孝子的孝心是無窮無盡的,世世代代賜給你的同類。”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譯文】
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接見。他的同鄉人說:“那些吃肉的大官們考慮的事,你何必參與呢?”曹劌說:“大官們目光短淺,不能深思遠慮。”於是入宮進見,問莊公靠什麼迎戰。
魯莊公說:“衣物食品是人們所賴以生存的東西,我不敢獨享,一定要分出一些給人。”曹劌回答說:“小恩小惠不能使人民普遍得到,人民不會跟從您。”魯莊公又說:“祭祀的牲畜、玉器、帛幣,用多少,說多少,並不敢妄說虛加,總要做得誠實可信。”曹劌回答說:“細微的信用不足以令神信服,神不會福佑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子,雖不能件件查清,但一定要按實情去辦。”曹劌回答說:“對人民的忠誠正表現在這類事情上,可以靠這點去打一仗了。打仗的時候,請讓我跟隨著你。”
魯莊公與他同乘著一輛戰車,在長勺作戰。魯莊公剛要擊鼓進軍,曹劌說:“不行。”待齊國人敲過三遍鼓之後,曹劌說:“可以了。”齊國軍隊大敗。魯莊公剛想催馬追擊,曹劌說:“不行。”他下車察看了齊軍留在地上的車跡,叉登上車前的橫木向齊軍嘹望,然後說:“可以了。”於是追擊齊軍。
取勝以後,魯莊公問他戰勝的原因。他說:“打仗,靠的是勇猛的士氣。第一次擊鼓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有所衰退,第三次擊鼓士氣泄盡。對方的士氣已衰竭而我方士氣正盛,所以能打敗他們。齊國是大國實力很難猜測,怕有伏兵。我看到他們輪印雜亂,望見他們旗幟倒下,所以才追擊他們。”
【譯文】
楚國攻打宋國援救鄭國。宋襄公準備迎戰,大司馬公孫固規勸說:“上天拋棄商朝很久了,您要復興它,可是罪在不赦啊!”宋襄公不聽。
與楚人在泓水作戰。宋國人已經排好了迎敵的陣列,而楚國人還未全部過河。公孫固說:“對方人多,我們人少,乘他們沒有全部過河,請打擊他們。”宋襄公說:“不行。”等到楚軍雖過了河,但尚未排好佇列的時候,公孫固又把出擊的請求告訴了宋襄公,宋襄公說:“不行。”等到楚軍擺好了佇列,然後才出兵打它,宋軍大敗。宋襄公被打傷了大腿,連他的侍衛官也被殲滅了。京都的人都怪罪宋襄公,宋襄公說:“君子不重複打擊已經負傷的人,不抓捕頭髮花白的人。古代指揮軍隊,不靠利用狹隘的地勢阻擊敵人。我雖然是已經滅亡了的商朝的後代,但也不攻擊沒擺好軍陣的敵兵。”他的哥哥子魚說:“您不懂打仗。強大的敵人身處狹隘之地,而且沒有部署好軍隊、陣形,這是上天在保佑幫助我們啊。阻擋住它,而且打擊它,難道不可以嗎?即便是這樣,仍然還有許多可怕的危險啊。更何況今天的強者,都是我們的敵人。即使已是高齡之人,也應該捕獲,對那些頭髮花白的人又有什麼理由不去抓捕呢?懂得恥辱,教會作戰,為的是奮勇殺敵。對雖然已經負傷,但並未致命的敵人,怎么就不能再打擊他們一次呢?如果你捨不得再打擊他們一次,那還不如根本就不要去打傷他們;如果憐惜那些頭髮花白的人們,那還不如就此向他們投降。三軍依靠的是有利於自己的時機去作戰,鳴鑼擊鼓是利用它們的聲音來振作將士們的士氣。有利於作戰的時候,就要善於抓住時機而用之。所以,利用狹隘的地勢阻擊敵人,是完全可以的。聲音洪亮了,可以激發起高昂的鬥志。所以,擊鼓打擊尚未成列的敵軍,這也是可以的。”

序言

《古文觀止》是自清代以來最為流行的古代散文選本之一。最初刊行於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是一部優秀的古文讀物。自其刊行以來,頗受人們歡迎。流傳之廣,影響之大,令人驚嘆。
《古文觀止》的編選者吳楚材(名乘權)、吳調侯(名大職)為叔侄二人,生於浙江山陰(今紹興市)。清吳興祚在《古文觀止序》中說:“會稽章子、習子,以古文課餘子於三山之凌雲處;維時從子楚材實左右之。楚材天性孝友,潛心力學,工舉業,尤好讀經史,於尋常講貫之外,別有會心。與從孫調侯,日以古學相砥礪。調侯奇偉倜儻,敦尚氣誼。本其家學,每思繼序前人而光大之。二子才器過人,下筆灑灑數千言無懈漫,蓋其得力於古者深矣。”二人的情況現在只能於此序中窺見一斑。“觀止”二字,出自《左傳·襄公十九年》:吳季札在魯國賞周樂,至《韶》舞,讚嘆:“德至矣哉!大矣”,認為無美不具,於是說:“觀止矣。”書名為觀止,意在力圖選編達到盡善盡美,無以超越。
《古文觀止》全書共12卷,收入上起周代下訖明末的歷代文章222篇,論說抒情,寫景狀物,眾體兼備,大體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發展的大致輪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傳))34篇、《國語》11篇,《公羊傳》3篇、《穀梁傳》2篇、《禮記》6篇,《戰國策》14篇。編者有意強化對漢代以前文章的份量,是為了使讀者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古代散文的源本。對兩漢的文章,編者比較重視司馬遷的《史記》,漢文31篇,《史記》有14篇。唐代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愈、柳宗元為主,分別選入24篇和11篇;宋文以歐陽修、蘇軾為側重點,分別選人13篇和12篇。秦文僅選李斯1篇,六朝文章選6篇,元代1篇未選,明代選人18篇。本書入選之文皆為語言精煉、短小精悍、便於傳誦的佳作。本書亦有入選不當者,因為選編主要是著眼於考科舉時做策論,故選人了一些八股氣息濃郁的文章。但作為一種古代散文的入門書,仍然有其存在的價值。
《古文觀止》所選的文章以漢唐二代為多,以散文為主,兼顧駢韻二體,而且文章的體裁多樣,可謂廣收博採,而又繁簡適中,反映出編者眼光的細緻和周到。在編排上,全書按時代先後分為7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有重點作家和作品。由此可以縱觀古文發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個作家的不同風格。每篇文章又都有簡要的評註,輔助讀者理解文義,掌握行文的章法。加以入選的文章多屬久經傳誦的佳作,所以此書廣為流行至今。
《古文觀止》之前的古文選本,大多依據昭明太子蕭統《文選》的體例,分類繁瑣,常以條目為主線,閱讀使用時都很不簡便。《古文觀止》則以時代為綱,作者為目,將作者的各類文體的作品集粹於一處,閱讀方便,查看快捷,使讀者對清代之前的散文史認識清楚,印象深刻。所以,《古文觀止》的流行性與通俗性、權威性至今難以動搖,是青年首選的普及性古文選本。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