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農村工業發展研究

中國西部農村工業發展研究

《中國西部農村工業發展研究》是2009年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侯軍岐、李平。本書從整體角度出發,探討了西部農村工業發展中相關力量的耦合作用機制。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西部農村工業發展研究
  • ISBN:9787109134522
  • 出版社:農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04-01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作 者:侯軍岐,李平 著版 次:1頁 數:265裝 幀:平裝開 本:32開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 > 工業經濟

內容簡介

《中國西部農村工業發展研究》在對西部農村工業發展現狀和發展環境進行詳盡分析的基礎上,按照資源配置的方向、資源的組織形式、關鍵資源及要素的獲取途徑這一主線探討了西部農村工業發展所面臨的結構調整、組織最佳化和關鍵要素的獲取及培育問題。農村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來以鄉鎮工業為主體的農村工業增加值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比例保持在45%左右,農村工業被譽為“中國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然而,區域間農村工業發展水平存在顯著差異,農村工業的生產力主要集於東部地區,而西部地區則發展不足。這種差異是造成區域經濟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西部農村貧困和落後的根源。在現階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發展農村工業更是首當其衝。西部農村工業結構層次低、組織狀況難以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工業發展要素難以生成和集聚,同時面臨著資源和環境的嚴重約束,西部農村工業發展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需要相關發展戰略的準確定位和發展理論的創新。  主要的研究內容及創新點如下:  (1)通過對西部農村工業結構的分析發現,西部農村工業加工度低,資源依賴性強。基於西部農村工業發展的特徵和現實條件,本研究提出西部農村工業結構調整應遵循發揮比較優勢和推進產業深化相結合的原則,使比較優勢得以升級,從而增加西部農村工業發展的結構效益。對西部農村工業結構調整的分析突破了對工業結構升級的一般認識,對西部農村工業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2)西部農村工業的組織狀況是規模小而分散的,難以發揮規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嚴重製約了西部農村工業競爭力的提升。本研究提出產業集群化、企業經營規模化和其他產業組織創新和最佳化方式。基於近年來東部沿海地區產業集群對農村工業的巨大促進作用,本研究分析了西部農村工業培育集群組織的現實性,提出了不發達地區集群組織的培育途徑,並分析了各種組織方式的選擇問題。  (3)技術、資本和制度是推動西部農村工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西部農村的稀缺性要素。《中國西部農村工業發展研究》探討了這些關鍵要素的培育及獲取途徑。在技術市場日益開放背景下,西部農村工業企業的技術進步面臨著多種途徑的選擇,但同時也面臨著多種因素的制約。本研究提出西部農村工業企業的技術進步應遵循漸進的路徑,而遵循這一戰略的關鍵是培養自身的技術能力;西部農村工業發展所需資金渠道不暢通,在工業自身積累能力弱、投資環境差的前提下,必須建立和完善有針對性的金融市場,同時,政府的政策性扶持也是必要的補充;農村工業的發展與制度環境密不可分,企業家精神的培育,要素的集聚都需要相關制度的激勵和支撐,而企業制度的創新則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本研究從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兩個方面提出制度創新的著力點。  (4)西部農村工業發展中結構調整的實現,組織方式的最佳化,技術、資本的獲取和制度的供給,是市場微觀主體在市場競爭中選擇的結果,同時也是政府政策和制度導向的目標,本研究探討了政府和市場在農村工業發展中的協調作用機制。城鎮化是農村工業發展中的伴生現象,兩者互為依託、相互促進,以農村工業集聚為基礎的城鎮化發展無疑對農村工業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本研究從企業的集聚動力、城鎮的吸引力以及消除相關的阻力等方面,探討了農村工業的集聚機制。由於區域經濟的非均衡增長,在市場機製作用下,西部地區為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貢獻了要素和資源,自身則陷入“貧困的累積循環”,因此西部的發展應得到相應的補償,而西部農村工業的發展是西部自我發展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徑,應成為扶持的重點內容。基於此,《中國西部農村工業發展研究》提出了針對西部農村工業發展的政府投入機制。  關鍵字:西部地區;農村工業;產業結構;產業組織;發展要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