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效率的理論及方法研究

中國銀行業效率的理論及方法研究

《中國銀行業效率的理論及方法研究》的研究對於我國銀行效率研究理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監管當局的政策制定、投資者的決策行為以及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等都具有較強的理論與現實意義。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外資和外資銀行不斷湧入中國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的多元化、業務的多元化以及交易主體的多元化,將會使得中國銀行業在人才、業務、技術及經營理念等方面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信用風險等風險因素將會變得更為錯綜複雜。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銀行業效率的理論及方法研究
  • 作者:袁雲峰
  • ISBN:9787505881921
  • 定價:18.00元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05月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銀行業效率的理論及方法研究》的研究對於我國銀行效率研究理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監管當局的政策制定、投資者的決策行為以及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等都具有較強的理論與現實意義。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外資和外資銀行不斷湧入中國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的多元化、業務的多元化以及交易主體的多元化,將會使得中國銀行業在人才、業務、技術及經營理念等方面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信用風險等風險因素將會變得更為錯綜複雜。因此,一個銀行是否具有穩健的經營效率和較強的抗風險能力成為當前金融監管當局以及市場各經濟主體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
近幾年來,商業銀行效率的研究引起了我國金融理論界的普遍關注。但與國外同類研究相比,我國現有的研究在理論的系統性、方法的完善性以及研究視角的新穎性等方面存在較大距離。為此,本著作在改進現有的效率研究方法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個新的評估體系,同時有別於現有的研究思維,運用博弈論與委託代理理論等研究工具構建模型來剖析我國銀行業市場結構以及產權結構與銀行效率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繫,證實相關銀行改革路徑的可行性。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國外商業銀行效率研究進展
1.2.1 效率模型中銀行投入與產出變數的確定
1.2.2 要素價格信息的完備性與銀行效率模型
1.2.3 管理者風險偏好(管理者行為假設)與銀行效率模型
1.2.4 銀行效率的影響因素
1.3 研究結構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結構
1.3.2 研究方法與數據說明
1.4 主要創新點
第2章 銀行效率的理論與計量
2.1 企業效率的內涵
2.1.1 企業效率的定性描述
2.1.2 企業效率的定量測度
2.2 銀行效率的含義及分析的理論基礎
2.2.1 銀行效率的含義
2.2.2 銀行效率分析的理論基礎
2.3 銀行效率的計量方法:生產前沿面模型
2.3.1 非參數方法
2.3.2 參數方法
2.3.3 適合中國銀行業效率研究的生產前沿面方法
第3章 基於非參數數據包絡分析(DEA)模型的中國銀行業效率靜態研究
3.1 引言
3.2 基於主流數據包絡分析模型的銀行效率測度
3.2.1 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和配置效率
3.2.2 數據包絡分析模型:一種主流的銀行效率測算方法
3.2.3 樣本指標與數據
3.2.4 實證結果及投入產出的鬆弛分析
3.2.5 數據包絡分析效率值與財務指標的相關性信息檢驗
3.2.6 小結
3.3 多階段超效率數據包絡分析模型:一個改進的思路
3.3.1 現有的銀行數據包絡分析效率研究存在的問題
3.3.2 對投入產出變數選擇的改進
3.3.3 超效率數據包絡分析模型
3.3.4 實證過程及結果分析
3.4 本章 結論
第4章 基於參數隨機邊界方法的中國銀行業效率動態研究
4.1 引言
4.2 隨機邊界方法模型及設定
4.2.1 巴提斯和庫利(1992)生產效率理論模型
4.2.2 經驗模型
4.3 實證過程及結果
4.3.1 貸款效率模型
4.3.2 利潤效率模型
4.3.3 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擴張衝動:效率比較的一個發現
4.4 效率動態演變的影響因素分析
4.4.1 國內外銀行效率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
4.4.2 實證檢驗與分析
4.5 本章 結論
第5章 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綜合評價體系:一個理論模型
5.1 商業銀行績效評價方法綜述
5.1.1 單一指標評價和多指標綜合評價
5.1.2 財務績效評價和非財務績效評價
5.2 基於服務利潤鏈和平衡計分卡原理的商業銀行數據包絡分析綜合效率評價體系
5.2.1 綜合效率評價體系的理論依據
5.2.2 商業銀行綜合效率評價模型
5.2.3 評價的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及步驟
5.3 本章 結論
第6章 市場結構、競爭與銀行效率
6.1 國內外有關市場結構與銀行效率關係的理論及爭論
6.2 我國銀行業市場競爭格局
6.2.1 市場結構的劃分及測度指標
6.2.2 我國銀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6.3 銀行業結構與銀行效率分析
6.3.1 銀行集中、信貸配給與尋租:一個微觀經濟分析框架
6.3.2 銀行集中、不良貸款的形成與效率:一個博弈模型
6.3.3 新興銀行的進入與銀行生產者剩餘
6.4 本章 結論
第7章 產權結構、代理成本與銀行效率
7.1 銀行業產權結構與效率關係的爭論及辨析:文獻回顧
7.1.1 產權與銀行效率相關論
7.1.2 產權與銀行效率無關論
7.1.3 超產權論
7.1.4 上述三種觀點對當前銀行產權改革的借鑑意義
7.2 中國銀行業產權制度的現狀與問題
7.2.1 中國銀行業產權變革歷程的簡要回顧
7.2.2 中國銀行業產權結構的基本特徵
7.2.3 中國銀行業產權制度的低效率表現
7.3 不同產權結構條件下商業銀行效率的差異:兩個分析視角
7.3.1 產權結構、職業經理人激勵與銀行效率
7.3.2 產權結構、沉沒成本累積機制與銀行效率:德沃特里龐和馬斯金(Dewatripont&Maskin)模型(1995)的改進
7.4 效率導向的銀行業產權改革路徑研究
7.4.1 改制上市
7.4.2 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
7.5 本章 結論
第8章 全書總結
8.1 全書總結
8.2 研究展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