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調查·總第10卷·村莊類第9卷·長江區域第2卷

中國農村調查·總第10卷·村莊類第9卷·長江區域第2卷

《中國農村調查·總第10卷·村莊類第9卷·長江區域第2卷》是2018年4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勇、鄧大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農村調查·總第10卷·村莊類第9卷·長江區域第2卷
  • 作者:徐勇,鄧大才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4月1日
  • 頁數:624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20117098
  • 定價:298 
  • 字數:918千字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農村調查?村莊調查報告類主要是以村莊為單位進行調查撰寫的調查報告,以此了解我國不同類型的村莊形態及其變遷實態。第二輯長江區域村莊調查收錄長江區域幾十個宗族村莊的調查報告內容。通過考察村莊由來與沿革、村莊自然形態與實態、村莊經濟形態與實態、村莊社會形態與實態、村莊文化形態與實態及村莊政治形態與實態,展現村莊的歷史發展變遷,深刻反映宗族村莊內部的整體性、共同性、秩序性、等級性特徵。

圖書目錄

總 序【徐 勇】
凡 例【《中國農村調查》編輯組】
村莊類分序【徐 勇】
向水而生:湖區型村落的自主聯結與治理——長江區域杜家村調查
第一章 杜家剅村由來與演變
  第一節 杜家剅村形成與變遷
 一 杜家剅村誕生階段:插台而居
 二 杜家剅村擴展階段:插台而居和購台而居
 三 杜家剅村穩定階段:施台而居和購台而居
  第二節 村名的由來
  第三節 杜家剅村的建制變遷
  第四節 杜家剅村的現況
 一 地理位置:村落合併
 二 人口現狀:增幅緩慢
 三 人均收入:增速較快
 四 耕地面積:土地細碎
第二章 杜家剅村的自然形態與實態
  第一節 自然形態
 一 平原地形:因地制宜
 二 氣候條件:因時制宜
 三 水源條件:利弊共存
 四 交通區位:水運便利
  第二節 稻作體系
 一 稻作物
 二 水稻田
 三 土壤條件
  第三節 水網環境
 一 水系分布
 二 洪水災害
 三 水利設施
  第四節 居住格局
 一 村落選址
 二 村落中心:多中心
 三 村落布局
  第五節 杜家剅村的自然實態
 一 水網環境
 二 居住概況
 三 交通概況
第三章 杜家剅村的經濟形態與實態
  第一節 經濟形態概況
 一 土地占有
 二 湖水占有:先搶先得
 三 河水占有:先占先得
 四 生產能力
  第二節 產權與產權關係
 一 產權類型
 二 產權邊界
 三 產權登記
 四 產權變更
  第三節 經營與經營關係
 一 公產經營
 二 私產經營
 三 家庭經營
 四 合作經營
  第四節 產業與產業關係
 一 農業
 二 漁業
 三 手工業
 四 運輸業
 五 信貸業
 六 典當業
 七 服務業
 八 砍柴
  第五節 交換與交換關係
 一 交換活動
 二 趕場
 三 賒賬
 四 商品交易
  第六節 分配與分配關係
 一 族內分配
 二 垸內分配
 三 村內分配
 四 家庭分配
 五 賦稅徭役分配
  第七節 消費與消費關係
 一 共同消費
 二 家戶消費
  第八節 繼承與繼承關係
 一 族產繼承
 二 家產繼承
  第九節 杜家剅村經濟變遷
 一 土地改革時期杜家剅經濟變遷
 二 集體時期杜家剅經濟變遷
 三 改革開放時期杜家剅經濟變遷
  第十節 杜家剅村經濟實態
 一 產權
 二 經營
 三 分配
 四 消費
第四章 杜家剅村社會形態與實態
  第一節 血緣與血緣關係
 一 家門
 二 家庭
 三 親戚
 四 擬血緣
 五 宗族
  第二節 地緣與地緣關係
 一 鄰居
 二 熟人
 三 鄉親(百客)
  第三節 信緣與信緣關係
 一 正規信仰單元
 二 非正規信仰單元
  第四節 業緣與業緣關係
 一 水利
 二 汗流
 三 維持會
 四 道士
  第五節 交往與交往關係
 一 社會交往特徵
 二 社會交往圈
 三 社會交往類型
 四 交往形式
 五 交往頻度
 六 社會交往關係
  第六節 社會流動與流動關係
 一 社會流動概述
 二 社會流動原因
 三 社會流動類型
 四 社會流動關係
  第七節 社會分化與分化關係
 一 稱呼分化
 二 座次分化
 三 貧富分化
  第八節 社會保障與保障關係
 一 社會救濟
 二 社會保護
  第九節 社會衝突與衝突關係
 一 社會衝突特徵
 二 社會衝突類型
 三 社會衝突程度
