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中國石油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中國石油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是以承擔物理類和材料類學科和專業建設、全校大學物理及實驗教學和研究生教育為主的學院。學院下設基礎物理系、套用物理系、材料物理系、光電信息科學系、物理實驗中心和學院辦公室六個行政單位,並設有物理探測與成像技術研究所、材料複合與組裝研究所、理論物理與計算物理研究所三個科研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石油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 副教授:28人
  • 教授:12人
  • 專職教師:87人
學院概況,師資隊伍,現任領導,專業設定,套用物理學專業,材料物理專業,學科建設,物理學,研究生導師,

學院概況

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簡稱地學院)的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北京石油學院石油地質系,1961年更名為石油勘探系,1996年更名為石油資源科學系,2000年更名為地球資源與信息學院,2011年更名為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工180人,專任教師146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29人,有雙聘院士4人、千人計畫學者1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山東省教學名師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3人,具有教授職稱的48人、副高級職稱的55人,有博士生導師34人。學院教師隊伍學歷層次高,學緣廣泛,年富力強,為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學院下設5個教學系;設有6個本科專業,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個碩士點,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博士點;建有2個博士後流動站。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礦產普查與勘探和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這兩個學科是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與轉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有1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5箇中石油集團公司重點實驗室分室。學院以培養人才為根本任務,堅持產學研結合,承擔了大量的高級別教學科研攻關課題,連續5年科研經費超過1億元;“十五”以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2項。
學院在校本科生1900餘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1000餘人。建院(系)以來已累計培養15000餘名本科生和3000餘名碩士和博士,成為培養石油勘探高級專門人才的搖籃。畢業生中湧現出一大批知名校友,如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七屆中央委員、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衛留成,山東省政協副主席許立全,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龍德,新時期鐵人王啟民,石油科技楷模蘇永地,曾任或現任三大石油公司領導的陳炳騫、周原、周吉平、王宜林等,更有無數校友在平凡的崗位上為國家各項事業默默奉獻,為母校贏得了美譽。
目前,學院繼承和發揚愛國奉獻、敢於爭先的勘探精神,腳踏實地、胸懷全球,以服務國家石油安全戰略為使命,利用青島校區的區位優勢,加強內涵發展,提高實力水平,堅持學科立院、人才強院、創新興院的治院理念,努力建成油氣地學學科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

