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心理學史(1872—1949)

中國近代心理學史(1872—1949)

中國近代心理學史(1872—1949)》是201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閻書昌 。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近代心理學史(1872—1949)
  • 作者: 閻書昌 
  • ISBN:9787544456432
  • 頁數:307
  • 定價: 50.00元
  •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15-11
  • 裝幀:平裝
編輯推薦語,作者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語

中國近代心理學史是中國1872—1949年引入、傳播和消化西方心理學並自主發展中國心理學的歷史過程。 閻書昌編*的這本《中國近代心理學史(1872-1949)》以時間為主線,以中國近代史上重大社會變遷為輔線,對中國近代心理學進行分階段的分析與論述,其中將1872—1902年界定為西方心理學的早期傳入時期,1902—1918年界定為中國近代心理學的學科初創時期,1918—1937年界定為中國近代心理學的制度建設時期,是中國近代心理學制度建設和思想發展的黃金時期,1937—1946年界定為抗戰時期中國心理學的艱難發展時期。本書試圖以東西方心理學互動與交流為背景,重新審視中國近代心理學的發展,梳理和挖掘其中的資源。
內容提要
晚清西學東漸背景下,西方心理學輸入中國,與 中國傳統文化相遇。早在1872年,一位署名“執權居 士”的中國人創製過“心理(學)”這一頗具中國文 化底蘊的學科名稱。晚清傳教士在心理學課程開設、 *述翻譯方面作出了拓荒性貢獻。晚清新政之後,近 代知識分子、留學生紛紛走上推動心理學在中國發展 的歷史舞台,並鑄就了一個“黃金時代”。炮火連天 的戰爭年代,一批心理學者依然矢志不渝地展開基礎 研究和實踐工作,延續著心理學在中國的血脈,追逐 著“中國心理學”的夢想。
心理學在近代中國的發展是心理學國際傳播的組 成部分。其中既有傳教士、留學生的引介和傳播,亦 有國外心理學者來華開展的研究和實踐,同時還有一 批心理學者在國際舞台上不斷展示中國人以及中國文 化對心理學的貢獻。
閻書昌編*的這本《中國近代心理學史(1872- 1949)》秉持實證史學的宗旨,發掘和梳理了中國近 代心理學發展歷程中大量的文獻資料,它們將改變或 豐富學界對這一歷程的許多認識,同時也使近代心理 學者的追求為心理學事業後繼者所銘記。

