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科學觀(上下)

中國象科學觀(上下)

《中國象科學觀(上下)》是2008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長林。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象科學觀(上下)
  • 作者:劉長林
  • ISBN:9787802309906
  • 頁數:892
  • 定價:98.00元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象科學觀:易道與兵醫(修訂版)(上下)》提出,文化和科學形態之深刻的思維根源是“時空選擇”。人類在對待(認識、審美)世界時,不可能時空並重:或以空間為主,時間為輔;或以時間為主,空間為輔。西方屬於前者,中國屬於後者。世界有無限多的層面,因此科學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迄今人類在科學上至少主要形成了兩個源,兩個流:一個是西方,一個是中國。以此立論,作者對易、道認識論及中國兵學、中醫學的哲學基礎做了新的闡釋,說明主客相融、天人合一同樣是一條有效地認識世界的路線。其目標,是在現象層面而不是到現象背後尋找世界的規律,而現象屬於事物的自然整體層面。

作者簡介

劉長林,1941年生,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本科。同年到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後改名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1988年任研究員,2002年退休。責任曲阜孔子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中國古代哲學。主要著作《內經的哲學和中醫學的方法》(1982)、《中國系統思維》(1990)等。

目錄

上冊
導言
(一)科學與科學方法是兩個概念
(二)現象的意義和價值
(三)現象層面的規律及實質
(四)中國傳統是研究象科學
第一編 易、道認識論
一 中國思想原點——以時為正
二 中西方不同的認知取向
(一)西方實體求原
(二)中國觀物取象
三 抽象思維與意象思維
(一)關於抽象思維的認識方式
(二)《周易》的意象思維
(三)老子的意象思維
四 老子論有無相生
(一)存在論之“無”——“有生於無”
(二)方法論之“無”——“無為而無不為”
(三)時間性價值觀——“鎮之以無名之朴”
五 《周易》執無御有
(一)易、道、神、器——時間化的宇宙結構
(二)因時而變——易的複雜性及應對
(三)生命倫理
六 意象邏輯及象規律的特徵
(一)意象思維的基本邏輯規律
(二)象規律的三種形式
七 象科學與體科學的關係——兼談現代系統科學的性質
(一)象規律與體規律之比較
(二)象科學與體科學對稱互補
八 漢語與意象思維
(一)“言不盡意”說的由來
(二)漢語的兩大特長
(三)漢字對漢語的補足和加強
(四)漢字的意象性和抽象性
(五)漢語漢字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六)一顯多隱與象科學編碼
第二編 易、道與兵學
九 生以關係——萬物之緣
(一)道由關係生物
(二)易卦剛柔立本
十 中和圜道
(一)“中”指精守常道,順時而動
(二)“和”:協同關係,生物創新
(三)易道中的平衡與不平衡
十一 陰陽自組——生化之綱
(一)太極制令,兩儀從聽
(二)陰陽概念的來源
(三)中國式的自組織哲學
(四)陰陽與對立統一規律
十二 唯民是保——兵之價值
(一)繼善成性,和為貴
(二)兵不得已而用之
(三)“能以眾正,可以王”——民心為勝利之本
(四)神武不殺
(五)君子與詭道
十三 兵法尚象——中國兵學的走向
(一)“制器尚象”,用兵屬“器”——再論取象比類
(二)戰爭主要表現為象
(三)智取高於力取
(四)人的因素重於物的因素
(五)知易行難,重在運用——有可傳,有不可傳
(六)用兵要則不離象
下冊
十四 擇人任勢
十五 勝於無形——“無”的妙用
十六 論《管子》兵學
第三編 易、道與中醫
十七 《周易》時空觀
十八 《周易》萬生求久
十九 《易傳》論德
二十 太極八卦和系統演化
二一 疏五行
二二 說氣
二三 論通
二四 《管子》心學
二五 淮南論人身結構及養生
二六 中醫理論問題六議
小結 中國的科學精神
附錄 “自然國學”宣言——為中華科技傳統走向未來敬告世界人士書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再版謹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