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錢幣大辭典

中國錢幣大辭典

《中國錢幣大辭典》是2008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公博、吳鐵城等。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錢幣大辭典
  • 作者:楊公博、吳鐵城、李建清、宋志永 、 余豐輝(女) 、陳少揚 、段紅坤、孫浩、金琪
  • 出版社:中華書局出版
  • 出版時間:2008年12月
錢幣大辭典,序言,先秦編,秦漢編,南北朝隋編,宋遼西夏金編,革命根據地編,編輯推薦,泉人著述編,

錢幣大辭典

作者:《中國錢幣大辭典》編委會 編
中國的錢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實物貨幣從原始社會末期誕生,三千多年的貨幣歷史中鑄幣、紙幣、種類繁雜,浩如煙海,他們究竟有多少種?多少版別?到目前為止,尚無確切的答覆。更何況,每一種錢的文字、設計、製作、風格、都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反映,每一種錢又都承上啟下,對當時,對後世都會產生各種影響。錢幣的研究成了一門專門的學問。為了宣傳弘揚錢幣文化、普及和提高錢幣知識、蒐集整理錢幣研究成果,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和中國錢幣學會委託河南省錢幣學會主持《中國錢幣大辭典》的編纂工作。
中國錢幣大辭典已出版系列圖2中國錢幣大辭典已出版系列圖2
其中兩宋、清亦可能分冊編纂。現《先秦編》、《秦漢編》、《魏晉南北朝隋編》、《唐五代十國編》、《宋遼西夏金編》、《革命根據地編》、《泉人著述編》、《考古資料編》、《清篇銅元篇》已經由中華書局出版;其餘各編均在緊張進行之中。
《中國錢幣大辭典》是按現代辭書的要求編寫的一部大型辭書。它不同於貨幣史、錢幣圖錄,也不同於舊式錢幣辭典。它有自己的基本特徵和獨特要求。根據已經編成的和正在編纂的各編經驗,可以把大辭典的基本特徵和獨特要求歸納為“五性兩結合”。即廣泛性、系統性、規範性、科學性、獨立性;史與幣的結合,文與圖的結合。
(一)廣泛性,大辭典的第一特點是大。是指大辭典的錢幣資料是儘量收集豐富,使廣泛豐富的內容與大辭典的“大”字相適應。要求做到“縱不斷線”;“橫不缺項”,門類齊全,上下貫通。把各個歷史時期所發貨幣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展示貨幣發展的連續性。
(二)系統性,是指把錢幣實物和所掌握的錢幣資料,分門別類地進行整理,由多級綜合辭條和眾多的具體辭條組成科學的框架結構,使每一錢都能納入編列有序、各有其位的辭條體系之中。綜合辭條多至四五級,上一級統轄下一級,最低的一級綜合辭條統轄具體辭條。
(三)規範性,是指大辭典的寫作遵循嚴格的規範要求。每一級綜合辭條和每一個具體辭條的立目、定性、內容要素、順序排定、術語統一、圖錄註明等等,都有明確規定。
(四)科學性,是指要反映錢幣科學研究的新成果和學術水平。前人的研究成果凡是肯定的都要繼承;今人新的研究成果更要積極吸收。重視選用傳世品,儘可能更多的使用新資料。看法不同尚無科學定論的,不論今人與前人,以一說為主,諸說並存。把中國當代的錢幣科研水平充分地反映出來。
(五)獨立性,是指每一個辭條既與有關辭條相聯繫,又有其自身應有的內容,使其成為相對獨立、完整的辭條。
(六)史與幣的結合,史的含義,一是錢幣產生、發展和終結的歷史背景,即外部環境,如政治、軍事、經濟的影響等;二是貨幣發行的來龍去脈;三是錢幣自身的來龍去脈。幣是指錢幣實物本身。史是因,幣是果。前者多反映在綜合辭條中,後者主要體現在具體辭條內。
(七)文與圖的結合,錢幣大辭典的綜合辭條一般不附圖,具體辭條必須附圖。圖是具體辭條的重要組成部分。某些鑄幣或票券,正式文獻有發行記載,但尚未發現實物的,可以只列辭條,不附圖。在紙幣中,除個別情況外,有一圖就有一文,但一個年份同一面值而有不同版別的以一圖統之。從總體來說,具體辭條文與圖緊密結合,組成完整的辭條。