師資隊伍

物理學院現有專職教師9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8人,講師53人,教師中的高職比為 43%。名單如下:
【高層次人才】
院士:王鐵冠、張國偉、汪集暘、賈承造、金之鈞
千人計畫學者:唐曉明
礦產普查與勘探國家重點學科負責人:查明
全國高校教學名師:蔣有錄
全國模範教師:印興耀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周瑤琪
中國地質學會“金錘獎”、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林承焰
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操應長
山東省教學名師:戴俊生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杜啟振、徐守余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姓名
研究方向
姓名
研究方向
油氣資源勘探理論、方法和技術;油氣藏開發地質
地球化學;區域及大地構造
油氣資源勘探理論、方法和技術;油氣藏開發地質
油氣資源勘探理論、方法和技術
地球物理理論,方法及套用
沉積學及層序地層學;區域及大地構造學
油氣田地質工程
區域及大地構造學;油氣區構造分析
測井理論、方法與技術
油氣資源勘探理論、方法和技術
區域及大地構造學;油氣區構造分析
(1)油藏描述與剩餘油分布研究;(2)測井地質學;(3)含油氣盆地分析;(4)地質統計學在油藏表征中的套用
沉積學及層序地層學;油氣儲層地質學
測井理論、方法與技術
地球物理理論,方法及套用;地球及地址資源的數位化理論與技術
地球及地質資源的數位化理論與技術
地球物理理論、方法與套用
地球物理理論、方法及套用
地球物理理論、方法及套用
油氣區構造解析;古生物學及地層學
油氣田地質工程
油氣儲層地質學;沉積學及層序地層學
空間導航定位理論及套用
地球物理理論、方法及套用
油氣儲層地質學;沉積學及層序地層學
地球物理理論、方法及套用
沉積學及層序地層學;油氣儲層地質學
含孔、裂隙介質的岩石物理及非常規儲層的套用研究、偶極橫波遠探測方法與技術、隨鑽聲波測井理論
測井理論、方法與技術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與技術
地震波傳播理論;儲層地球物理
油氣儲層地質;油氣地質與勘探
測井理論、方法與技術
區域及大地構造學;油氣區構造分析
碩士生導師
姓名
研究方向
姓名
研究方向
油氣地質與勘探
地球物理信息處理技術
沉積學及層序地層學;地貌與第四紀地質
油氣地質與勘探;油氣藏開發地質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與技術
大地測量學及測量工程;攝影測量及遙感;地圖製圖學及地理信息工程
沉積學及層序地層學
油氣地質與勘探;油氣藏開發地質
構造地質學
沉積學及層序地層學
沉積學及層序地層學;地球化學
油氣地球物理測量方法與技術;地球物理信息處理技術
地球物理理論、方法與套用
油氣地質與勘探;油氣藏開發地質
【副教授】
王紀祥 申輝林 冀國盛 王心眾 邊瑞雪 楊景林 牟玉香
李會銀 宋全友 宋建國 張福明 譚麗娟 楊國權 楊俊生
宋冬梅 李紅南 盛 輝 韓學輝 陸詩闊 尹兵祥 范士傑
王海起 陳 勇 陳中紅 陳雪蓮 曲希玉 曲江秀 劉 華
任麗華 李 偉 曹丹平 程付啟 黃丙湖 黃建平 馮建偉
劉太勛 蘇遠大 徐凱軍 鄢繼華 王艷忠 孫根雲 徐方建
唐 傑 姬生月 張憲國 孟凡超
【講師】
吳花果 趙勇生 李召成 王金友 彭秀英 李國勝 劉瑞娟 安聰榮
章大港 張絢華 崔建勇 宋 娟 李寶剛 林臘梅 王正楷 譚寶海
鄭紅霞 顏世永 汪必峰 杜慶軍 李連偉 趙 健 曹文俊 張 凱
孫小東 梁 鍇 高長海 王保麗 李福來 劉長江 蘇妮娜 宋 璠
郝 奇 曾 喆 宋 鷹 賈軍濤 劉善偉 吳會勝 張 敏 段忠豐
何亞文 王新光 閆相相 張佳佳 李 勇 余寬宏 劉景東 魏周拓
裴仰文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及工作分工
學院行政
操應長
全面負責學院行政工作。分管人事、財務、學科建設、安全等工作。對口人事處、財務處、學科建設處、審計處、公安處;聯繫資源系。
副院長吳智平
分管研究生培養工作,配合書記負責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對口研究生院;聯繫地球物理系。
副院長孫成禹
分管本科教學、教材建設、教學改革等工作,配合副書記負責學生工作。對口教務處;聯繫測井系。
副院長鄧少貴
分管科學研究工作、學術活動、省部級重點實驗(研究)室、資產設備和網路信息等工作,協助院長分管學科建設等工作。對口科技處、資產設備處、網路及教育技術中心;聯繫地質系。
副院長
分管國際交流、國內合作、校友等工作,協助院長分管人事工作。對口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合作發展處、國際教育學院、教育發展中心;聯繫測繪系。
院長助理王海起
分管實驗教學、教學實習、教學實驗室建設。協助分管副院長對口教務處。
學院黨委
黨委書記王德釗
全面負責學院黨委工作。分管黨建與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幹部、工會、研究生教育與管理等工作。對口學校辦公室、紀委、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研究生工作部、工會;聯繫學院機關。
黨委副書記成宏濤
分管學生、共青團等工作。對口學生工作處、團委、學生就業指導中心、武裝部。

