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蒸菜之鄉

中國蒸菜之鄉

中國蒸菜之鄉,是代表中國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綠色無污染、口味醇厚的蒸菜美食文化基地,是蒸菜產業食品供應基地、人才培養儲備基地、蒸菜食品物流基地。 中國蒸菜之鄉由中國烹飪協會評選認定。目前中國三座城市被授予“中國蒸菜之鄉”稱號,按頒布年份先後順序分別是湖北天門、湖南瀏陽、江蘇常熟

基本介紹

湖北天門,湖南瀏陽,江蘇常熟,湖北仙桃,

湖北天門

中國首個“中國蒸菜之鄉”
2010年4月28日上午,在首屆中國(天門)蒸菜美食文化節開幕式上,天門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愛國中國烹飪協會會長蘇秋成手中接過了“中國蒸菜之鄉”牌匾。這標誌著“中國蒸菜之鄉”名定天門,標誌著天門市蒸菜產業從此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評審會評審會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蘇秋成指出,天門蒸菜不僅擁有完整、成熟、獨特的蒸菜傳統技術體系,而且擁有久遠的發展歷程、深厚的文化積澱、鮮明的風味個性和廣闊的消費市場。天門蒸菜以其獨特的烹飪技藝、風味特色和豐富的人文內涵,享譽海內外,具有濃厚的地方氣息,“無菜不蒸,無蒸不宴”,是蒸菜在天門的真實寫照。
“無菜不蒸、無蒸不宴”的天門蒸菜
“三蒸九扣十大碗,不是蒸籠不請客”,在天門廣泛流傳的這一說法,形象地點明了蒸菜在天門飲食文化中的地位。“蒸”是湖北菜常用的烹調方法之一。用這種烹調方法製作出來的菜餚——蒸菜,已享譽海內外,獲得了人們的廣泛好評。
天門蒸菜的歷史
蒸菜的起源問題,眾說紛紜,既不乏美麗的傳說,間或亦有文字記載。
天門蒸菜,亦稱竟陵蒸菜。其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據《天門縣誌》記載,在距今六千多年歷史的天門石家河文化的發掘物中,出現的有陶鍋、陶壺、陶罐、陶甑等陶器和其它文物。石家河文明在當時的部落群中,就已經發展到相當於21世紀的美國紐約這樣一座占有相當地位和規模的城市。呈現出“長碓搗珠照地光,大甑炊玉連村香”的景象。
石家河文明的發掘物中,出現了,甑是指古代蒸食炊器,底部有許多透蒸汽的小孔,置於鬲上蒸煮,如同現代的蒸籠。還出現了稻種的遺留物以及雞、鴨、肉、魚的殘骨。這說明早在六千多年前,天門就用蒸的方法烹製食品,最初的蒸菜是放在飯上蒸熟的。最早蒸菜的烹調方法是“清蒸”。“清蒸”原料不調味或少調味在飯上直接蒸熟。如在飯上放幾個雞蛋、胡蘿蔔、臘肉臘魚和飯同時蒸熟。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詳細地講述了清蒸的烹調方法和清蒸鯿魚的作法。王莽代漢後,天災人禍頻繁,形勢每況愈下,民不聊生。公元十七年暮秋,王匡、王鳳兄弟揭竿白湖,遭地主武裝和官兵合擊,被困糧絕。儘管農民多靠挖野荸薺和野菜充飢,聞訊後,仍踴躍獻出備渡春荒的一點糧食,以濟義軍。然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於是王氏兄弟命將士將這些糧食磨成米粉,拌合野菜甑蒸,竟使難以下咽的野菜成為可口食品。從此,這種蒸菜法四處傳開,人稱“匡鳳菜”、“綠林菜”。可見,早在漢朝天門就有了粉蒸菜。到了公元350年,東晉高僧支遁駐錫西塔寺時,就以喜食蒸菜而聞名。
唐代茶聖陸羽和他的恩師智積禪師,因長住西塔寺中,朝夕與荷湖相伴,與藕為伍,那“西湖舟十里,一半是荷花”,那“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的景象煞是動人,撩人的荷湖不得不使他們在湖藕上寄情用功,終於燒製成了清新爽膩的藕蒸菜。至今天門仍廣泛流傳“東湖的鯽魚,西湖的藕,南門的包子,北門的酒”。從此陸羽藕蒸菜從寺院傳到民間,由素菜向葷素之間轉移。
炮蒸鱔魚炮蒸鱔魚
民國以降,經過上世紀二十年代的穩定期,到了三十年代,天門的飲食服務業有了很大發展,出現了一些綜合性的酒樓,如“松茂酒館”、“春茂酒樓”等。雖然期間歷經波折,但它們總是在曲折中發展前進。特別是到了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今天,更是獲得了長足進步。正是這些酒樓的出現和成長壯大,培養出了代代名師:從天門名廚倪菊佴、倪海清到盤籠大師畢騾子。到中國烹飪大師盧永良、楊同生、梁少紅以及21世紀青年廚師黃志雄、張在祥、袁引軍等。他們努力從民間吸取營養,總結繼承前人的經驗,堅持開拓創新,融合紅白兩案技術,擴展原料範圍,將過去單一的品種原料變成綜合的品類原料,讓不少山珍甚至一些海味也以佐料的形式入味蒸菜,使局處一隅的“天門三蒸”發展成可“八珍羅列、水陸雜陳、葷素鹹宜、技術融和、互動輝映、互相滲透”的“天門九蒸”。
太極太極
一直以來,對素以“善於淡水烹飪,蒸菜製作稱道”的中國湖北菜的整體認識,始終處於含混不清的狀態之中。庚寅仲春,隨中國烹飪協會專家組來到湖北天門市,在對天門申報為“中國蒸菜之鄉”進行認定考評的過程中,對以天門為中心的江漢平原的蒸菜有了系統而全面的了解與認識,尤其是對天門市的蒸菜有了深刻的印象,其實也是對鄂菜大系有了進一步的感知與體悟。
天門蒸菜不僅歷史悠久、數量眾多、技法紛呈、食眾廣泛,更重要的是天門蒸菜富有中國傳統養生意義上的歷史內涵與文化價值,即便是運用現代營養學的科學原理對天門蒸菜進行分析,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暗合科學”的食饌體系。
粉蒸財魚粉蒸財魚
總之,無論是從天門蒸菜的歷史背景與文化意義上來說,還是菜餚本身所具有的益於人體養生保健的天生優勢來看,天門的蒸製菜餚體系,堪稱中國一絕,如果把天門稱之為“中國蒸菜之鄉”,是毫無疑義的。同樣,如果誇張點說“天下蒸菜出天門”,也當是無可非議的。

