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改革發展三十年

中國農村改革發展三十年

《中國農村改革發展三十年》是2009年3月1日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講述了中國農村今後一個時期的改革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城鄉統籌、政經並進的方針並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事關全局的體制機制創新上實現大的突破,建立比較完善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制度。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農村改革發展三十年
  • ISBN:9787806369937
  • 頁數:312頁
  • 出版社:山西經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3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一是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的體制機制。按照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要求,在阻礙城鄉勞動力、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的市場化流動和配置的體制、機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在城市帶動農村發展的體制和機制方面取得創新性進展,更大幅度提高公共財政向農村的傾斜力度,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財政,實現公共財政對城鄉居民的普惠制,實現城鄉規劃、政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就業、公共服務和社會發展的統籌協調發展。
二是形成完善的農業基本經營制度。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化、可市場化流轉、可交易、可抵押,使農民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等比較充分的土地承包權益,進一步明確農民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完善扶持農業產業化組織發展的各項制度,在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形成規範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農民組織化水平質的飛躍。在堅持農業市場化方向的前提下,強化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大幅度提高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健全補貼政策,擴大補貼範圍,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積極發展農業企業化運作模式,積極發展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三是形成現代村集體資產產權與運營管理制度。構建“歸屬明確,權責清晰,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形成按“產權規則”運行的制度規範,探索出適合不同條件、不同發展階段的集體經濟的實現形式,確立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的地位以及保護農民利益的長效機制,最終全面建立起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現代產權制度和集體資產營運機制。
四是形成農村金融發展的新體制。完善和強化農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業開發銀行等關於農村發展的體制和規定。研究推廣符合不同地區實際的村鎮銀行、合作金融、信貸公司等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完善和推廣銀政合作、中小企業信貸擔保和拆借,擴大農村抵押品範圍,建設能夠充分滿足“三農”發展要求的農村金融新體系。
五是形成完善的農村基層政權制度。加快鄉鎮職能轉變,形成管理型、服務型政府。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擴大基層民主,廣泛提高民眾的民主參與程度。加快市、區縣、鄉鎮三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形成各級職能劃分更明、自主發展能力更強、運行效率更高的體制機制。

目錄

第一編 改革之由
第一章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第二章 限制農民不能發展社會主義
第三章 差距拉大不能穩定社會主義
第四章 解放思想,打破傳統社會主義理論禁錮
第二編 改革之舉
第五章 農業基本經營制度改革
第六章 鄉鎮企業改革
第七章 農村稅費改革
第八章 鄉鎮體制與鄉村治理結構改革
第三編 改革之績
第九章 農業增效
第十章 農民增收
第十一章 農村繁榮
第四編 改革之失
第十二章 城鄉差距持續拉大
第十三章 農村市場發育滯後
第十四章 農村階層非合理分化凸現
第十五章 農村家庭鏈趨於斷裂
第五編 改革之謀
第十六章 城鄉二元體制改革
第十七章 土地制度改革
第十八章 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
第十九章 深化農村市場改革
第二十章 農民組織化改革
第二十一章 農村社會治理結構改革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