專業設定

套用物理學專業

一、專業概況
中國石油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機構設定中國石油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機構設定
套用物理學專業是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最早設定的本科專業,1986年經教育部批准正式招生。從1986年設定套用物理學專業至1999年的14年間,共招收了7屆學生,合計152人,我校德高望重的物理教師馮世瑄、戈革、樂光堯、賈瑞皋等參與了專業的建設與教學工作。自2000年起,套用物理學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快速發展,專業開始連續招生,近6年來,套用物理學專業招生數量穩定在每年4~5個班。
2007年和2008年套用物理學專業分別被評為山東省和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
2007年套用物理學專業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簽署合作辦學協定,採用“2+2”或“3+2”模式聯合培養國際化物理專業人才,現有2人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留學。
套用物理學專業建設在調研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能源需求持續增長這一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分析出與能源相關人才的社會需求會不斷擴大,在石油石化行業特色鮮明的學校中,理科性質的套用物理學專業要充分發揮學校優勢學科的作用,利用行業的豐富資源,培養適應國家能源發展戰略需求、物理學與能源工程技術相結合的套用性複合型人才。從2000年開始立項“具有石油工業特色的套用物理專業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套用物理學專業及課程的改革與建設”、“物理理論與石油工業套用相結合的物理學學科體系建設研究”等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改革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到2003年基本形成了成熟的“剛性物理基礎,柔性專業方向”、具有“物理+能源”特色的套用性複合型人才培養體系。“物理+能源”特色的培養方案,靈活的專業方向,完備的培養體系,實踐教學一體設計,全程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了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社會需求人才。
套用物理學專業下設“採油物理”、“地球物理探測技術”以及“核電及核技術套用”3個專業方向,建有“智慧型儀器與檢測技術實驗室”、“近代物理實驗室”和“核電與核技術綜合實驗室”,同時擁有一批穩定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
截止到2010年,本專業共培養畢業生12屆,累計畢業生總數600餘人;現有在校生20個班520人。畢業生中既有“山東省十佳輔導員”趙偉、“山東省十大好人”田永芹、“山東省十佳畢業生”張衛強等這樣的突出代表,也有一批默默工作石油行業和服務於地方經濟建設的高級專業人才。
經過近30年的建設和發展,套用物理學專業在教學、科研、師資隊伍建設和實驗室建設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人才培養經驗,師資力量雄厚,實驗條件優越,有學校石油主幹專業的支持和配合,有物理學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的支撐,具備了良好的辦學條件和較強的辦學實力。畢業生的培養質量不斷提高,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在各類科技文化活動和學科競賽中有20多個集體、500多人次獲各類各級獎勵,其中全國挑戰杯、全國電子電路設計大賽、全國英語競賽等獎勵10餘人次。2007年以來套用物理學專業學生承擔國家大學生創新實驗計畫項目10餘項。外推保送研究生18人,全部為國內著名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其中清華大學3人、中國科技大學3人、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等研究所12人。
近6年來,套用物理學專業學生英語四級和六級通過率分別為76%和25%;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70%;考研錄取率35%;公開發表論文10餘篇;獲省級以上各類獎勵和榮譽24項;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平均在85%以上,居山東省同類理科專業前列。
二、辦學特色
(1)套用物理學專業理科特色鮮明,物理基礎理論厚重,專業課程實用,緊密結合石油勘探開發,地球物理探測以及核技術套用,整體水平處於全國同類院校和山東省套用物理學專業先進水平。
(2)剛性物理基礎,柔性專業方向,在物理理論基礎培養剛化的情況下,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隨時調整專業方向。近幾年三次調整了專業培養計畫,面向石油工業設立了“採油物理”、“地球物理探測技術”以及“核電及核技術套用”三個主幹方向,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突出了能源院校套用物理學專業的特色。
(3)拓寬專業口徑,增加了十幾門工程基礎課程,培養了學生的工程意識,擴展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4)辦學條件好,師資力量雄厚,實驗條件優越,有學校石油主幹專業的支持和配合,有物理學一級碩士點的支撐。
(5)培養的學生物理理論基礎紮實,實踐能力、開拓創新能力強,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近幾年學生一次就業率連年在85%以上。
三、專業培養目標、人才培養要求、課程設定與實踐教學
1、專業培養目標
套用物理學專業培養目標定為:培養具有“物理+能源”特色、物理基礎厚重、專業方向實用、適應國家能源發展戰略需求、物理學與能源工程技術相結合的套用性複合型人才。培養能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方法,能在物理學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從事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特別是利用相關物理知識從事石油勘探開發、地球物理探測以及核技術套用的高層次人才。
