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勢力之一 ——網路經濟大潮翻湧

中國經濟新勢力之一 ——網路經濟大潮翻湧

中國經濟新勢力之一 ——網路經濟大潮翻湧,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記者 王宗凱)近日,彭博的一份富豪榜堪比福布斯的影響力。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截至9月2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以219億美元淨資產成為中國內地新首富,而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和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則以164億美元和160億美元分列二、三位。訊息一出就廣受外媒熱議,IT大佬變身富豪新三甲改寫了中國昔日首富來自房地產或製造業的歷史。

造富神話的背後是整個網路行業的迅猛崛起。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67家上市網際網路企業市值規模超過2.4萬億元,其中7家企業進入全球網際網路企業市值排名前30。這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更新升級的體現,也是中國經濟最耀眼的一股新勢力。
與傳統行業相比,網路經濟具有促進競爭、普惠服務和融合發展的特點。第一,網際網路企業並非實體商品生產者,而是作為一種服務平台,集聚了規模巨大的創業者與消費者。走進中國最大的小商品市場——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您最多只能接觸7.5萬賣家;而線上上,您可以遇到超過1千萬的賣家。
在今日中國,任何有創新想法的人,都可以在微信上開店、在淘寶上創業,如此眾多的創業者聚合在網際網路平台內,掀起了一輪“全民創業”的風潮,使得競爭更加市場化,經濟效率進一步提升。
更重要的是,新崛起的網際網路創業者們開創了一種合作共贏、先人後己的商業模式。即便騰訊市值超過1.1萬億港元,阿里巴巴預期上市後的市值也超過1萬億人民幣,百度市值逼近800億美元,但三家公司都不是世界500強企業。市值體現的不是過去的成本投入和現有的資產總和,而是未來的收入預期和創造價值的能力。
第二,網際網路思維更關注普惠服務,是全方位、最有效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產品和服務,而弱勢群體,如農村居民、城市低收入群體和小微企業,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他們得以平等享受商業服務的權利和機會。
特別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落後地區也迎來了“彎道超車”的機遇。在手機支付活躍度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有7個來自西部地區,其中拉薩以14.48%的手機支付占比成為全國手機支付占比最高的城市。
正如哈佛大學亞洲中心高級研究員威廉·奧弗霍爾特所言:“服務業在中國經濟中的比例正在擴大,服務業從業人員已經超過工業。像阿里巴巴這樣的網際網路公司對消費者和小企業的影響,已經達到過去不可想像的程度。中國最近的增長也是由國內需求,而非淨出口帶動的。”
第三,網際網路行業以創新、開放和融合的姿態,全面滲透家電、金融、醫療、教育、旅遊、娛樂等各個傳統領域,打通線上線下的商業活動。蓬勃崛起的網際網路經濟成為引領消費、擴大內需的綠色增長新引擎。五年前,熱銷電視機可能是三星或長虹;現如今,人們可能會用樂視或小米取代它們。
面對網際網路行業對傳統經濟領域的攪動,中國領導層採取了鼓勵創新、最佳化治理和戰略扶持的態度,為網路經濟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比如在網際網路金融方面,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波斯頓諮詢(BCG)公司認為,這表明網際網路金融進入決策層視野,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在政府層面正式獲得認可。
與此同時,為小微企業減負等中央政策密集出台。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在新書《國退民進》中寫到,近年來中國政府已為600多萬小微企業提供了有利的稅務制度,這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從而幫助中國保持較快經濟增速。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研究員瑞安·魯特科夫斯基認為,中國房地產投資放緩和經濟數據走軟讓一些海外觀察人士擔憂,但今年前7個月中國新成立企業多達150萬家,幾乎相當於去年同期的兩倍,這意味著中國企業界對經濟形勢依然樂觀,也反映出簡政放權等措施初見成效。
網際網路早已誕生,但網路經濟近年來才呈爆炸式增長,這與信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密不可分。在高鐵網路全面鋪開之際,另一張“信息高鐵網”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在去年8月啟動的“寬頻中國”戰略指引下,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光纖到戶連線埠達到1.35億個,3G基站突破117萬個,4G基站超過40萬個。
近年來,中國成為頭號製造大國、頭號貿易大國、頭號外儲大國,這些成績彰顯了中國作為新興大國的雄厚實力和在全球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過去依靠工業崛起的中國如今正邁入後工業社會的資訊時代,洶湧而至的網路經濟大潮將為今後增長提供新一輪動力。未來,中國或將摘取另一桂冠——頭號網際網路大國,中國經濟“奇蹟”仍在延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