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南盆地

中建南盆地

中建南盆地即中建島南方的盆地,位於南海西部陸架—陸坡區,承接了南海北部陸坡和南沙海域構造域的地質特點,並受到南海西緣大斷裂的控制,地質構造十分複雜。中建南盆地是發育於南海西部陸緣的大型新生代沉積盆地勘探程度較低,綜合地球物理調查表明盆地內具有形成油氣圈閉的生儲蓋條件,有良好的油氣勘探前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建南盆地
  • 地理位置中建島南方的盆地
  • 性質:大型新生代沉積盆地
  • 資源:油氣
簡介
中建南盆地即中建島南方的盆地,地處南海西部,是在晚白堊世末南海中南部的一次張性構造運動——禮樂運動作用下開始形成的。盆地的發育經歷了中、晚始新世之間的西衛運動造成區域抬升,使中建南盆地的下伏地層遭受變形、隆升和剝蝕;晚漸新世—中中新世的南海中央海盆擴張——南海運動;中中新世末期的萬安運動和中新世末期南海整體沉降作用。共劃分了6個層序組,8個層序,即A 層序組(含A層序)、B層序組(含B層序)、C層序組(含C1層序和C2層序)、D層序組(含D層序)、E層序組(含E1層序和E2層序)和F層序組(含F層序)。
中建南盆地斷層、火山岩體發育,地質條件複雜。新生代構造運動對盆地形成演化影響很大,剖面上表現為由4個不同結構特徵的構造層疊置而成,平面上呈現北北東-北西走向,形態呈菱形,既具有走滑盆地的幾何特徵,又具有拉張盆地的地質特徵。盆地整體以一個主要坳陷和兩個次級坳陷為中心,穿插緩坡低隆起,形成隆坳相間排列的構造格局。盆地內發育伸展構造和走滑構造,走滑方向不同,對盆地演化的影響截然不同,左旋引起擠壓,而右旋則造成盆地拉張沉降。在拉張和剪下兩種應力改造作用下,經過了多次抬升、沉降的旋迴,形成走滑-拉張複合型盆地。
中建南盆地
中建南盆地
研究表明,中建南盆地新生代陸相、過渡相、海相各種沉積體系發育;具備有利於烴源岩發育的沼澤、瀉湖、淺湖(海)—半深湖(海)、半深湖(海)—深湖(海)環境;地溫梯度中—高,有利於乾酪根成熟;河流、扇體、三角洲砂體和風化基岩、碳酸鹽岩儲層發育。各種地質要素為盆地含油氣系統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和儲存空間。同時盆地具有明顯油氣顯示。據國內外地震勘探資料,發現在盆地西北隆起帶及盆地中部、南部等多處地方都有氣顯示,同時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吳必豪等在該區海底表層柱狀樣品中先後發現了碎塊狀瀝青,斷面新鮮,經螢光顯微鏡鑑定為油脂瀝青,證明中建南盆地具有油氣生成的潛力。因此,中建南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氣遠景,具備較高的油氣勘探價值。
中建南盆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