序言

《中國錢幣大辭典》序
中國是世界上鑄幣最早的國家之一。如果說,河南安陽殷墟和山西保德商墓出土的青銅貝化是早期的原始鑄幣,那么,中國的鑄幣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就青銅鑄幣而言,從貝化、刀化、布化、蟻鼻錢、圜錢到方孔圓錢、走過一條循序前進,獨立發展的道路,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錢幣文化。它的基本特徵是:鑄幣的幣材主要採用銅、鐵等金屬,幣面的修飾主要是文字,鑄幣的製造主要採取型模澆鑄生產工藝。這種文化傳播到東亞、東南亞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形成了截然不同於西方的東方錢幣文化體系。
中國又是世界上發行紙幣最早的國家。早在公元十世紀末,民間已經開始使用一種叫作“交子”的紙券。一O二四年,宋朝政府把民間的“交子”收歸官辦,這便是最早的政府發行的紙幣。此後,歷金、元、明、清各朝,中國的紙幣,也走過了一條獨立發展的道路,成為中國錢幣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它不僅影響到東方錢幣文化範疇的國家和地區,而且震驚西方世界。
中國的錢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實物貨幣從原始社會末期誕生,一直到鑄幣、紙幣出現以後的長時期中,甚至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戰爭時期,仍然斷斷續續地使用。青銅曾經是中國早期的一種稱量貨幣,而黃金、白銀作為稱量貨幣,乃至鑄幣,無論是器形、紋飾、大小、重量,還是內含的成色質地,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都有著不同的製作和規定。中國歷史上的鑄幣、紙幣,種類繁雜,浩如煙海,它們究竟有多少種?有多少版別?到目前為止,尚無確切答覆。更何況,每一種錢的文字、設計、製作、風格,都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反映,每一種錢又都是承上啟下,對當今,對後世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縱橫交錯,無論從哪一個角度,都有豐富的研究課題。於是錢幣的研究,不能不成為專門的學問。
錢幣學,在中國即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又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言其古老,至少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已經有了古錢圖譜,這說明,在那個時候,已經有人在專門收集和研究古錢。而涉及錢幣的文章和論著則更要早得多,先秦時的《國語》、漢代的《史記》,就是見證。言其新興,錢幣學作為一門專門的獨立的學科,則是當代的事情。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中,古錢學一直是金石學的一支,後來,隨著科學考古事業的發展,有人又把它歸為考古學的一部分。一九八二年,中國錢幣學會成立,我國的錢幣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對於錢幣學的研究領域,研究方法,研究成果,都注進了新涵義,有了新的開拓。首先是研究的對象,錢幣學自然不能局限於古錢一類,而是包涵了退出流通領域的所有貨幣,諸如實物貨幣、稱量貨幣、鑄幣、紙幣和信用貨幣,以及和錢幣文化有關的各個方面,譬如錢範、鋼模、鈔板、紀念章等等。在研究方法上,運用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武器,在繼承發揚傳統的錢幣鑑定學問的同時,注意吸收了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諸如考古學、古文字學、民族文字學、經濟學、歷史學、貨幣史學、金屬冶煉史學、印刷史學、民俗學、美學、......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甚至還吸收、套用了自然科學方面的新技術、新手段等等。與此相應,錢幣學的研究成果,也已經不再是拘泥於錢幣本身的分析研究,譬如真偽、時代、鑄行區域等的考證,文物價值的確認等等,而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申到與錢幣相關的社會歷史的方方面面。
錢幣的研究還不僅僅是學術界的事情,對錢幣發生興趣的,也不只是少數專家、學者和收藏家。錢幣愛好者的覆蓋面涉及到社會各界,其中包括廣大職工、農民、戰士、教師、學生和機關幹部。而且,隨著人們文化修養的提高,錢幣愛好者、收藏者、研究者的隊伍還在不斷擴大。因此,錢幣文化的宣傳和弘揚,錢幣知識的普及和提高,錢幣研究成果的蒐集和整理,不僅是事業本身的需要,而且是社會的需要,時代的需要,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這便是我們決意要編纂這部辭書的起因。
五十年前,丁福保先生為我國的錢幣事業做出過傑出貢獻,他主持編纂過一部《古錢大辭典》,蒐集了三十年代我國古錢研究的主要成果,至今仍是錢幣工作者、研究者、收藏者和愛好者案頭必備的工具書。半個世紀過去了,這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五十年。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大規模的基本建設,蓬勃興起的田野發掘,使地下文物大量出土,古錢幣自然亦不例外,這些新出土的錢幣,大多都有確切的地理位置,明確的地層關係,有的還和其它器物相伴而出,互為印證,為錢幣研究提供了前人不可得到的科學資料。在這個時期里,其它兄弟學科,亦是碩果纍纍,它們的成果從不同角度,亦為錢幣研究不斷地提供了新的啟迪。譬如古文字,包括少數民族古文字的釋讀和新解;現代化學分析手段的套用,對錢幣金屬成份的測試數據等等,使一百年不解的疑難問題找到了可以信服的答案。隨著種族歧視的消除,少數民族地區和邊緣地區的開發,民族地區和邊緣地區的錢幣蒐集整理工作亦呈現出勃勃生機,我們的視野已經不再局限在中原地區,而是拓寬到了全國各地。再加上對近現代錢幣資料,告別是人民政權發行的貨幣資料的搶救、蒐集和整理,大大豐富了錢幣研究的內容。如此等等,足已證明,我們現在對錢幣的認識已經步入了一個新的境界,登上了一座新的高峰,它為我們編纂一部新辭典創造了十分優越的條件。
《中國錢幣大辭典》根據錢幣學的特色,採取圖文並重的編纂方式。辭目的內容不僅包括已經退出流通領域的中國錢幣,也包括曾經在中國流通過的部分外國錢幣,以及和錢幣文化有關的方方面面。《辭典》還著力於客觀反映目前錢幣研究的現狀,對尚未統一的學術觀點,採取兼收並蓄的辦法,以供讀者研究參考。
《中國錢幣大辭典》的編纂工作由河南省錢幣學會主持進行,得到河南省人民銀行的全力支持,並被列入河南省社會科學“七五”規劃重點項目。在全書的編纂過程中,還得到全國考古、文博、銀行等有關部門,以及中國錢幣學會和各地錢幣學會的大力支持。這部辭書包括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西夏金、元明清、民國、考古、泉人著述、附錄等編。各編均聘請有關專家擔任主編、副主編。為了保證辭書質量和注釋的規範準確,《辭典》編輯部,各位主編、副主編,以及參與編纂工作的同志們,都以嚴肅負責的態度,積極從事,付出了巨大的勞動和辛苦。然而,遺漏之處,仍屬難免,為此,我們懇切地希望讀者不吝指正,以便在再版時修訂改進,使之更趨完善。

