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誘變育種

中國航天誘變育種

《中國航天誘變育種》是2007年8月1日中國宇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介紹了航天育種的決策研究、作物育種、機理研究和新品種的生產試驗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航天誘變育種
  • 頁數:644頁
  • 出版社:中國宇航出版社
  • 裝幀:平裝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國宇航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8月1日)
平裝: 64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開本: 16
ISBN: 9787802182721
條形碼: 9787802182721
商品尺寸: 25.8 x 18.6 x 2.8 cm
商品重量: 1 Kg
ASIN: B004ZP75M2

內容簡介

《中國航天誘變育種》是中國航天誘變育種研究工作20年的總結,由著名的農業專家、生物工程專家、航天技術專家和從事航天育種研究工作的第一線專家撰寫,內容包括航天育種的決策研究,航天技術為農業服務,作物育種,機理研究和新品種的生產試驗等內容。
《中國航天誘變育種》通過多角度的分析和大量的試驗結果證明,宇宙生命科學的研究工作可以為地球人類的現實生活服務,利用太空的物理環境作為誘變因子,培育優良的生物品種可以改善人類的生活和環境質量,這是一項有中國特色的原創性研究工作。

作者簡介

劉紀原,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理事長,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60年畢業於莫斯科包曼高等工業學校自動控制系,分配到航天系統工作後歷任研究室主任、所長、副院長、副部長。1993年任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國家航天局局長。1991年提出航天效益工程的概念,把航天育種、衛星減災、利用航天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作為航天技術為國民經濟服務的重要內容,是航天誘變育種工程決策人之一。

目錄

加速農業科技創新發展航天育種技術
太空環境套用展望
從“輻射育種”的發展來展望“航天育種”的前景
開展航天育種的科學研究工作,為我國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作貢獻
現代農業與航天育種
航天育種20年的歷史回顧
中國和俄、美航天生物學試驗重點的差別
創建航天育種工程造福人類
航天育種、農業衛星及運載火箭
空間誘變育種研究15年(1986~2001年)體會
我國的農作物航天誘變育種與研究
航天育種與農業科技
返回式衛星艙內輻射環境及監測
農作物空間誘變育種規範
超級雜交稻恢復系“航1號”的選育與套用
再生稻超高產結構及其調控
Ⅱ優航1號作再生稻栽培的高產特性及調控技術
空間環境對區分秈粳類型一些性狀的誘變作用研究
空間誘變創造克服秈粳雜種半不育性新種質和新恢源研究
水稻空間誘變育種及遺傳變異規律研究
高檔優質早秈V64155的航天育種研究
高檔優質早秈V64155親本空間誘變性狀的遺傳變異研究
國標紅米贛晚秈33號親本空間誘變性狀的遺傳變異研究
豐產高抗“贛早秈47號”的航天育種研究
空間誘變水稻大粒型突變體的遺傳育種研究
高產優質早熟晚糯航育1號的選育、特徵特性及其栽培技術
水稻空間搭載與地面γ輻照誘變效應的比較研究
水稻空間誘變性狀的變異特點及新品種選育研究
水稻空間誘變突變品系選育研究
太空優質稻“華航一號”的性狀特點及套用研究
水稻航天育種的實踐和體會
優質兩系雜交水稻“培兩優721”的選育
水稻不育系培矮64s的空間誘變效應及後代的SSR分析
航天誘變水稻突變體遺傳變異分子標記
空間環境誘變水稻穩定品系的生理學研究
套用空間誘變育種技術選育香稻新品種粵航1號
空間誘變創新高蛋白質水稻新品種提高人民營養健康水平的研究
空間技術誘發水稻變異及其育種套用
航天與輻射共誘變在水稻育種上的套用研究
水稻衛星搭載誘變育種研究
從衛星搭載和組培誘變水稻品系中篩選出特大穗型株系
明恢63航天育種成果及前景
空間環境對水稻誘變效應及突變體篩選與套用研究
對重力鈍感的水稻突變體的初步研究
空間環境和地面γ輻照對水稻誘變的差異
太空處理誘導水稻的變異研究
空間環境對水稻誘變效應研究
利用粳型親秈恢復系配組秈粳亞種間雜交稻套用於生產的可行性研究
航天誘變在小麥育種中的套用
高空誘導對小麥誘變作用的研究
衛星搭載小麥乾種子SP1的生物學效應
神舟1號飛船搭載對大、小麥SP1、SP2兩代的主要性狀的影響
零磁空間對大、小麥生物效應的初步研究
空間誘變對小麥性狀分離的影響
衛星搭載選育小麥抗赤霉病突變體
863-2春麥衛星搭載誘變效應研究初報
玉米航天育種不育突變體的選育及其研究
玉米空間誘變規律研究
衛星搭載培育大豆新品種
空間條件對油菜誘變效果與遺傳的研究
——突變類型的篩選與利用
甘藍型(B.napus.L)油菜太空育種試驗初報
太空環境對紅小豆大粒性狀的誘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