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組建於2006年,地處蘭州市,是國家級社會公益性研究機構。1956年,成立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西北地質研究室。1960年2月18日正式成立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2004年11月,基於對國家油氣資源的戰略考慮,中國科學院黨組決定將蘭州地質研究所與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

中心主要從事油氣地質學、油氣地球化學、油氣地球物理學、氣體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儲層地質學及儲層地球化學等方面的研究。以“陸相潮濕坳陷成油理論”“青海湖綜合考察”“天然氣成因理論”為標誌的研究成果,被譽為研究所創造的三次輝煌。

根據2017年11月中心官網顯示,中心有中科院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下屬有4個研究機構;有博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導師15人,在學研究生7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
  • 外文名:Lanzhou Center for Oil and Gas Resources,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AS
  • 簡稱:LIG CAS
  • 創辦時間:2006年
  • 類別:國家級社會公益性研究機構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
  • 現任領導:夏燕青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4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東崗西路382號
歷史沿革,合併前,合併後,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部門,設備儀器,科研成就,科研成果,學術期刊,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學建設,文化傳統,形象標識,文化活動,機構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合併前

1956年,成立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西北地質研究室。
1960年2月18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正式建立。
1991年,中國科學院氣體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成立。

合併後

1999年6月,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園區一角園區一角
2004年9月7日,院黨組決定將蘭州地質所與北京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進行整合。同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電離層研究室整體調整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5年,中國科學院氣體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氣資源研究室整合。
2006年12月,成立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
2009年4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氣資源研究室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油氣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
2013年10月,甘肅省油氣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成立。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根據2017年11月中心官網顯示,中心有職工106人,其中研究員17人,副高級人員30人,中級人員23人;百人計畫3人,外籍特聘研究員3人;獲政府特殊津貼32人,甘肅省領軍人才1人。
科研辦公大樓全貌科研辦公大樓全貌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3人):范橋輝、陳紅漢、鄭國東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段毅、鄭建京
甘肅省領軍人才(1人):段毅
研究員(17人):陳國俊、陳紅漢、段毅、范橋輝、吉利民、李立武、李中平、史基安、妥進才、王琪、王曉鋒、王永莉、夏燕青、張曉寶、鄭國東、鄭建京、周世新
副研究員(18人):杜社寬、郭建明、雷天柱、李樹同、呂成福、馬素萍、邱軍利、史寶光、蘇龍、孫國強、陶輝飛 王萬春、魏志福、吳保祥、薛蓮花、張明峰、張順存、張中寧
高級工程師(5人):杜麗、房嬛、李曉斌、王作棟、吳應琴

科研部門

根據2017年11月中心官網顯示,中心有中科院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下屬有4個研究機構。
實驗室實驗室
中科院重點實驗室(1個):中國科學院油氣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
甘肅省重點實驗室(1個):甘肅省油氣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
研究中心研究機構(4個):油氣地質研究室、油氣地球化學研究室、油氣地球物理研究室、分析測試部

設備儀器

根據2017年11月中心官網顯示,中心擁有固體組成分析、氣體組成分析、有機組成分析、元素和同位素組成分析、古地磁和物相分析、樣品前處理系列等高水平大型儀器設備,為地球科學測試、觀測和實驗提供了必要條件。其中,中科院西北院油氣中心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建立了包括“油氣同位素地球化學示蹤”及“有機地球化學示蹤平台”、“岩礦物性分析”等5個專業技術平台,平台下設10個專業分析實驗室,擁有穩定同位素質譜、稀有氣體同位素質譜、有機質譜等各類儀器設備40台(套),總資產近8000萬元。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根據2017年11月中心官網顯示,中心承擔和完成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973及攀登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項目、中國科學院及省部委重點項目、企業重要橫向合作項目近200項;發表學術論文1000餘篇,其中SCI收錄200餘篇;出版專著36部;為企業完成科研報告170餘份;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1項,省部級獎12項。
獲獎年份
項目名稱
獲獎等級
2003年
甘肅隴東油田(城華地區)主要產層儲層微相與成藏規律研究
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1年
煤層氣體地球化學特徵及資源災害和環境問題研究
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1998年
陝北地區中生界儲層預測研究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997年
塔里木盆地油氣形成的地球化學條件
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1997年
大中型天然氣田形成條件,分布規律和勘探技術研究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1996年
天然氣成因理論及大中型氣田形成的地學基礎研究
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1996年
青海湖和近代環境的演化和預測
省部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1995年
稀有氣體同位素地球化學
省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995年
酒西盆地南峰推覆構造及含油氣區域研究
其他類三等獎
1994年
柴達木盆地油氣形成與尋找油氣田方向
省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994年
油氣地表地球化學勘探理論與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993年
稀有氣體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徵
省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
1992年
黔桂地區二疊系綜合研究——兼論含油氣性
省部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1992年
新疆東部地區生油岩研究和油源對比
省部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1992年
慢源氦工業儲集的發現與形成條件研究
省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992年
中國西部準噶爾、柴達木、酒西盆地天然氣賦存條件及資源預測
省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1992年
塔里木油氣地質(塔里木盆地形成演化與尋找大氣田方向)
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1988年
中國陸相油氣的形成、演化及運移
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1988年
酒西盆地油氣形成
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7年
準噶爾盆地形成演化與油氣形成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987年
中國煤成氣的開發研究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1987年
陸相有機質聚集演化及成油階段與油氣形成的沉積環境
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1987年
酒西盆地油源及油氣運移研究
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1987年
雲南斷陷湖泊沉積與環境
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984年
酒西盆地油氣資源評價
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984年
西南地區地震烈度區劃的綜合研究成果
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978年
城壕地區侏羅系延九油層沙岩體分布、沉積水動力條件研究及高產地帶預測
其他類特等獎
參考資料來源