先秦編

中國錢幣大辭典~先秦編》
《先秦編》內容涉及先秦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民俗、金屬冶煉、鑄造工藝等。該辭書以錢幣學與考古學相結合,利用有明確紀年和可作為斷代標準的墓葬出土的錢幣、錢範與文獻和大量錢幣、錢幣學方面的研究成果相驗證,設立並撰寫出學術學術價值甚高的,可作為判別錢幣分期斷代標準的辭條。解決了千餘年來困擾錢幣學界的半兩和五銖錢的斷代問題。其所用錢幣資料,85%以上都是新出土實物。先秦錢幣上的一古文字非常難識,不僅異常草率,而且無上下文義可循,考釋起來難度較大。舊譜的釋讀也往往不可依據。傳世的先秦錢幣有很多偽品,舊譜多有誤收(包括《古錢大辭典》),鑑別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先秦編》編纂者在考釋古文字方面和剔除偽品方面都曾下過很大的工夫,收入辭條974條,拓本、圖片1500餘件。完稿後,我們又特請北京大學裘錫圭、李家浩先生幫助解決了一些古文字釋讀上的疑難問題,特請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戴志強先生對錢幣的真偽作了鑑定。固然有些錢幣上的古文字至今尚無法識讀,有的錢幣的真偽尚待於錢幣界的進一步研究,但本編在古文字釋讀方面和錢幣辨偽方面所取得的進展,是十分值得稱道的。《中國錢幣大辭典·先秦編》是半個世紀以來先秦錢幣研究成果的結晶,已獲得中國錢幣學會評選全國第二屆“金泉獎”第一名。
先秦先秦
凡 例
一、本編收詞目974條,拓本、圖片1500餘件。 二、詞目以錢文為主目,以錢幣種類、形制特徵為副目。 三、不釋字、異體字錢文摹寫作目。書體不同之錢文,在詞條後附字形圖。 四、詞目筆畫索引,以詞首字為準。 五、內容相關的條目,可互相補充參考的註明“參見某某條”。 六、內容相近的條目,一般只在一條下詳加解釋,他條從略。 七、詞條排列,以錢幣幣形、種類、鑄行區域為序(詳見詞條排列順序說明)。 八、圖版說明依次為幣名、出土時間地點(或收藏單位)和重量。 九、為了方便查閱,各詞條及附圖,超過兩面者,每面末均出圖注。其兩面為雙頁、單頁連續者,僅於單頁末出圖注。 十、正文後附繁簡字對照表、先秦歷史紀年表、先秦衡制單位表、先秦鑄幣主要合金成份分析表。 十一、本編所引用文物出土發掘報告、著作、論文資料,截止於1989年12月31日。