湖南瀏陽

2011年8月30日,中國烹飪協會批准授予瀏陽“中國蒸菜之鄉”稱號。2011年12月19日,在第六屆中國蒸菜美食文化節閉幕式上,瀏陽市委副書記吳震從中國烹飪協會常務副會長楊柳女士手中接過“中國蒸菜之鄉”的牌匾,瀏陽繼湖北天門之後,正式獲得“中國蒸菜之鄉”的稱號。
瀏陽蒸菜是湘菜中的一道傳統獨特菜系,發源於瀏陽東部地區,已有近600多年歷史,相傳元末明初,朱元璋派兵與陳友諒開戰,一時間戰事頻繁,民不聊生,瀏陽老百姓為躲避官府抓丁,不得不躲進深山,為了少見炊煙,聰明的瀏陽人將菜與飯一起蒸,飯好了菜也熟了,這樣節省了做飯時間,又不易暴露行蹤,從此瀏陽蒸菜就這樣誕生了。古縣誌記載,瀏陽一直盛產三樣:煙火、菊花石相思鳥。如今與之一起聞名的,還有生意興隆的瀏陽蒸菜。
瀏陽蒸菜是湘菜中的一道傳統菜系,相傳起源於明朝,歷經500多年發展。古縣誌記載,瀏陽一直盛產三樣:煙火、菊花石、相思鳥。如今,煙火、菊花石都享譽國際,與之一起聞名的,還有生意興隆的瀏陽蒸菜。 相傳,唐朝的藥王孫思邈,歸隱瀏陽孫隱山,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喜食蒸菜,亦痴心研究蒸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活101歲;而花炮祖師李畋,也以蒸菜宴請觀賞花炮的鄉親。又相傳,1927年,瀏陽文家市老鄉以“瀏陽蒸菜”款待毛澤東秋收起義會師的部隊;1955年,王震將軍以瀏陽蒸菜款待上天山的“八千湘女”。
瀏陽蒸菜 以蒸臘菜為主,基本菜品有:乾扁豆蒸蠟肉丁、 清蒸火腿肉、剁椒蒸土豆、清蒸土家蠟肉、清蒸雞蛋清蒸茄子、清蒸乾豆角、清蒸芋頭,以及清蒸白豆腐、乾豆腐、黃豆腐、黑豆腐、臭豆腐、白沙豆腐、滷豆腐、清蒸青辣椒等。瀏陽蒸菜做法也頗多。
瀏陽蒸臘菜瀏陽蒸臘菜