學術期刊

  • 《沉積學報》
《沉積學報》創刊於1983年,被中國所有資料庫(機構)列為核心期刊,並被1家國際專業資料庫收錄: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CSCD)、中國科技期刊精品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網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聯合國《水科學和漁業文摘》(Aquatic Sciences and Fisheries Abstracts,,ASF)。
園區一角園區一角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根據2017年11月中心官網顯示,中心設有地質學博士後流動站,有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和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
  •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
地質學
  •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
地球化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學
  •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構造地質學、固體地球物理學(學術碩士點)
  •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
地質工程(專業碩士點)
  • 博士後流動站(1個)
地質學

教學建設

根據2017年11月中心官網顯示,中心有博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導師15人;在學研究生75人;中心為學生提供獎助學金待遇,碩士研究生國家助學金6000元/人·年,研究所獎學金6000元/人·年,國科大學業獎學金8000/人·年,助理津貼7200—9600元/人·年。
2009年,李中平獲得中科院朱李月華優秀博士生獎學金。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設計思路來源於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石油與天然氣資源的抽象表達,利用了Oil(石油)、Gas Resources(天然氣資源)、Center( 中心)三個單詞開頭字母的相似性進行設計,將其變形處理成一個近似於地球的圖案結構,並配以地球經緯線,使其與蘭州油氣中心名稱和研究方向相吻合,寓意上給人以直觀明朗的視覺感受。色彩上沿用了中國科學院的品牌色藍色系,又用兩種飽和度和純度不同的藍色分別象徵石油與天然氣,使顏色體系既有外在變化又有內在聯繫,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
整個圖案莊重、大方,象徵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作為中國科學院專門從事石油天然氣的研究機構。

文化活動

截至2017年11月,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舉辦了新春佳節走訪慰問活動、離退休老同志歡度重陽節、“唱響頌歌 攜手前行”文藝匯演以及第三屆“起航杯”籃球賽等等。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主任
夏燕青
副主任
妥進才
參考資料來源

歷任領導

  • 歷任行政領導
職務名稱
任職時間
室主任
張文佑
(1956.3—1956.7)
陳慶宣
(1956.7-1960.2)
革委會主任
陳道明
(1968.4—1970.9)
領導小組組長
馬守弟
(1970.9—1971.8)
封森亭
(1971.8—1973.4)
孫生賢
(1973.4—1975.12)
籌備小組組長
金鐘超
(1976.1—1977.7)
徐正勣
(1977.7—1978.9)
所 長
羅斌傑
(1987.5—1991.11)
所 長
謝鴻森
(1992.6—1994.7)
王先彬
(1994.7—1996.7)
王先彬
(1996.7—2000.7)
所 長
孟自芳
(2003.7—2004.10)
主任
楊長春
(2004.11-)
  • 歷任黨的領導
職務名稱
備註
黨支部書記
谷祝三
(1956.7—1958.1)
黨總支書記
黃振中
(1958.1—1959.7)
黨總支書記
王建生
(1959.7—1965.4)
黨委書記
徐正勣
(1984.2—1987.5)
黨委書記
羅斌傑
(1990.11—1992.6)
黨委書記
申歧祥
(1994.7—1996.12)
王先彬
(1996.12—2000.7)
黨委書記
馬英傑
(2000.7—2004.10)
分黨委書記
李廣山
(2005.3—2007.12)
夏燕青
(2007.12-2008.11)
主持分黨委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