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氣下陷證

中氣下陷證,中醫病證名。多指脾氣虛以致組織弛緩不收、臟器鬆弛導致脫垂的一類病證。多見於脫肛等。

病因,辨證要點,臨床表現,治法,方劑,常用中藥,常用腧穴,常見證型,預防調護,

病因

小兒氣血未旺,老年人氣血衰退,中氣不足,或婦女分娩用力耗氣,氣血虧損,以及慢性瀉痢、習慣性便秘、長期咳嗽均易導致氣虛下陷,固攝失司。

辨證要點

中氣下陷,以脾氣虛證和內臟下垂為辨證要點。脾氣主升,若升舉無力而下陷,導致內臟下垂。胃下垂,脘腹重墜作脹,食入氣陷更甚,脘腹重墜加劇。中氣下陷,肛門重墜,時有便意,或下利不止,肛門外脫。脾氣升舉無力,可見子宮下垂。脾主散精,脾虛氣陷致精微不能輸布而反下流膀胱,見小便混濁如米泔。

臨床表現

面色淡白,眩暈易汗,短氣,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墜,食入益甚;便意頻數,小便淋瀝等。肛門墜重,或先瀉久痢不止,甚至脫肛;或子宮下垂;或小便混濁如米泔;伴有頭暈目眩,肢體困重倦怠,聲低懶言,舌淡苔白,脈弱。

治法

健脾益氣,昇陽舉陷。

方劑

補中益氣湯加減。

常用中藥

黃芪、人參、炙甘草、當歸、橘皮、升麻、柴胡、白朮。

常用腧穴

氣海、關元、百會、長強、承山、八髎、足三里等。

常見證型

中氣下陷證(脫肛)。

預防調護

1. 患脫肛後應及時治療,防止發展到嚴重程度。
2. 避免負重遠行,積極治療慢性腹瀉、便秘、慢性咳嗽等,防止腹壓過度增高。
3. 局部可採用丁字形托帶墊棉固定,或每天進行提肛運動鍛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