2、人才培養要求
畢業生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系統的數學、計算機、外語知識;掌握堅實的物理學基礎理論,基本實驗方法和技能,具有與石油勘探開發、地球物理探測以及核技術套用相關的生產實踐、套用研究、教學和管理工作的能力;了解套用物理的理論前沿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相關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文獻信息資料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分析歸納、撰寫論文、參與交流的能力。
3、課程設定
套用物理學專業構建了“一個環節、兩個平台、三個模組” 的課程體系。
“一個環節、兩個平台、三個模組”即實踐與創新教育環節,整個課程體系構成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兩個平台,公共基礎、物理基礎和專業方向為三個課程模組。物理基礎課程模組主要包括普通物理學(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原子物理學)和理論物理學(理論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電動力學和量子力學)9門課程,全部建設成為校級精品課程,全面提高了物理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保障了“剛性物理基礎”的培養目標。以學校石油等能源優勢學科的主幹課程組建專業方向課程模組,用高新技術及學科研究進展充實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實現靈活專業方向的實用性與先進性。整個課程體系加強了實踐和創新教育這一重要環節,實現套用性和創新性的培養目標。
2006年理論物理系列課程被批准為校級精品課程,2007年普通物理學(理科)被批准為校級精品課程,2009理論物理系列課程被評為山東省精品課程。先後編寫出版了具有鮮明特色的《電磁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物理學前沿名題欣賞》、《近代物理實驗》、《物理實驗教程》等6部教材。
公共基礎模組課程由學校統一安排,物理基礎模組課程由物理學科承擔,專業方向模組課程由相應方向的學科承擔,充分利用了學校的整體優勢。
“一個環節、兩個平台、三個模組”的課程體系保證了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套用性複合型人才的培養。
4、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依託校內、外優勢實踐教學條件和資源,從一年級到四年級貫穿全學程整體設計實驗課程、課程設計、教學實習、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論文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內容又有基礎性、綜合性、研究性、創新性等多個層次,構建了一體化、多形式、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全方位多渠道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依託山東省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加強了實驗室和大學生物理創新基地等實驗條件建設,建立了實驗室全面開放的管理新體制;通過大學生創新實驗計畫、學生參加教師科研項目、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和學術活動、實驗室開放等促進學生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專業方向的相關產業和領域一線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加強了學生到一線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專業實習、社會實踐和科技創新活動,並形成常規機制。
一體化、多形式、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在空間上強化了課內外一體、校內外結合,在時間上強化了貫穿全學程始終,注重了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既保證了“大眾教育”質量,又突出了“精英教育”特點;既可保證大面積教學質量,又使優秀學生脫穎而出。
四、師資隊伍建設
1、師資隊伍結構
套用物理系是套用物理專業的主管單位,全系現有教職工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碩士生導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1人,4位教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先後發表教學論文23篇;承擔和完成教學改革項目40項,其中省部級以上7項;獲教學成果獎勵28項,其中省部級以上10項;發表科研論文240餘篇,其中被SCI和EI收錄110篇;主持和承擔科研項目60項,其中省部級以上項目35項;獲科研成果獎勵32項,其中省部級以上15項。
2、師資隊伍建設目標與培養措施
套用物理學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目標是:建立一支學歷層次高,梯隊合理,教學科研能力強,素質優良,開拓創新,具有較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隊伍。依據科學有效、穩定有序的原則,通過積極引進、脫產攻讀學位、在職培養、最佳化調整等方式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加快青年教師培養,提高學歷層次,45歲以下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大於70%,10人具有海外學習、工作經歷,培養1~2名有較高知名度的專業帶頭人。努力使青年教師成為專家型教師,中老年教師成為學者型教師,全面提升教師業務能力,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