 四 社會衝突解交主體
 五 社會衝突解交時間
 六 社會衝突解交過程
 七 社會衝突關係
  第十節 杜家剅村社會變遷
 一 土改時期社會變遷
 二 集體時期社會變遷
 三 改革開放時期社會變遷
  第十一節 杜家剅村社會實態
 一 血緣關係
 二 地緣關係
 三 信緣關係
 四 業緣關係
 五 社會交往
 六 社會保護
 七 社會保障
 八 社會流動
 九 社會分化
第五章 杜家剅村文化形態與實態
  第一節 崇拜與崇拜關係
 一 先人崇拜
 二 生育崇拜
  第二節 信仰與信仰關係
 一 神靈
 二 敬神
 三 起會
 四 收禁
  第三節 思維與思維關係
 一 農民思維
 二 農民認知
 三 農民態度
  第四節 習俗與習俗關係
 一 生活習俗
 二 節慶習俗
  第五節 文娛與文娛關係
 一 走親戚
 二 打牌
 三 看戲
 四 喝茶
 五 划龍舟
 六 玩龍燈和彩船
  第六節 規訓與規訓關係
 一 規訓主體
 二 規訓方式
 三 規程過程
 四 規訓關係
  第七節 教育與教育關係
 一 民國初期教育
 二 抗戰時期教育
  第八節 杜家剅村文化變遷
 一 土地改革時期文化變遷
 二 集體時期文化變遷
 三 改革開放時期文化變遷
  第九節 杜家剅村文化實態
 一 崇拜
 二 農民思維與認知
 三 信仰
 四 文化習俗
 五 規訓
 六 教育
 七 農民態度
第六章 杜家剅村的治理形態與實態
  第一節 政權治理與治理關係
 一 政權治理
 二 政權治理方式
 三 政權治理關係
  第二節 家戶治理與治理關係
 一 家戶治理
 二 家戶治理方式
 三 家戶治理關係
  第三節 村落治理與治理關係
 一 村落治理
 二 治理方式
 三 治理過程
 四 村落治理與國家治理關係
  第四節 親族治理與治理關係
 一 親族治理
 二 親族治理關係
 三 親族治理方式
  第五節 業緣治理與治理關係
 一 業緣治理
 二 業緣治理關係
  第六節 信緣關係與治理關係
 一 信緣治理
 二 信緣治理關係
  第七節 杜家剅村治理變遷
 一 土地改革運動時期杜家剅村治理
 二 集體化運動時期杜家剅村治理
 三 改革開放時期杜家剅村治理
  第八節 杜家剅村治理實態
 一 治理主體
 二 治理內容
 三 治理規則
 四 治理過程
 五 治理方式
 六 村莊治理關係
  第九節 親族治理實態
 一 親族治理主體
 二 親族治理內容
 三 親族治理規則
 四 親族治理過程
 五 親族治理方式
 六 親族治理關係
  第十節 信緣治理實態
 一 信緣治理主體
 二 信緣治理內容
 三 信緣治理規則
 四 信緣治理過程
 五 信緣治理方式
 六 信緣治理關係
杜家剅村調查小記
杜家剅村調查日記
後記

作者簡介

徐勇,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政治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全國博士後流動站評審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審組成員、教育部首批文科“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民政部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湖北省人民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湖北省政治學會會長。主要從事基層政治與鄉村治理研究,是國內早將實證研究方法引入政治學研究領域的學者之一,並從社會的角度研究政治發展過程,也是我國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區自治研究領域的帶頭人之一。
鄧大才,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執行院長,教育部首批青年“長江學者”,湖北省政治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人民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武漢市人民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湖北省紀委廉政研究員、汕頭大學地方政府發展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會、順德區農村綜合改革諮詢委員會委員。研究領域主要為小農問題及其方法論、產權政治學領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