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往事:一位學人半個世紀的隨憶

中大往事:一位學人半個世紀的隨憶

《中大往事:一位學人半個世紀的隨憶(增訂本)》共收錄36篇散文作品,以清新雅致又不失靈動性情的筆觸,紀事、寫景、懷人,將康樂園中的往事娓娓道來。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大家,作者視野開闊、識見獨到的史家眼光使此書獨具學者散文風格,通過對往事的精心爬梳,他筆下記敘的人物與事件,往往能仿若早年物事的回放與重現,因而歷史在這裡得以存真。此書與中大校史並讀,更顯其珍貴价值。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大往事:一位學人半個世紀的隨憶
  • 作者:黃天驥
  • ISBN:9787549111671
  • 頁數:315
  • 出版社:南方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0月1日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大往事:一位學人半個世紀的隨憶(增訂本)》是中山大學中文系黃天驥教授所著的回憶性隨筆結集。作者自1952年起進入中大中文繫念書,畢業後留校教書育人,與中大結緣超過半個世紀。

作者簡介

黃天驥,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過《冷暖集》、《深淺集》、《俯仰集》、《納蘭性德和他的詞》、《詩詞倒作發凡》、《黃天驥自選集》以及十多種古代戲曲、詩詞的校注書籍。

圖書目錄

春風·秋雨·芳草——康樂園紀事
話說“迎新”
名師掠影
“一邊倒”種種
饅頭風波
“李見賢尺”和“向科學進軍”
“課堂討論”和“拔白旗”
掃舞盲
考試了
嶺南木瓜
赤腳大仙
“放衛星”
《虎門頌》
想起了“瓜菜代”
“四清”漫記
斗“牛”
高校“鴛鴦樓”紀事
舊夢記“趣”
芳草年年綠
翻身廣場
情滿惺亭
姻緣路
護身符
泳池記趣
我們的北校門
“碑記”後面的故事
好人一路平安
一粒蓮子一片冰心——懷念冼玉清教授?
小人物
月是故鄉明——懷念江靜波教授?
人淡如菊——記黃海章教授二三事
杏花零落香——憶董每戡教授
老圃秋容淡——實話實說的容庚教授
餘霞尚滿天——記王季思教授
往事未必如煙
人生有情淚沾臆——憶與吳宏聰教授相處的幾個段
附錄一:碑記
梁銶琚堂記
英東體育中心落成記
曾憲梓堂記
曾憲梓堂南院序
嶺南堂記
熊德龍學生活動中心記
方潤華樓記
馬文輝堂記
外國語學院大樓記
豐盛堂記
中山大學重修乙丑牌坊記
中山樓記
中山大學北門廣場記
善思堂記
賀丹青堂記
中山大學澄江辦學紀念館記
嶺南MBA中心大樓落成記
中山醫學院科技樓記
安陵書院序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院訓跋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歷史陳列館記
附錄二:康樂情結筆墨襟期——2004年編者與作者的對話
2004年版後記
增訂本補記

後記

這本書,是我在2D04年中山大學80周年校慶前寫成的,如今,過了十年,中山大學又迎來90周年的校慶了,我便趁它再版的機會,重新修訂,補充了幾篇文章,還附錄了我為學校撰寫的碑記。
書成後,我請中山大學中文系金欽俊教授賜序,廣州書法家協書副會長、著名書法家林雅傑校友題寫書名,蒙他們慨然允諾,特此致謝。
還要說明的是,本書的出版得到中山大學宣傳部長丘國新鼎力支持,特別是在書中附錄我所撰的碑文,乃出自他的創意。但有些碑文,當初我沒有留下底稿,幸有他和宣傳部諸位設法輯謄,得成全豹。此外,蒙出版社譚庭浩君、周山丹君和陳盈璐君,為本書的增訂出版,精心策劃;編輯部還多次到康樂園拍攝精美圖片,光我篇幅。在此一併致謝。
2014年9月3日於中文堂

