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文化史專題研究

《中國近現代文化史專題研究》第一章論述中國近現代文化史研究的方法。第二章到第四章研究物質層面、制度層面、觀念層面的文化變革,揭示中國近現代文化發展的歷程。第五章到第十四章,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社會風俗的變遷、中國官吏選任制度的歷史經驗、晚清政治制度的轉型、晚清人才選拔制度的變革及其特點、孫中山的人才選拔思想、中國近現代文官考績制度、學校考試制度、乾嘉考據學派對我國近現代史學的影響、學術史視野中的陳翰笙、胡適的文化思想等。《中國近現代文化史專題研究》中史料翔實,觀點鮮明,評價公允,文字練達。既有學術價值和借鑑意義,又有可讀性。適合於高等學校學生、國家公務員和廣大文史愛好者。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近現代文化史專題研究》由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中國近現代文化史專題研究》共十四章節,內容包括中國近現代文化史的研究方法、物質層面的文化轉型、制度層面的文化轉型、觀念層面的文化轉型、中國近現代社會風俗的變遷等。
《中國近現代文化史專題研究》給供相關人員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房列曙,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安徽省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安徽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中國近現代史、教育史碩士點、教育碩士點導師。省級研究生精品課程(中國近現代文化史)負責人。
2008年和2010年遴選為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
1989—2010年任歷史社會學系主任、社會學院院長,安徽師範大學考試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師大編輯部總編輯,安徽省歷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現代史學會和中國現代人物研究會理事,第五屆安徽省社聯委員。獨著、合著、主編的著作和教材20多部,發表論文60多篇。《中國歷史上的人才選拔制度》(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入選《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成為全國首批10部優秀成果之一。獲中央組織部課題成果一等項一項,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和四等獎各一項,曾憲梓教育基金會授予高師優秀教師三等獎一項,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二項,中共中央組織部項目一項,省社科基金項目三項(其中重點項目一項),省級教學研究項目一項。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中國近現代文化史的研究方法
一、中國近現代文化史研究的兩個階段
二、中國近現代文化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中國近現代文化史新研究範式的嘗試
第二章 物質層面的文化轉型
一、物質層面的文化轉型的原因
二、物質層面的文化轉型的興起
三、物質層面的文化轉型的評價
第三章 制度層面的文化轉型
一、戊戌維新研究
二、清末新政研究
三、辛亥革命研究
第四章 觀念層面的文化轉型
一、新文化運動
二、東西文化之爭
三、中國本位文化建設與全盤西化論
四、新民主主義文化
第五章 中國近現代社會風俗的變遷
一、生活習俗的變遷
二、禮儀習俗的變革
三、國家政治禮儀和娛樂活動的變遷
第六章 中國官吏選任制度的歷史經驗
一、中國官吏選任制度的發展及其利弊分析
二、吏治腐敗的根源
三、經驗教訓和啟示
第七章 晚清政治制度的轉型
一、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二、清末新政時期中央機構的變化
三、預備立憲時期的官制改革
四、《欽定憲法大綱》與“皇族內閣”
五、憲法“十九信條”與袁世凱內閣
第八章 晚清人才選拔制度的變革及其特點
一、鴉片戰爭時期人才選拔制度的變革
二、太平天國的人才選拔制度
三、洋務運動時期人才選拔制度的變革
四、維新運動時期人才選拔制度的改革
五、20世紀初人才選拔制度的變革
六、晚清人才選拔制度變革的特點
第九章 孫中山的人才選拔思想
一、人才選拔的理念
二、人才選拔的途徑
三、選拔人才的機制
四、人才選拔思想的作用和貢獻
第十章 中國近現代文官考績制度研究
一、公務員的考績
二、南京國民政府公務員考績法規若干史實的考證
三、抗戰時期全國公務員歷年考績結果的考證
第十一章 學校考試制度研究
一、北京政府統治時期學校考試制度的改革
二、北京政府統治時期的留學生的選拔考試
三、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學校考試制度的創新
四、南京國民政府的教師資格審查和檢定考試
五、南京國民政府的留學生的選拔
第十二章 乾嘉考據學派對我國近現代史學的影響
一、乾嘉考據學派對20世紀新歷史考據學的影響
二、胡適與乾嘉考據學派
三、乾嘉考據學派對近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影響
第十三章 學術史視野中的陳翰笙
一、陳翰笙的學術道路
二、清末民國的社會調查運動與陳翰笙農村調查的學術價值
三、陳翰笙的史學成就
第十四章 胡適的文化思想
一、胡適的新文化觀
二、胡適的科學觀
三、胡適的婦女觀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