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大使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巴尼亞共和國的代表機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大使館
  • 外文名:EMBASS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Republic of Albania
  • 使館地址:SKENDERBEJ STR.57,TIRANA
  • 大使:周鼎 
  • 阿國面積:28748平方公里
簡介,歷任大使,大使致辭,中國與阿爾巴尼亞經貿合作簡介,阿爾巴尼亞概況,

簡介

使館地址:SKENDERBEJSTR.57,TIRANA,ALBANIA

歷任大使

大使姓名 任期
徐以新 (1954.09-1957.05)
羅士高 (1957.06-1964.07)
許建國 (1964.09-1967.01)
劉曉 (1967.04-1967.09)
耿飈 (1969.05-1971.01)
劉振華 (1971.02-1976.05)
劉新權 (1976.09-1979.05)
溫寧 (1979.04-1983.06)
郗照明 (1983.09-1986.07)
范承祚 (1986.09-1989.10)
顧懋萱 (1989.11-1992.11)
陶苗發 (1993.05-1996.02)
馬維茂 (1996.03-1999.10)
左福榮 (1999.11-2001.11)
田長春 (2001.12-2007.09)
王俊嶺 (2007.11-2011.11)
葉皓 (2011.12-2015.02)
姜瑜 (2015.03-2019.02  )
周鼎 (2019.02-  )

大使致辭

歡迎您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大使館網站。我們的網站將向您介紹中國對外政策、中阿兩國基本情況及雙邊關係、經貿、領事、留學等方面的信息。
中阿兩國人民有著深厚的傳統友誼。自1949年建交以來,雙邊友好合作關係不斷發展。近年來,兩國在政治、經貿、文教等各領域往來和合作不斷加強,發展前景良好。希望這個網站能促進兩國的交往與合作,成為增進兩國人民友誼、加深相互了解的電子橋樑。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巴尼亞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王俊嶺
王俊嶺大使王俊嶺大使

中國與阿爾巴尼亞經貿合作簡介

1954年中阿兩國簽署政府記帳貿易協定。1975年兩國貿易額達1.67億美元,是迄今為止兩國貿易額最高的年份。
從1954年至1978年,我對阿進行了大量經濟援助。
1979~1982年兩國貿易關係一度中斷。
1983年兩國恢復了貿易關係,當年政府協定記帳貿易額900多萬美元。此後雙邊貿易逐年上升額,1989年達4000多萬美元。在此期間兩國貿易發展較順利。我從阿進口的主要商品有:鉻礦石、裸銅線、瀝青、生鐵。我向阿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棉花、大米、煉焦煤、機械設備及零配件和生活消費品等。
從1989年起,阿國內政局動盪,國民經濟瀕臨崩潰,國庫枯竭,市場物資匱乏,嚴重影響了阿對外貿易。1991年兩國貿易額降至1000多萬美元。應阿方請求,我向阿提供了500萬美元的商品貸款。
1992年我向阿無償贈送了50萬元人民幣的醫療器械。1992年兩國貿易繼續大幅度下降,當年貿易額僅為179萬美元。
從1992年起兩國政府協定記帳貿易改為現匯貿易。
1993年2月中阿兩國政府簽署了《政府貿易協定》和《投資保護協定》。雙邊貿易開始平穩增長。
據我海關統計,2006年兩國貿易額為7895萬美元,其中我出口6610萬美元,進口1284萬美元。2007年1至2月份,中阿雙邊貿易額為2198萬美元,其中我出口1503萬美元,進口695萬美元。
近幾年我向阿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機電產品、服裝、鞋帽、紡織紗線和醫療器械等。從阿進口少量鉻礦石。
目前我在阿註冊成立並開展經營活動的華人私營公司有三十餘家,國營公司兩家。

阿爾巴尼亞概況

阿爾巴尼亞共和國(TheRepublicofAlbania)。面積28748平方公里。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7∶5。旗地為深紅色,中央繪有一隻黑色的雙頭鷹。阿爾巴尼亞號稱“山鷹之國”,鷹被認為是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象徵。
:為盾徽。黑色雙頭鷹鑲在深紅色的盾面上,寓意同國旗。
人口313.4萬(2005年),其中阿爾巴尼亞族占98%。少數民族主要有希臘族、馬其頓族、塞爾維亞族、克羅地亞族等。官方語言為阿爾巴尼亞語。70%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20%信奉東正教,10%信奉天主教。
首都地拉那(Tirana),人口51.8萬(2005年)。年最高平均氣溫23.5℃,年最低平均氣溫6.8℃。
總統巴米爾·托皮(Bamirtopi),2007年7月當選。
國慶節暨獨立日:11月28日;反法西斯解放日:11月29日。
:阿爾巴尼亞人是巴爾幹半島上的古老居民伊利亞人的後裔。公元9世紀以後,分別受到拜占庭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塞爾維亞王國和威尼斯共和國的統治。1190年建立獨立的封建制公國,1415年遭土耳其入侵,被土耳其統治近500年。到18世紀,在阿爾巴尼亞人聚居區周圍逐漸形成了兩個民族群體,並形成不同的書面語言,居住在什昆河南部的托斯卡人主要從事農業,由於地理和交通條件較好,所以經濟文化較為發達。19世紀下半葉,阿爾巴尼亞的民族解放運動日漸高漲。1912年11月28日宣告獨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奧匈、意、法等國軍隊占領,1920年阿再次宣告獨立。1924年成立資產階級政府,1925年成立共和國,1928年改行君主制,索古為國王直至1939年4月義大利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先後被意、德法西斯占領(1943年德國法西斯侵入)。1944年11月29日,阿全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戰爭奪取政權,並解放全國。1946年1月11日,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1976年修改憲法,改稱為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1991年4月通過憲法修正案,改國名為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阿爾巴尼亞國旗阿爾巴尼亞國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