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早39

中早39

中早39是中國水稻研究所以嘉育253為母本,中組3號為父本育成的秈型常規水稻品種。

中早39穗層整齊,株高適中,莖稈粗壯,葉片挺,著粒較密。葉鞘、葉緣及稃尖均呈紫色,穀粒短圓,穎尖無芒。經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8-200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5.3%,長寬比1.9,堊白粒率100%,堊白度24.0%,透明度3級,膠稠度39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5.4%,米質各項指標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5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早39
  • 作物種類水稻
  •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39、國審稻2012015
  •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 品種來源:嘉育253(♀)/中組3號(♂)
  • 品種類型:秈型常規水稻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要點,榮譽表彰,意義價值,

選育過程

中早39是中國水稻研究所以嘉育253為母本,中組3號為父本育成的秈型常規水稻新品種。
2009年,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浙審稻2009039。
2012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稻2012015。
2013年,被列為農業部認定的超級稻品種。

特徵特性

  • 農藝特性:中早39穗層整齊,株高適中,莖稈粗壯,葉片挺,著粒較密。葉鞘、葉緣及稃尖均呈紫色,穀粒短圓,穎尖無芒。兩年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09.7天,比對照長0.5天。該品種畝有效穗20.0萬,成穗率70.5%,株高87.1厘米,穗長17.0厘米,每穗總粒數123.5粒,實粒數112.8粒,結實率91.2%,千粒重26.1克。
  • 抗性: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2008-2009年兩年抗性鑑定,平均水稻葉瘟病0級,水稻穗瘟病0.8級,水稻穗瘟病損失率1%;水稻白葉枯病9級。
  • 米質:經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8-200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5.3%,長寬比1.9,堊白粒率100%,堊白度24.0%,透明度3級,膠稠度39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5.4%,米質各項指標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5等。

產量表現

中早39經2008年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74.5千克,比對照嘉育293增產8.3%,達極顯著水平;2009年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00.7千克,比對照嘉育293增產4.9%,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87.6千克,比對照增產6.5%。2009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0.2千克,比對照嘉育293增產3.9%。
2009年參加長江中下游早秈早中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07.8千克,比對照株兩優819增產2.0%;2010年續試,平均畝產458.1千克,比株兩優819增產4.4%。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82.9千克,比株兩優819增產3.1%。2011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3.7千克,比株兩優819增產6.1%。
2013年浙江省諸暨市新桔城村百畝示範方平均每畝產量682.67千克,單塊田最高每畝產量705.33千克,刷新浙江省百畝方和最高田塊單產紀錄。

適種區域

中早39適宜在中國江西、湖南、湖北、浙江,以及安徽長江以南水稻白葉枯病輕發區的雙季稻區作早稻推廣種植。

栽培要點

  • 塑膠軟碟育秧3月20~25日播種,地膜濕潤育秧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秧田畝播量40千克左右。
  • 畝栽插基本苗10萬左右。
  • 需肥量中等偏上,適當增施鉀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畝施純氮10~12千克,氮、磷、鉀肥比例為1:0.5:1。
  • 淺水分櫱,適時曬田,多露輕曬,有水抽穗,乾濕壯籽,成熟收割前4~6天斷水,忌斷水過早。
  • 嚴格種子消毒防止惡苗病的發生;及時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榮譽表彰

中國水稻研究所楊長登帶領團隊在早秈稻育種領域默默深耕十八年,通過“抗病、高產、優質專用早秈超級稻品種‘中早39’的選育及套用”項目的實施,成功育成超級稻品種“中早39”,實現了早稻高產穩產與持久抗性兼顧的技術突破,同步改良抗病、高產和優質等性狀,達到水稻生產綠色高產優質的協調統一。該成果榮獲2020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意義價值

中早39作為首個超高產且含12個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早秈稻新品種,已連續9年位列浙江省早秈稻品種推廣面積第一,在湖南、江西、安徽、湖北等地的種植表現突出,並憑藉推廣速度快、生產套用時間長、衍生品種多等優勢,成功引領中國早秈稻育種和生產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