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天文台

中山大學天文台

中山大學天文台(簡稱中大天文台)位於現在越秀中路廣州演出電影公司附近、始建於1927年2月。是廣東省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廣東科技報目前駐紮於此。中山大學天文台是廣東最早的天文台,也是僅次於上海徐家匯天文台的中國第二座天文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山大學天文台
  • 落成時間:1926年3月
歷史回顧,中山大學天文台的重要性,舊貌換新顏,

歷史回顧

中山大學天文台位於越秀中路廣東省電影公司院內。天文台依山而建,高三層,主體建築有一層地下室,地面上兩層。主體建築東側建有折式樓梯可上高三層、平面八角型的天文觀測工作室。三層的樓梯原來圓形的房頂已經改建成平頂,並加建了樓層。
這座天文台是留法張雲教授提議修建的,早在1926年夏,他就著手籌備中大天文台,並申請在觀音山(今越秀山)籌建,但未獲批准。後在學校支持下,1927年2月在校內開建,1929年3月落成。
這是我國正式命名的天文台(第一座是1872年在上海徐家匯),比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落成(1934年)還早5年,張雲親任台長。

中山大學天文台的重要性

由於當時世界著名的天文台多在北緯40度以上,而這座天文台位於北緯20多度,可以從不同於其他世界著名天文台的角度觀測天象,因而在天文科學與教學上,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國際天文學界的重視。國際天文聯合會變星委員會曾邀請中大天文學家參加聯合觀測變星活動。
在20世紀30至50年代,中大天文台除了教學科研之外,還承擔了許多民用軍用項目。廣州市經緯度的首次測定,廣東空軍需用的日月出沒時刻計算,航空學校天文學的教學等都由中大派員擔任。1933年的萬國經緯測量,1936年到蘇聯、日本進行日食觀測,中國派出的是中大的學者和技術人員。
中大天文台對廣東、中國乃至世界天文科學研究都有所貢獻。1957年,中大天文台因儀器設備受損而停止使用。作為中國天文史上重要科研舊址,1985年8月27日它被定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舊貌換新顏

由於年久失修,中山大學天文台曾經牆皮剝落,陽台銹跡斑斑,窗台幾近崩塌,正門台階也是破損不堪,雜草叢生,建築物內堆滿廢品。周圍居民向有關部門提出維修建議,經過多方研究,尋找有資質的文物維修單位進行維修,於去年11月完工剪彩。現今的中大天文台,原先看不太清楚的“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文台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七日立”字樣已換成醒目的標牌,天文台簡介也掛在醒目的位置,雜草被花草替代,樹木修剪整齊,原先破舊不堪的天文台已經煥然一新。
中山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