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顆粒

中毒顆粒

中毒顆粒為中性粒細胞胞質中出現的較粗大 、 大小不等 、 分布不均的深藍色或藍黑色顆粒。在較嚴重的化膿性感染、大面積燒傷及惡性腫瘤時多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毒顆粒
  • 形狀:藍黑色顆粒
  • 性質:醫學
  • 毒性變化:細胞大小不均
外形特徵表述,核變外形,核左右移特徵,毒性變化,嚴重感染,退行性表現,

外形特徵表述

核變外形

中性粒細胞異常改變:
1.核象變化包括核左移和l核右移,反映中性粒細胞的成熟程度G 正常血象中有少量桿狀核
中毒顆粒
細胞出現,它與分葉核細胞之間的比值約為1: 13。

核左右移特徵

( I )核左移:外周血中出現不分葉粒細胞(指桿狀核粒細胞、幼稚粒細胞)超過5%。常見於感染,特別是急性化膿性感染上急性中毒、急性失血及急性溶血等。如晚幼粒、中幼粒等細胞增多為極度左移,多見於類白血病反應或白血病。具體表現為:①伴白細胞總數增高的核左移稱再生性左移,常見於急性化版性感染,如大葉性肺炎等;②白細胞總數不增加或減低的核左移稱退行性左移,常見於嚴重感染、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如傷寒、感染中毒性休克的敗血症等。
( 2) 核右移:是指中性粒細胞核出現4 、5 葉(正常時多為3 葉l) 或更多,其百分數越過3%。這是造血功能衰退或造血物質缺乏的表現。常見於巨幼細胞性貧血和使用抗代謝藥物後。此外,在疾病進行期突然出現核象右移,提示預後不良。

毒性變化

嚴重感染

嚴重感染、惡性腫瘤、各種重金屬或藥物中毒、大面積燒傷等,中性粒細胞可出現形態變化。具體表現為:①細胞大小不均:為骨髓內幼稚粒細胞發生不規則的分裂增殖所致;②中毒顆粒:細胞質中部分或全部顆粒變粗,著色深,顆粒的分布及大小不等,可能為中性顆粒成熟過程中發生變性所致;③空泡:可在細胞質或核中出現,常為多個,被認為是細胞脂肪變性後未能著色所致;④Dohel體:細胞質內出現嗜鹼性多呈斑塊、梨形或雲霧狀,可能為核漿發育不平衡所致,為細胞嚴重毒性變的表現;⑤核棘突:胞核有各種形態的芽狀突出,臨床意義尚不明確,可能與中毒、癌轉移、嚴重放射損傷等有關。

退行性表現

退行性變表現為胞體腫大,結構模糊,邊緣不清。胞核可呈固縮、腫脹、破碎、溶解等變化,退行性變是細胞衰老死亡的表現。
中毒顆粒
臨床意義:見於嚴重感染、惡性腫瘤、各種重金屬中毒或藥物中毒等。
可以肯定是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早期會出現中性粒細胞增高,但出現中毒顆粒的可能較小,除非伴發細菌感染。
重金屬中毒是因為中毒顆粒依附在重金屬上,通過腸道、喝水、傷口等因素造成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