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寧蒿子面

據史料記載,明朝朱元璋的十六子朱旃在寧夏做官時,他的親鄰有一部分也隨之遷移到寧夏,後定居到中寧恩和鎮一帶,遷移來的親鄰主要是朱姓和萬姓,其中有幾位是宮廷中退役的御廚,他們將蒿籽面的製作技術傳給當地人,從此蒿籽面在中寧一直流傳至今。 衛寧蒿子面的製作方法是:用上好的白面,加適量的蒿面子和鹽鹼,經水拌和,反覆揉搓,至既軟和又有韌勁為止。然後,用長擀麵杖在案板上擀成越薄越好的圓形面片。稍加涼硬後,用麵杖捲起,然後來回去摺疊成上窄下寬的形狀,再用薄而鋒利的菜刀切成細絲面,愈細愈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寧蒿子面
  • 分類:麵食
  • 口味:酸
  • 屬性:民間小吃
衛寧蒿子面的吃法是:先做好酸湯,炒好肉臊子,然後把細絲面下鍋煮熟。撈在涼開水盆里稍過一下,涮去長面上的黏氣,再用筷子挑到碗裡,澆上酸湯和肉臊子即可食用。按上面方法做出來的衛寧風味蒿子面吃起來清香爽口。因此,在衛寧平原,每適集市,長面小吃攤比比皆是,很是受人喜愛。為此,這一地區數百年來一直流傳著一首歌頌長面的歌謠:"長脖子雁,扯紅線,一扯扯到中寧縣。中寧丫頭擀的好長面,擀得薄,切得細,提起來,一根線,下到鍋里骨碌碌轉,撈到碗裡賽絲線。爹一碗,媽一碗,女婿子不在留一碗。"農村中逢年過節、遇到喜慶大事、節日,來貴客遠賓,都喜歡吃一頓長面。外地客人吃了中寧的長面讚不絕口。
中寧蒿子面作為一種民間小吃,在中寧縣流傳了360多年,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從歷史和現實看,發掘、保護中寧蒿子面,主要有三方面的價值
1、學術研究價值。發掘保護中寧蒿子面可以進一步對中寧的歷史、地理、人文等有深層次的研究和發現。
2、食療價值。由於蒿子面最初是從宮廷中傳流而來,且蒿子具有健胃清熱的功效,再加上枸杞護肝明目、延年益壽的療效,所以發掘保護傳承中寧蒿子面具有較高的食療價值
3、豐富食譜、傳承民俗的價值。中寧蒿子面是一種獨特的風味小吃,吃蒿子面有很多講究。在老人祝壽時吃的蒿子面叫長壽麵,意寓老人健康長壽;在新婚的第二天吃的蒿子面叫喜面,意寓新人情絲不斷;在孩子出生的百天(或滿月)吃的蒿子面叫吉利面,意祝孩子長命百歲;在正月初七吃的蒿子面叫拉魂面,意寓幸福長久;在貴賓來臨或朋友相聚時吃的蒿子面叫貴賓面,意寓友誼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