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研究與評論

中華傳統文化研究與評論

《中華傳統文化研究與評論》是2008年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中國葉聖陶研究會編著。本書詳細介紹了巴渝文化及其地位。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傳統文化研究與評論
  • ISBN:9787107212819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開本:16
  • 平裝:724頁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條形碼:9787107212819
  • 尺寸:25.8x18x2.8cm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中華傳統文化研究與評論(第2輯)》主要內容包括:巴渝文化,走進重慶 走向未來、巴渝文化論綱、巴渝組曲與文化融合、試論巴渝文化在中國區域文化中的地位、試論巴文化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地位與作用等。

目錄

文源何能斷中華必大同(代序)
巴渝文化
走進重慶走向未來
巴渝文化論綱
巴渝組曲與文化融合
試論巴渝文化在中國區域文化中的地位
試論巴文化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地位與作用
新三峽文化論
蜀語與國語之比較研究
商王武丁伐巴方
評唐宋時期的巴渝文化高潮及其當前意義
——以杜甫等唐宋巨星的三峽區域文學書寫為例
論蜀學“理趣”對宋型文化的影響
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與巴蜀
南宋理宗時代一個以重慶為抗元中心的悲劇封疆大吏——余玢
抗戰文化
重慶大後方抗戰文化中心的形成及其歷史地位
簡析抗日戰爭時期文化在渝形成強勢及其現代意義
抗戰時期文化及其現實意義
歷史傳統理想信念
——讀馮友蘭的《南渡記》
“新生活運動”與抗戰
抗戰時期中國文化界的團結和
當代中國文化界的使命
重慶抗戰文化影響管窺
——論重慶人民在大轟炸中顯示的
人文精神特質及其現實意義
抗戰時期重慶對外交往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
抗戰時期中國電影的文化精神和現實意義
中國人決不能忘記的光榮歷史
我親身經歷了抗戰時期文化的洗禮
抗戰時期大後方的文教建設
多元一體
“多元一體”與中國文化的現代化
——從“外王”到“內聖”的儒學轉向兼論以“社會公義論”為核心的思考
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文藝復興
——“打醒孔家店”的意義
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現代意義
探究人的自覺意識
——發掘多元一體中華傳統文化之人文資源
文化地理與精神藝求
區域多元與文化一體:台閩文化異與同
中國民間信仰”合緣共振”與“含混多義”的思維模式
中西文化拼合互補論
多元文化在社區工作上的探討:以台灣原住民為例
和而不同
朱熹論莊子
——以莊子與儒、釋、道之關係為主的考察
由“無為”概念的轉化看黃老學派的學說意向
章黃之學對國學研究的貢獻
量子的教育思想
清初蜀學思想家唐甄研究的意義
——從“無所逃”及“不忍”談唐甄的原初思想意義
先秦寓言中之“宋人”形象探微
——兼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域偏見
龔自珍春秋學的治經主張
從郭沖五議看諸葛亮治兵、治蜀的雪泥鴻爪
《老子》第十章析解
兼儒墨·合名法
——《尸子》的哲學思想及其論辯
樂山郭鼎堂《周彝中之傳統思想考》中“宗教思想”箋補
《易經》入門並不難
推陳出新
王國維學求思想的現代性與中國道德政治哲學:另一種解讀視角
拜生拜育拜進 傳統文化順悖論
被髮左衽:現代性與中國文化的樣貌
生活儒學的面向
——後牟宗三時代台港新儒家的新探索
復見天地之心
——從抗戰時期復性書院之籌辦談振興中華之道
跨出“五四”:我們需要超越的精
建構中華文化教學大綱
從“傳統”到“現代化”
——一個“中華文化”的觀點
古典禮樂文化的現代啟示
時代化的中國字
從中華文化的特性展望其未來
中國傳統文化與海峽兩岸經濟
文化中國
當代華人原創理論的反省與批判
加強海峽兩岸閩南文化交流
促進祖國和平統一
關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四點浮見
從“何謂家人”反思“家”文化—倫理的現代意義
論文化傳統和語文規範
知恥近乎勇
“五”的含義——從原始“五”到數字“五”的蛻變
邵雍的“加一倍法”與“二進制”的一致性
揚雄與東方朔
從台灣大專院校鄉土文化課程
論客家文化傳承困境
膠捲里的文化對話
——以“故宮物館”的影片為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