作者簡介

閻書昌,1970年12月生,河北省孟村縣人,河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心理學歷史、文化心理學研究。1991-1995年就讀於河北師範大學心理學本科專業,1995-1998年師從中國心理學史專家鄒大炎教授攻讀碩士學位。2006-2007年在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做**訪問學者。2011年考入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攻讀心理學博士學位。近年來在History of Psychology、《心理學報》、《本土心理學研究》、《中國科技史雜誌》等專業**期刊發表心理學史類學術論文10餘篇。主持、參與省部級課題4項,主編、參編(譯)*作11部。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中國近代心理學史的研究對象與範疇 一、中國近代心理學史的研究對象 二、中國近代心理學史的研究範疇 第二節 中國近代心理學史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指導思想 二、具體研究方法 第三節 中國近代心理學史的研究意義 一、整理中國近代心理學發展的事實 二、揭示中國近代心理學發展的特點和規律 三、總結中國近代心理學發展的成就和貢獻 四、繼承和弘揚中國近代心理學家的科學與人文精神第二章 西方心理學的早期傳入(1872—1902) 第一節 中國對西方心理學的早期接觸 一、中國人對心理學的早期接觸 二、中國早期開設心理學課程的教會學校 第二節 顏永京與《肄業要覽》、《心靈學》 一、《肄業要覽》 二、《心靈學》 三、顏永京與心理學早期術語創製 第三節 丁韙良與《性學舉隅》 一、《天道溯原》中的心理學知識 二、《性學舉隅》的內容與體系 三、《性學舉隅》與《心靈學》的簡要比較 第四節 晚清其他心理學著述 一、《靈學略論》 二、《格致彙編》的心理學知識介紹 三、《格致小引》和《格致總學啟蒙》對心理學的介紹 四、《治心免病法》 第五節 文化背景下“心理學”的創製與傳播 一、“心理學”名稱在日本的變遷及其確立 二、康有為與“心理學”名詞 三、1902年的心理學 四、“心理學”名稱變遷的分析第三章 中國近代心理學的學科初創(1902—1918) 第一節 教育近代化背景下日本心理學的輸入 一、京師大學堂與心理學 二、近代師範教育與心理學 第二節 西方心理學的間接輸入 一、服部宇之吉:開啟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科學心理學的教學活動 二、王國維:多元途徑輸入西方心理學 三、陳梘及其《心理易解》 四、蔣維喬及其兩部心理學教科書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三節 中國近代心理學先驅蔡元培與陳大齊 一、蔡元培 二、陳大齊 第四節 公眾知識分子對心理學的傳播 一、譚嗣同 二、梁啓超 三、孫中山 第五節 辛亥革命後心理學的發展 一、辛亥革命之後蔡元培和陳大齊的交往 二、“壬子癸丑學制”確立心理學學科的獨立地位 三、教育部審定心理學教材 四、心理學專業人才的培養 五、作為思想武器的心理學第四章 中國近代心理學的制度建設(1918—1937) 第一節 留學生與心理學專業隊伍的形成 一、留學生的心理學專業訓練 二、留學生的心理學博士論文 三、心理學專業隊伍的形成 第二節 心理學研究的專業組織 一、中華心理學會 二、中國心理學會 三、中國測驗學會 四、中國心理衛生協會, 第三節 心理學專業期刊 一、《心理》 二、《心理半年刊》 三、《心理季刊》 四、《中國心理學報》 第四節 心理學的教學研究機構 一、高校心理學系 二、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 第五節 心理學名詞的統一與審定 一、莊澤宣與心理學名詞審查 二、趙演與心理學名詞審查第五章 中國近代心理學的主要成就(1918—1937) 第一節 心理學學派的輸入與傳播 一、西方心理學學派的輸入與傳播 二、蘇聯心理學的輸入與辯證唯物主義心理學思想探索 第二節 心理學基本理論建設成就 一、心理學的學科性質 二、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三、心理學研究的方法論 四、反本能論 第三節 心理學分支領域的研究成就 一、漢字心理學 二、兒童心理學 三、教育心理學 四、生理心理學與動物心理學 五、普通心理學與實驗心理學 六、心理衛生 七、心理與教育測驗 八、工業心理學 九、社會心理學 十、理論心理學與歷史 第四節 “中國心理學”與心理學中國化的早期實踐 一、何謂“中國心理學” 二、早期中國心理學者對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心理學思想的探索 三、面向中國人生活文化與實踐的心理學考察 四、中國心理學發展的自省式考察 五、中國心理學發展道路的選擇第六章 抗戰時期的中國心理學(1937—1945) 第一節 抗戰時期的心理學研究機構及刊物 一、心理學研究機構 二、大學心理學系 三、心理學刊物 四、心理學研究中的抗日精神 第二節 心理學在軍事與人事領域的發展 一、周先庚的軍事心理學實踐與思想 二、蕭孝嶸的人事心理學和軍事心理學的實踐與思想 第三節 抗戰時期的心理衛生與指導工作 一、心理衛生運動的廣泛開展及關注主題 二、丁瓚的心理衛生實踐及思想 第四節 抗戰時期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一、艾偉與教育心理研究所 二、教育心理學相關領域研究第七章 抗戰後中國心理學的恢復(1946—1949) 第一節 心理學組織制度的恢復性工作 一、學會組織 二、心理學系的復建 三、心理學國際交流 第二節 心理學研究工作的延續 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 二、心理衛生與指導 三、國防與人事心理學第八章 東西方心理學的交流 第一節 來華的西方心理學家 一、克雷頓、瓦爾科特、麥柯有 二、塞勒(夏仁德) 三、萊曼 四、哈爾彭(韓芬) 五、韋斯特布魯克(汪宗海) 六、克蘭伯格 七、莫 八、鮑曼 第二節 溝通東西方的中國心理學家 一、郭任遠 二、戴秉衡 三、艾偉 四、汪敬熙 五、周先庚第九章 結語主要參考文獻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