序言

歷史在這裡回放——《中大往事》(增訂本)序
金欽俊
孟浩然夫子吟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說的是世事變化、時光流逝乃屬常律;西方的歌德則說“生活是沒有旁觀者的”,說的是人生角色的定位有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者。我常想,歲月不居,彩雲易散,時光不由分說自顧自從你身邊匆匆走過,你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都毫無例外被捲入其中而成為某一生活形態的當事人。若干年過去,它又變成一頁頁的歷史,供人回味,或者緬懷,或者沉思。這是我捧讀《中大往事》(增訂本)後油然升起的一點感想。
天驥學長早我三年入讀中大,我們的人生軌跡相似,即20世紀50年代進入中大,後又都留校執教直至於今。五六十年代的中大綠樹成蔭,芳草遍地,好一派春光似海。而比校園更美的則是這裡聚集著一大批蜚聲國內外的學術大師,如歷史系以陳寅恪領銜的八大教授,理科有姜立夫、胡金昌、龍康侯、蒲蟄龍、高兆蘭等大家,中文系有以容庚、商承祚、王起、董每戡、詹安泰等為代表的名師,其時中大教師陣營之鼎盛,在國內高校並未多見。我們得以就近仰望,親承音旨,實是人生最大的幸事。然此時又屬多事之秋,大學體制向蘇聯“一邊倒”,政治運動不斷且越來越加劇,從“反右”到“大躍進”、三年經濟困難、所謂的“文化大革命”,知識分子往往是重點衝擊對象,人們戲稱的“運動健將”,中大一眾教師難以倖免,導致康樂園一度黑雲亂翻,木鐸失聲。幸而往事並未如煙,在一些聰敏的心靈中,這兩種扦格的情景往往復又浮現,似是一道歲月無法磨滅的深痕。天驥學長2004年所作的《蝶戀花》中“草長花飛情未了,往事如絲,夢裡常牽繞”的詩句,當是回首往事心海浪翻情狀的真切表述,也牽動起我有點發黃的連串校園記憶。正因為共同見證過這段大風大雨、大喜大悲的歷史,我才不避譾陋來為學長大著作序。
天驥學長是治中國戲曲史的大家,長年治學造就了他視界開闊、眼光獨到、臧否公允的史家眼光。這種眼光與他的個人敘寫相結合時,便使他記敘的人物與事件在歷史的返照中獲得高度的真實和真切,仿若早年物事的回放與重現,極富現場感與歷史感。如寫“反右”時斗“牛”人的洶洶氣勢與被斗者無端受罪冤不得訴的苦狀,令我這個親歷者又重回了一次現場,心靈痛楚之餘又跟作者一起沉入反思。寫恩師王起、董每戡,從相知、共事到分野、重合的過程,當中有太多不易釐清的歷史因由,但他逐一進行評析,客觀而公允,從一個側面真實反映了政治風雲對學人學術與人生的播弄。此種對往事的精心爬梳,非常對史實深稽博考之士即不能為。《高校“鴛鴦樓”紀事》所記樓中小人物的種種悲歡離合,真切再現了當年高校青年教師社會地位的低下與生活環境的嚴苛,家事中有史。作者謙稱此書只是一己的“隨憶”,但我卻分明感到歷史在這裡存真,往事即是史實,隨憶亦是信史,可與已有的中大校史並讀,互為參照。如此,則此書價值大矣。
寫出名師風範與人格魅力,是此書另一亮點。教師的為人處世是學校里最直觀的師表,名師之所以是名師,因他們不僅潛心學術、勤於著述,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貢獻,也因他們以自身的高潔人格影響了受業者,為他們樹立高遠人生理想和培養美好情操培下沃土。中大的名師宿儒多才高行潔,既是“經師”亦是“人師”。書中寫到的吳宏聰先生育人育德的理念與愛生若子的高風,已成為中大中文人共同的集體記憶並匯入廣博精深的“中大精神”之中。寫容庚先生雖多次蒙受冤屈仍剛正不阿,絕不隨風俯仰,其高風瑰行已成為中大佳話。寫董每戡先生蒙難離校,家徒四壁,朝無夕糧,仍以驚人毅力用撿拾紙片、沾水鋼筆寫出幾部學術大著。寫王起先生政治運動過後懇摯自責並以實際行動補過的片段(課前對學生的勸誡與課中多次替授課者擦黑板等)尤其讓我感動不已。試想想,一位享有盛譽的高齡學者能如此對待年齡比他小、職稱比他低、造詣沒他高的教師,該是多么難能可貴。毫無疑問,這些名師的高尚人格,尤其是再大的困厄也不能墮其心志的人格力量將是我們後輩學子永遠的師表。
天驥學長用“甜酸苦辣”四字概括自己大半生的遭際與感受。“苦”指的是曾有的嚴苛環境與學人苦難,他不迴避、不諱言,令後人真切感知歷史如何一度出軌,學人如何屢次蒙難,以為前車之鑑。但他更看重也更為珍惜的是“甜”,是改革的春風,是學人的勤勉,是校園的新貌,是中大人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堅定的步伐。我明白,他回首往事是為了讓我們民族告別蒙昧,創建文明的新世紀。我也知道,他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樂天派,即便在描述沉重的劫難時也難掩內心的曠達,是故“赤腳大仙”們也能苦中作樂,踏歌而歸;面對愁人秋雨時總堅信康樂園定能“芳草年年綠”,無可違拗。劉禹錫曾發出“人世幾回傷往事”的感慨,天驥兄卻以超脫的眼光審視曾有的悲苦,發出“苦辣酸甜成一笑”的昂揚調子,實屬難得。天驥兄一家三代都入中大門,而中大在建校之初艱苦備嘗,戰亂中又一再遷校,歷經磨難,許多中大人也逐漸煉成了堅韌樂觀之氣質,即便身處亂世,困於陋室,仍俯仰天地,笑對人生,也許他身上正有這種基因吧。 作為一種學者散文,此書充盈著茉莉花香似的淡淡的、幽幽的書卷香氣。作者常年穿行於古代詩文的閬苑中,隨手即可採摘串串意態萬千的意象和麗辭佳句,用作抒情敘事之輔助,令文筆多有雅趣。即便通常鋪敘也清新雅致,自有格調,寫泳池清水和游泳趣事即是適例。我尤其欣賞他寫名師的幾則標題:《人淡如菊》(寫黃海章)、《杏花零落香》(寫董每戡)、《老圃秋容淡》(寫容庚),既切合文主之性情、遭際、其時物事,又透出淡雅可聞的東方神韻。你看黃海章老人清癯的身影,淡泊的襟懷,一年四季樸素的唐裝,生活簡樸,不忮不求,正所謂真味是淡,至人如常,譬之於花,不就是清雅絕俗有隱者之風的菊花嗎?再如董每戡先生不是一度“零落”委地無人顧惜嗎?但他卻無暇撫傷,在難以想像的絕地中繼續學術著作,這不又是“香”如故嗎?杏花盛放時之“香”不足為奇,奇在“零落香”三字,它“零落”後仍香氛四溢,勝於初時。我覺得這不是通常的花香,而是士不奪志的人格清香。天驥學長善用名句到如此地步,其學養與才情令我折服。至於行文中令人會心粲笑的莊諧並出,別具心思的雅中帶俗,更是作者活潑、詼諧、生猛、靈動性情的折光,語趣意遠,耐人深味。
歌里唱道“沒有歲月可回頭”,所以謝謝作者精彩的回放!
人們期望,莫讓往事空自流,所以謝謝書中深沉的反思1
2014年4月22日
(作者是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