江蘇常熟

中國烹飪協會經過材料審核、實地調研、主題交流、考察與評估後,於2014年4月12日認定常熟已經符合相關認定標準,正式成為繼湖北天門、湖南瀏陽之後的全國第三個“中國蒸菜之鄉”。
常熟常熟
在常熟民間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呂洞賓、張果老、鐵拐李、韓湘子、漢鐘離、曹國舅、藍采和、何仙姑等八仙察訪常熟民間,見百姓桌上的菜餚,品種少又單調,於是每位仙人親自掌廚,根據天宮食府的菜譜,奉獻了八種就地取材、因陋就簡的菜餚。為了能使百姓同時品嘗到同一種菜餚,在烹飪操作中,又改天宮食府的精工細作為直接上大鍋大籠蒸製。而這“菊花爆魚”、“翡翠金磚”、“招財進寶”、“金屋藏嬌”、“白汁銀蹄”、“神仙草雞”、“雞湯三絲”、“南腿鴨方”八樣菜也就成為了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常熟蒸菜中最著名的“老八樣”。
常熟蒸菜是常熟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常熟本幫菜餚首推的招牌菜。

湖北仙桃

繼湖北天門、湖南瀏陽與江蘇常熟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國蒸菜之鄉”稱號後,近日,《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從湖北仙桃首屆“沔陽三蒸”文化節暨沔街廟會上獲悉,具有濃厚地方傳統特色的“沔陽三蒸”,榮獲 “中國沔陽三蒸之鄉” 稱號,打造沔陽三蒸文化,湖北仙桃吹響“沔陽三蒸”集結號。
蒸菜之鄉蒸菜之鄉
仙桃原名沔陽,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1500多年的建制史,南北朝為沔陽郡,隋唐為復州,宋元為沔陽府,明清為沔陽州,建國初期為沔陽縣,1986 年,撤銷沔陽縣,成立仙桃市,1994 年列為省直管市。
仙桃是我國著名的“蒸菜之鄉”,“沔陽三蒸”已有600多年歷史,相傳始自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的故事,“沔陽三蒸”是指蒸畜禽,蒸水產和蒸蔬菜的總稱,因其起源於沔陽而得名。仙桃有“無菜不蒸、無蒸不宴”的食俗習慣,“沔陽三蒸”是湖北十大名菜之一,是鄂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代表作。目前以“沔陽三蒸”為代表的湖北蒸菜已有300多道。2010年10月,“沔陽三蒸”進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仙桃“中國沔陽三蒸之鄉”稱號、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認可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據不完全統計,仙桃經營“沔陽三蒸”各類店鋪有近2000家,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地都有“沔陽三蒸”的身影,從業人員逾6萬,如此眾多的從業人員,龐大的市場空間,由於沒有統一的質量標準、服務標準、沒有指定的原材料供應基地,維護這一金字招牌的權威性已迫在眉睫。為此,近日仙桃市政府與武漢商學院共同組建的“中國沔陽三蒸研究院”,據了解,該研究院將集聚教授、中國烹飪大師30多位,將深度挖掘“沔陽三蒸”菜品的研發與創新、品牌的保護與推廣,研究制定“沔陽三蒸”技術標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