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性熱

中暑性熱是一種由於散熱功能不足或障礙引起的危險的高熱,發病前的症狀可表現為頭痛,乏力。短時間內會引起抽搐和神志不清,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危機生命。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中暑性熱
  • 英文名稱:Heat stroke
  • 常見發病部位:頭部
  • 常見病因:散熱功能不足或障礙
  • 常見症狀:頭痛,頭暈和乏力,通常出汗減少,皮膚灼熱、發紅、常乾燥,呼吸通常加快,體溫迅速上升至40~41℃
  • 傳染性:無
簡介,症狀和體徵,診斷和預後,治療,預防中暑,中暑飲食禁忌,

簡介

散熱功能不足或障礙引起的危險的高熱。

症狀和體徵

在症狀突發前,有時先有頭痛,頭暈和乏力,通常出汗減少,皮膚灼熱、發紅、常乾燥,脈率迅速加快,可達160~180次/分;呼吸通常加快,但血壓很少受影響,短暫的定向障礙後,出現神志喪失和抽搐,體溫迅速上升至40~41℃,引起著火樣感覺,死亡前可有循環虛脫,經數小時極高體溫後,存活者可有永久性腦損害。

診斷和預後

暴露於高溫環境,突然發生的皮膚灼熱,乾燥,發紅伴體溫>40℃,脈速及神志錯亂或神志不清者,一般很易將中暑與食物,化學或藥物中毒區別.必須排除急性感染(如敗血症,腦膜炎)和中毒性休克.任何可能促發中暑的藥物均應考慮到.
中暑是一種威脅生命的急診病,若不給予迅速有力的治療,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腦損害或腎臟衰竭.核心體溫(core temperature)達41℃是預後嚴重的體徵;體溫若再略為升高一點則常可致死.老年,衰弱和酒精中毒可加重預後.

治療

應立即採取強力措施.若遠離醫院,應將病人脫離高溫環境,用濕床單或濕衣服包裹病人並給強力風扇,以增加蒸發散熱.在等待轉運期間,可將病人浸泡於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卻,也是一種好辦法.若病人出現發抖,應減緩冷卻過程,因為發抖可增加核心體溫(警告:應每10分鐘測1次體溫,不允許體溫降至38.3℃,以免繼續降溫而導致低體溫).在醫院裡,應連續監測核心體溫以保證其穩定性.避免使用興奮劑和鎮靜劑,包括嗎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靜脈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鹽.應經常測定電解質以指導靜脈補液.嚴重中暑後,最好臥床休息數日,數周內體溫仍可有波動.

預防中暑

1. 補充維生素:可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
2. 補充蛋白質:常吃些富含優質蛋白質,又易於消化的食品。
3. 多喝湯,多飲茶:多喝湯既能及時補充水分,又有利於消化吸收。花茶能降低皮膚溫度1-2度,如能在花茶中適當加點鹽,以彌補出汗過多而丟失的鹽分,對預防中暑更有裨益。
4. 多吃粥:如綠豆粥、金銀花粥、薄荷粥、蓮子粥、荷葉粥、蓮藕粥等。
5. 多吃青菜:如各種豆類、瓜類、小白菜、香菜等。
6. 多吃瓜果:西瓜味甜多汁性涼,是清暑解渴的瓜類之首。另外,香瓜、黃瓜、獼猴桃都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

中暑飲食禁忌

1. 忌大量飲水:大量飲水不但會沖淡胃液,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結果會造成體內的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嚴重者可以促使熱痙攣的發生。
2.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大量吃進生冷瓜果、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濕內滯,嚴重者則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3. 忌吃大量油膩食物:大量吃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就會感到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 忌單純進補:進補過早的話,則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者是本來已經逐漸消退的暑熱會再捲土重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