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馬

中新馬

中新馬,又稱原馬,生存於3 200~2 500萬年前的北美,由漸新馬進化而來,與漸新馬共存達400~800萬年之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中新馬
  • 拉丁學名:Miohippus
  • 別稱:原馬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動物綱
  • 奇蹄目 
  • 馬科
  • 亞科:安琪馬亞科
  • :中新馬屬 Marsh, 1874
  • 分布區域:北美
  • 生存時期始新世晚期至漸新世早期
簡介,存活年代及地域,特徵,體重,演化歷史,適合森林生活的馬,適合大草原生活的馬,演化原因,

簡介

中新馬是生活在中新世的一種草原三趾馬。這種馬體大如羊,背脊硬直。是由漸新馬進化而來,體型較漸新馬大,面部更長,四肢增長,前後足雖然還可分出三趾,但中趾增大,約為側趾的三倍,側趾已失去了步行的功能。臼齒變為高冠齒,有複雜的皺褶。

存活年代及地域

生存於3 200~2 500萬年前(始新世早期至漸新世晚期)的北美洲。

特徵

1、頭顱骨長;
2、面溝深闊;
3、腳踝關節完全不同;
4、臼齒有齒冠。

體重

中新馬體重約40-55公斤。它們比始新世的早期馬祖先稍大,但仍比現今的馬細小。

演化歷史

漸新世晚期,全球溫度變暖,中新馬快速輻射演化成兩個分支:一種適合森林生活,而另一種則適合大草原生活。

適合森林生活的馬

以安琪馬為代表,相比於中新馬,它們仍具三趾,並保留了原始的低冠齒,僅僅具有更強的脊型化,並更尖銳。這表明它們仍躲藏在叢林中,並以葉子、種子和水果為食,並在早中新世時擴散到歐洲和亞洲,晚中新世時在中國的成員演化為中華馬。這類中的其他成員仍然為森林類型,但由於體型的差異而占據了不同的生態位,如昔古馬,其為矮小類型,與晚始新世的漸新馬大小相近;而巨馬和次馬為大型的馬類,與現生的馬大小接近,它們僅發現於北美大陸。這一支與食草的馬類共同生存,但由於晚中新世全球溫度驟降,南極冰蓋形成,C4植物(以草為主)擴展,最終在中新世晚期滅絕,未留下現生的後代。

適合大草原生活的馬

由中新馬演化的另一支為食草的馬類,由於其取食更堅硬,從而具有更耐磨的高冠牙齒。2 300萬年前(早中新世)出現的副馬與中新馬相似,但體型更高,肩高近1米,肢骨更長,關節的靈活性降低,只適合前後擺動,且能夠僅依靠中趾站立,從而具有更快的奔跑速度;牙齒齒冠更高,且脊相連,更尖銳,能更好地研磨植物。

演化原因

中新世氣候開始變得相對濕熱,馬類體型增大又處於緩慢演化狀態,並出現幾個分支,氣候濕熱導致了有些馬依然生活在繁茂的森林中, 體型演化十分保守, 無論在大小、頭骨、牙齒和腳的進化上都超出中新馬不多。相反,,有些馬不適應在濕潤森林中生活, 來到了陽光充足的乾燥草原, 型增大到現代小馬那么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