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重點實驗室,隸屬中國科學院,依託是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重點實驗室
  • 隸屬:中國科學院
  • 分類:科技
  • 依託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實驗室-依託單位,實驗室-科研成果,實驗室-科研團隊,實驗室-發展目標,

實驗室-依託單位

中國科學院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實驗室的前身是白春禮院士於1987年建立的STM實驗室,現任實驗室主任為萬立駿研究員和王春儒研究員。

實驗室-科研成果

實驗室成立以來,在掃描探針設備研製和相關技術發展、化學、物理學、材料學、生物等諸多科學領域的研究中作出了貢獻。
先後主持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台原子力顯微鏡,低溫掃描隧道顯微鏡,彈道電子發射顯微鏡和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等表界面微納結構分析儀器,為我國納米科技的發展建立了技術基礎。利用與此相關的納米技術和獨特的單分子表面組裝技術,成功獲得了在不同條件下固體表面的有序原子分子層,並成功研究了有機固體和表面大分子的表面結構及分子組裝結構。利用STM、AFM及其它多種物理、化學和生物技術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系統地研究了體外體系中三鏈DNA的形成條件、結構特徵及生物學作用。
近年來實驗室致力於單分子物理化學及分子納米結構研究,提出了利用修飾STM針尖的分子識別技術和表面自組裝方法的手性識別技術,成功進行了分子內精細結構及手性分子構型的掃描隧道技術判別。成功進行了多種條件下表面多元低維納米結構的構築,並在大氣及溶液條件下實現了對單分子位向的調控。利用電化學和分子自組裝技術,在諸如分子整流器等納米器件方面進行了成功的嘗試。在有機與無機材料,C60系列材料等納米尺度材料的構築以及在催化、感測、電化學方面的套用,單分子納米材料在生物識別中的套用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實驗室-科研團隊

實驗室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一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五名,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四名,研究領域涉及物理、化學、生物及其它交叉學科的前沿課題。通過十餘年來的努力,實驗室為我國納米科學事業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青年學術帶頭人和科研骨幹,形成了一支水平較高的科研群體,為深入開展納米科技的研究活動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驗室近年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科技部等各部門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的研究成果。2001年至今已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共發表研究論文200多篇,其中在Science等高影響因子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8篇。這些研究結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及引用,部分成果被美國化學會等專業網站和刊物報導,另有多篇文章內容被選為雜誌封面。

實驗室-發展目標

提升總體研究水平,加強原創性創新研究,是本實驗室不懈的追求,我們將再接再厲,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力爭把實驗室建成在國際學術界納米研究領域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研究集體。我們熱誠歡迎有志於納米科學研究的優秀青年學子加盟本實驗室,和我們一起努力,為達到上述目標而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