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福利養豬

中國福利養豬

《中國福利養豬》是2007年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萬熙卿、蘆惟本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福利養豬
  • 作者:萬熙卿蘆惟本
  • ISBN:10位[7811171414]13位[9787811171419]
  • 類別:畜牧業
  • 定價:¥40.00元
  • 出版社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01
  • 裝幀:簡裝
  • 開本:32K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先知先覺的第一部福利養豬的專著,是作者多年理論知識積澱與實際套用探索成果融為一體的智慧結晶,立論高屋建瓴,原理闡述透徹,理論落實到實際套用上。

編輯推薦

20多年來工廠化養豬在我國迅速發展,這使我國養豬生產的水平和數量大大提高。但由於養豬人輕視了豬福利,以至出現了豬病繁多等問題,給我國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極大的危害。本書作者及時研究和總結了國內外豬福利發展情況,撰寫了《中國福利養豬》一書,它是我國首部較完整論述福利養豬的意義、技術和目標等內容的專著,將對我國福利養豬實施和標準化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中國農機學會機械化養豬協會秘書長 李煥烈研究員
福利養豬是世界養豬業的潮流,我們從業者應積極參與和推動。《中國福利養豬》開中國養豬業之先河,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值得一讀。
——中國畜牧協會豬業分會會長 王家聖教授級高級畜牧師
《中國福利養豬》一書的作者歷經中國養豬業的現代化變革進程,以惜豬自然習性之理念,集大量數據,總結事實,發現規律,從豬自然習性與行為入題,剖析了環境、營養、行為、社交與心理諸多福利損害的表現與後果,在論述生豬福利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生豬福利飼養的目標管理,並針對中國現階段“養豬難.難養豬”提出福利養豬新技術,為豬群生產水平低下、豬病日趨複雜、藥物殘留與食品安全、環保等難題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從養豬企業文化的角度倡導“人豬和諧”的福利養豬,難得可貴。此乃行業先驅之作。無不欲讀,井行不悖。
——湖南新五豐集團技術總監 喬春生高級畜牧師
作者在研究豬的生物學特性的基礎上,深刻地剖析了現代養豬工藝及管理模式的利與弊,創造性地提出了系統的、可操作性強的福利養豬新技術。充分體現了創新性、先進性、科學性、實踐性、有效性的完美統一。是我們養豬人難得的一本好教材。可喜可賀!
——湖北健豐牧業集團技術總監 吳正杰高級畜牧師

作者簡介

萬熙卿,男,漢族,1962年12月出生於湖北石首市一普通農民家庭。1981年畢業於湖北農墾學校牧醫專業;1989年畢業於武漢工業學院動物營養與飼料加工專業。從事養豬研究與實踐25年。曾主持省級養豬課題四項;擁有仔豬水暖控溫原創技術發明專利一項(與蘇澤民合作);獲武漢市養豬類重大科技成果一項;著有《飼料添加劑使用與鑑別技術》(與李勇合著);參編《現代飼料生產》與《動物營養與飼料加工技術》;發表專業論文80餘篇[編入論文集《歲月遊牧》]。現為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GAP(國家良好農業規範——生豬)認證檢查員、海南天蓬養豬有限公司專家董事、武漢綠常青動物科技公司首席研發師、北京健力康養豬技術研究中心首席顧問、中國福利養豬網總策劃(www.flyzh.com)、中國機械化養豬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養豬分會理事。

目錄

第一章總論
第一節動物福利的由來與基本概念
第二節福利養豬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福利養豬的必然性與緊迫感
第四節福利養豬的特殊性與相對性
第五節生豬福利的評估
第二章生豬福利損害的表現與後果
第一節環境福利損害的表現與後果
第二節生物環境福利損害的表現與後果
第三節營養福利損害的表現與後果
第四節行為福利損害的表現與後果
第五節社交與心理福利損害的表現與後果
第六節生豬福利損害的綜合效應
第三章生豬福利基礎
第一節生物環境福利
第二節非生物環境福利
第三節營養福利
第四節行為、社交與心理福利
第四章福利養豬目標管理
第一節公豬
第二節後備母豬
第三節妊娠母豬
第四節哺乳母豬
第五節哺乳仔豬
第六節斷奶仔豬
第七節生長肥育豬
第八節各類豬群福利研究進展
第五章生豬福利飼養新技術
第一節小單元飼養技術
第二節多點飼養技術
第三節仔豬水暖地坪式控溫技術
第四節仔豬恆溫(相對)飲水措施
第五節仔豬保育舍舍外清糞新工藝
第六節豬的墊料飼養技術
第七節豬的限制放牧飼養技術
第八節舍飼設施改良技術與生豬福利
第九節母豬、仔豬的特殊照料措施
第十節1:4欄內誘情技術
第十一節豬群健康監測技術
第十二節豬場滅鼠技術
第十三節舍內空氣電淨化防疫技術
第六章企業文化與福利養豬
第一節物質文化與福利養豬
第二節企業行為文化與福利養豬
第三節企業制度文化與福利養豬
第四節企業精神文化與福利養豬
附錄一2003年(英國)動物飼養福利法規——生豬飼養摘錄
附錄二生豬控制點與符合性規範解讀
附錄三由一例母豬拒絕哺乳的“悲劇”所引發的反思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