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服

中山服

中山服,又稱中山裝,根據孫中山先生曾穿著的款式命名,自公元1923年問世迄今已90多年。中山服是由孫中山提出以當時東南亞一帶流行的“企領文裝”改造而來,從試製的中山裝開始,每個細部都有其特定的新中國文化內涵,為中國大眾男性喜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山服
  • 外文名:Chinese tunic suit
  • 別名:中山裝
  • 設計時間:1923年
所處背景,服裝特點,服裝起源,

所處背景

新中國成立後從最早的滿街儘是紅、綠、黃、灰、藍等等,到如今眾多國際品牌的服裝成為常物,但作為中山服,卻是中國的經典服裝,也是我國的開國國服,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締造偉人們第一次在天安門城樓上集體亮相宣告新中國成立了,毛澤東主席和他身邊的領導人穿中山服的形象引起全世界矚目。

服裝特點

中山服十分正統,上衣的紐扣很多,四個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中國男人身形比較修長,穿中山裝,顯得莊重、精神。1950年後,中山服成為全國普遍流行的服裝,解放前的袍褂徹底消失了。
中山服又稱中山裝。根據孫中山先生曾穿著的款式命名。自公元1923年問世迄今已90多年了,它一直是中國男性喜愛的服裝之一。主要特點是立翻領(原先為立領)、前身四個明貼袋,款式造型樸實而幹練。

服裝起源

1923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任中國革命政府大元帥時,感到西服不但穿著不便,也不大適應當時我國人民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實用要求,而當時我國盛行的大襟式長衫、對胸式短衫褲等“傳統服飾”又不能充分表現推翻帝制後的中國人民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在實用上也有類似西服的缺點。
經過長期的考慮,孫中山提出以當時東南亞一帶流行的“企領文裝”(即現在已不流行的青年裝)上衣為基礎,稍加改進:在企領上再加一條翻領,以代替西裝襯衣的硬領,這樣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裝上衣、襯衣和硬領的作用;又將“企領文裝”上衣的三個暗袋改為四個明袋,下面的兩個明袋還裁製成可以隨著放進物品的多少而膨脹收縮的“琴衣袋”式樣。從試製的中山裝開始,每個細部都有其特定的新文化內涵,根據民主共和體制的五權分立、國之四維、三民主義和中國革命需要知識分子參與建國理念,而改中山服前衣襟有五粒扣子,四個袋,三粒袖扣,胸袋蓋成倒筆架型。
孫中山先生設計的長褲是:前面開縫,用暗紐扣扣緊,左右各一個大暗袋,褲腰處有一較小的暗袋(俗稱“表袋”)。左右臀部挖一暗袋,用軟蓋。
孫中山先生的私人裁縫師黃隆生裁剪和縫製了中國和世界上第一套中山服。孫中山先生說,這樣的“新裝”保留了西服的部分長處,又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風格,在任何場合穿上都顯得莊重而不死板。此後中山服便被外國人稱為是中國的“國服”了。
中山服
中山服
中山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