秦漢編

中國錢幣大辭典~秦漢編》秦漢錢幣以半兩錢和五銖錢為主。由於秦漢400年間主要流通這兩種錢幣,加之秦在統一中國前就已鑄造半兩錢,所以西漢半兩錢、五銖錢的分期斷代和秦戰國半兩錢和統一中國後半兩錢的區分,一直是錢幣界棘手的問題。以至有的錢幣書對半兩錢、五銖錢不予分斯斷代,以迴避這一難題。《秦漢編》根據出土錢幣墓葬的年代,並結合大量錢範,用考古學上類型學的方法,對半兩錢和五銖錢進行了分斯斷代,準確地區分出了戰國秦半兩錢和秦統一中國後的半兩錢,確定了西漢諸帝五銖錢和東漢五銖錢早中晚斯的分斯標準(東漢鑄錢標準化程度較高,錢幣特徵不因皇帝更迭而發生變化,所以只能分斯),基本上解決了秦漢錢幣的分斯斷代問題。這是本編的一大特色。由於秦漢錢幣種類較少,如何確定辭條立目標準和名稱,是《秦漢編》編纂時面臨的第二個棘手問題。經過編輯部幾年來的摸索研究,初步確定了一套以年代為主目,以特徵為副目的立目方法。這樣,既標明了某一錢幣的鑄造時代,又標明了它的版別特點;既便於研究者參考,又便於收藏者套用。同時,這種方法的確立,也為秦漢以後各代方孔圓錢的立條命名提供了樣板。這種立目方法,在錢幣學辭典的編纂中,是一個創舉,也是本編的又一大特色。
秦漢秦漢

南北朝隋編

中國錢幣大辭典~三國魏晉南北朝隋編》、《中國錢幣大辭典~唐五代十國編》
三國唐三國唐
這兩編依時序是《中國錢幣大辭典》繼《秦漢編》之後的兩編。此兩編所涉及的歷史階段,跨越中國歷史上的6個朝代、30多個割據國,長達700餘年。時間跨度大,情況複雜,相關的記載卻很不完備。諸如魏、蜀、吳,兩晉、十六國,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齊、北周,這些政權各鑄行了哪些種類的錢幣?鑄行量各是多少?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甚至有些政權是否鑄行過自己的錢幣,我們的史書上也找不到可靠的答案。因此,從紛亂又不完備的資料中,理出本階段中國錢幣發展的脈絡和軌跡,進面給本階段現存各種錢幣找到適當位置並作出合理說明,就成為擺在編纂者面前的課題。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和社會力量的援助,本書在上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國錢幣學研究者常常遇到的又一個困難問題是:從唐初到五代,“開元通寶”鑄行了上百億枚,這些錢不但錢文一樣,而且大部分錢文的書法、重量、大小都相差不大,因此,“開元通寶”錢的分類和不同版別的時,就成為不能迴避而又棘手的問題。本編的編纂者通過對紀年墓出土錢幣和大量其他錢幣實物的分析,在有關專家的協助下,終於在這方面有了重大突破。這可能也是本書有別於以往錢幣書籍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書在編纂過程中,曾在全國範圍內廣泛徵集資料,曾派專人到全國14個省、40多個縣市實地蒐集實物圖照及數據,曾組織過多次學術討論。用編纂者的話講,本書是“國家資助、社會支援、編纂者的努力的結晶”,願本書的出版能給錢幣學和相差學科的研究者以及文史、集幣愛好者提供較大的便利。

