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藝術發展史教程

中國電影藝術發展史教程

《中國電影藝術發展史教程》是2005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電影藝術發展史教程
  • ISBN:9787303074686
  • 頁數:415頁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05年6月1日)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20世紀藝術樣式中發展最快的,大約要數剛剛誕生的電影和電視,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影視藝術。與影視藝術迅猛發展相適應,影視教育成為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影視藝術學科基礎教程系列》正是北京師範大學藝術係為影視專業教學設計的一套系統教材。
藝術陪伴人類度過最初的蠻荒歲月,成為人類的精神家園和靈魂棲所。它是人們美的理想的凝聚與自由的象徵。藝術屬於大眾,屬於社會的每一個人。藝術來自於民間,也生長在民間,它的最高使命在於為大眾服役。
影視藝術是最年輕的藝術樣式,它憑藉現代科學技術成為傳播最廣泛的一種現代藝術媒介。沒有電的發明,沒有光波、聲波技術的發展,影視藝術也就無從談起。同時,影視藝術也是現代工業的產物,它的發展離不開工業體制的運轉。因此,它是一種不同於任何古老藝術樣式的新型藝術。學習影視藝術,必須從它的本性出發,了解其基本特徵,掌握其基本規律,這樣才可能真正認識影視藝術,從事影視藝術研究、教學和創作。
電影電視是科技和工業的產物。但是,影視藝術的生成過程卻不僅僅是現代科技發展的歷史,也是人類藝術發展積累的結晶。中國古代就有燈影、皮影、木偶戲等藝術樣式,反映了人們對活動影像的追求願望。中國古典戲劇、詩詞、繪畫等藝術作品也常常運用特寫、遠景、中景等畫面和畫面組接的技巧,這為影視藝術誕生和發展提供了美學的啟示。當然,限於社會形態和科技水平,以農業文明為基礎的封建社會不可能產生影視藝術。
本書旨在以中國美學為支點,觀照中國電影藝術的發展,總結其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育,為建立中國景視美學體系作為努力。

目錄

前言
緒論 中國電影本土化藝術傳統梳理
上編 內地電影創作
第一章 傳人與初創(1896-1930)——早期中國電影嘗試
第一節 傳入期(1896-1904)
第二節 初創期(1905-1920)
第三節 成長期(1921-1930)
第四節 早期中國電影開拓者
第二章 變革與興盛(1931-1937)——30年代電影成熟
第一節 時代背景與左翼電影
第二節 30年代無聲片的成熟
第三節 30年代有聲片的探索
第四節 30年代軟性電影認識
第五節 30年代名人名片
第三章 突變與低潮(1937一1945)——抗戰電影變異
第一節 時代背景描述
第二節 不同地域創作
第四章 成熟與分化(1945-1949)——戰後電影創作
第一節 戰後電影背景
第二節 憂患史詩電影
第三節 人文探索電影
第四節 戰後喜劇電影
第五節 40年代名家名作
第五章 傳統與摸索(1949-1966)——新中國前十七年電影曲折
第一節 創作背景與發展
第二節 紅色經典電影
第三節 鬥爭題材電影
第四節 歷史題材電影
第五節 現實題材電影
第六節 喜劇表現電影
第七節 電影名家名作
第六章 混亂與沉淪(1966-1976)——“文革”時期電影現象
第一節 “文革”電影背景概況
第二節 “文革”樣板戲電影分析
第三節 “文革”故事片分析
第七章 新生與發展(1977-1989)——“新時期”電影高潮
第一節 社會與藝術背景分析
第二節 分期與階段觀念描述
……
下篇 香港、台灣地區電影創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