宋遼西夏金編

中國錢幣大辭典~宋遼西夏金編》
本編分北宋貨幣、南宋貨幣、遼西夏金貨幣三卷出書。(宋金銀幣、宋金紙幣、附錄與遼西夏金錢幣合為一冊)全編辭條約5330,錢圖約7550,(清樣)190頁。其中:北宋卷辭條約2450,錢圖約4140,(清樣)785頁。南宋卷辭條約1770,錢圖約2370,(清樣)594頁。遼西夏金卷 辭條約1010,錢圖約1040,(清樣)525頁。全書含序言、正文、附錄、後記 四部分。正文,以各級辭條組成。包括一至六級綜述性和眾多具體錢辭條。綜述性辭條的辭目,以時期、朝代、年號、錢名命名;具體錢辭條的辭目,以錢名十折值十書體特徵命名。一至三級綜述性辭目稱“貨幣”(因含貨幣史內容),四級以下和具體辭條的辭目稱“錢幣”(因基本屬錢幣學內容)。附錄,其內容是正文辭條內容的重要補充,十項。包括待考品錢。辭目(條)排列一般按朝代、錢名、年號;幣材按銅、鐵、鉛;錢文按元寶、通寶、重寶;折值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特徵按錢幣整體特徵、錢名四字局部特徵;讀法按旋讀、對讀排列。各級綜合辭條因是綜述性,不附圖;各種具體辭條都是以錢圖為依據撰寫的,都會圖。本編所用錢幣資料,近半個世紀以來考古發掘新出土的,約有90%多。一般都有徑、穿、厚、重數據。70%以上都有出土地址。本編辭條基本上反映了“五性兩結合”(五性即:廣泛性、系統性、規範性、科學性、獨立性;兩結合即:幣史結合、文圖結合〈後二項主要是三級以上的綜合辭條〉)的要求。在人民銀行、錢幣學會支持下,得到了有關省市區學會博物館的協助,百多位專家、收藏者費神勞力操作成書。故此,本編實是集體力量眾人勞動的結晶。
南宋南宋

革命根據地編

中國錢幣大辭典~革命根據地編》
根據地根據地
本編主要收錄自一九二六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爆發至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各革命根據地發行的貨幣。革命根據地是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建立和發展的,同樣,革命根據地貨幣的發行也是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展開的。這就導致有相當數量的根據地貨幣發行數額小,製作較為粗糙,特別是一些紙幣紙質低劣,以致較難留藏。再加上時局動盪,因而許多種根據地貨幣存留至今者非常稀少。本編編纂者克服了種種困難,下大力氣蒐集有關實物資料和文獻資料,許多研究者和收藏者也慷慨奉獻,使本編收錄了若干新發現的紙幣,成為迄今為止收錄革命根據地貨幣資料最為豐富、賅備的書籍。這是本編最突出的特色。本編與《先秦編》《秦漢編》不同,收錄的錢幣實物多數是紙幣,紙幣不同於金屬幣,圖案與顏色是其外部形態的重要特徵,為了較準確地反映這種特徵,遵照《中國錢幣大辭典》編委會的要求,本編全部採用彩色印刷,這是本編的又一重要特點。由於《中國錢幣大辭典》各編的編纂是分頭進行的,遇到的問題不盡相同,進度也參差不一。為了既保證質量又加快進度,我們決定打破時序,將本編提前出版,以饗讀者。本編內容所限定的時間段,正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人民民主革命、最終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要歷史階段。本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艱苦卓絕的鬥爭,讀者可以從中體會到革命前輩創業的艱苦,從而更加激發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積極性。

編輯推薦

《中國錢幣大辭典》是國家“八·五”社科重點項目。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錢幣學會委託原河南省人民銀行、河南省錢幣學會牽頭聯繫全國錢幣專家學者、收藏家共同完成編纂工作。全書以時間為縱線,以各朝代為橫綱,以辭書寫法為基本書寫方法。全書計畫由《先秦編》、《秦漢編》《三國魏晉南北朝隋編》、《唐五代十國編》、《宋遼西夏金編》、《元明編》、《清代錢幣編》、《民國編》、《革命根據地貨幣編》、《泉人著述編》、《附錄編》、《考古編》、十三編組成。

泉人著述編

中國錢幣大辭典~泉人著述編》
中國錢幣大辭典~考古資料編》
泉人泉人
中國錢幣大辭典~清篇銅元篇》
考古考古
本辭典編纂工作,前後歷時5年。
銅元銅元
正式全面展開編寫工作是2007年1月至今。
主編:段洪剛 、 鄒志諒
副主編:張瑞錚(已逝) 吳鐵城
全書16開本精裝,全彩色印刷。約420頁,僅印1000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