材料物理專業

1、專業概況
材料物理專業是2001年由學校自主設定、2002年經教育部正式批准設立的本科專業。該專業自2002年9月開始招生,目前在校生共10個班,244人。專業下設“材料腐蝕與防護技術”和“材料分析與檢測技術”2個專業方向,建有“材料性能分析與檢測實驗室”、“材料科學綜合實驗室”、“材料腐蝕與防護實驗室”3個專業實驗室和“材料成型與檢測實習”、“材料腐蝕與防護實習”2個校外實習基地,有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材料學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支撐。
材料物理專業的建設、管理及運行由我院材料物理系全面負責。本專業現有教職工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8人,2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計畫”、1人入選“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畫”,4位教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目前在材料複合與組裝、材料腐蝕與防護、材料分析與檢測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與學科優勢;07、08兩年共承擔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21項,科研經費達433.6萬元,發表論文68篇。
經過多年的建設,材料物理專業已形成明確的辦學思路和準確的專業定位,切實可行的專業建設規劃,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較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較完備的教學基本設施和嚴格的教學管理體系,確保了專業的辦學水平和學生的培養質量;至今已有的4屆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0%以上。
2 、專業建設
2.1 辦學思路
(1)立足石油石化,面向全國,為行業和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2)加強理工結合,突出專業特色,不斷挖掘專業內涵
(3)加強學科建設,突出學科優勢,提高專業辦學水平
(4)完善培養方案,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2 專業定位
目標定位:材料腐蝕與防護和材料分析與檢測領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層次定位:以本科教育為主,逐步實現研究生教育與本科生教育並重。
面向定位:面向石油石化行業和地方企業,為行業和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2.3 專業建設規劃
根據學校和學院的總體規劃,材料物理專業制定了學科專業和師資隊伍的建設規劃。規劃提出在“十一五”末達到在校本科生270人,研究生30人;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邁上新台階,積極申報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爭取申報山東省重點實驗室和校級特色專業,使本專業向縱深方向發展;科研工作穩步推進,充分發揮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的作用,重點發展材料複合與組裝、材料腐蝕與防護等研究方向,整合1~2個科研團隊;力爭承擔國家和省部級以上課題10項,年均科研經費達到100萬元,獲省部級獎勵2項;課程建設逐步完善,所有課程實現“主講教師”制度,積極組織落實“材料物理實驗”校級精品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繼續向前推進;通過培養、引進,進一步最佳化師資隊伍的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使專任教師人數達到16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達到50%以上,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達到50%以上。
目前“十一五”建設規劃執行情況良好,學科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規劃得到貫徹落實,教學條件和教學質量基本符合專業發展的要求。
2.4 培養方案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系統掌握材料物理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畢業後能在材料分析檢測和材料腐蝕與防護等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根據上述培養目標,結合國內外發展趨勢,物理學院先後7次調整和修訂了材料物理專業的培養方案。新版(2008版)培養方案中明確了“材料分析與檢測技術”和“材料腐蝕與防護技術”2個專業方向,體現了實踐、英語、計算機和人文素質教育的連續4年不斷線,增加了實驗課程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目前新版培養方案中教學計畫的總學分為189.5,其中理論課程和實踐環節的學分分別為155.5和34,分別占總學分的82%和18%;共開設12門學位課程,2個專業方向分別開設了9門專業限選課。新版培養方案更加科學合理,具有明顯的專業特色,更有利於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近年來,由於培養方案的修訂和完善,目前材料物理專業運行兩套培養方案,2005、2006和2007級在校生執行2006版培養方案,從2008級開始執行2008版培養方案。從總體來看,目前材料物理專業培養方案執行情況良好。
3、師資隊伍
材料物理專業自建立以來,始終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學院在師資培養與引進中,注重學科交叉和學緣結構的多樣性,以適應專業建設的需要。目前本專業師資力量較強,現有教職工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高級實驗師1人,講師9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8人;2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計畫”、1人入選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畫,4位教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本專業17名專任教師分別畢業於國內外11所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學緣結構合理。目前學院正通過出國做訪問學者、攻讀博士學位等方式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同時加大了高學歷和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教師的引進力度。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總體上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一批高學歷、有潛力的青年教師正在快速成長。
4、科學研究
近年來,材料物理系積極引導本專業教師開展科學研究,目前在材料複合與組裝、材料腐蝕與防護、材料分析與檢測等方面形成較強的科研實力與學科優勢。近兩年,共承擔科研項目21項(省部級以上課題12項,校級科研課題5項,橫向課題4項),人均科研項目1.2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973計畫前期研究專項子課題1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2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工程重大項目培育資金項目1項、中石油中青年創新基金3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中石化重大科技專項子課題1項,科研經費達433.6萬元。07、08兩年共發表科研論文63篇,其中在《Appl. Phys. Lett.》、《J. Phys. Chem.》、《Nanotechnology》、《Polymer》等國際一流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人均發表論文達3.7篇;獲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1項,校級優秀科技成果一、二等獎各1項。
5、教學資源
目前本專業與其它專業共享“普通物理實驗室”、“近代物理實驗室”、“智慧型檢測技術實驗室”和“大學物理創新實驗室”。材料物理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工作自2003年啟動,經過多年建設和完善,現已建成“材料性能分析與檢測實驗室”、“材料科學綜合實驗室”和“材料腐蝕與防護實驗室”3個專業實驗室,2010年擬籌建“計算材料學實驗室”。目前,材料物理專業實驗室擁有各類儀器設備120餘台/套,資產總值232餘萬元,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實驗室規章制度完善,通風、照明設施完好,消防設施完備;實驗室環境達到本專業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
為加強實踐教學,確保本專業校外實習的順利開展,物理學院分別與東營市南里集團和勝利油田油建一公司合作,先後建立了2個材料物理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分別承擔為期兩周的材料成型與檢測和材料腐蝕與防護校外實習任務。
6、實踐教學
材料物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具有理工結合的特色,在夯實學生基礎物理實驗技能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材料工程套用能力。近年來,材料物理專業加大對實踐教學內容改革和教學體系構建的力度,逐步完善了連續四年不斷線的實踐教學體系。
第1層次:依託物理實驗中心的優勢,進行《普通物理實驗》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實驗動手能力;第2層次:結合專業特點,進行《材料性能分析與檢測實驗》和《近代物理實驗》等專業基礎實驗,並進行材料成型與檢測專業實習和金工實習,培養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第3層次:依託材料物理專業實驗室進行《材料科學綜合實驗》、《材料腐蝕與防護實驗》的實驗教學,並開展材料腐蝕與防護的專業實習,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綜合科學素養和工程套用能力。第4層次:依託物理學院大學生物理創新實驗基地、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項目、畢業設計和教師科研開展大學生創新實驗,引導學生在科學研究、前沿知識等方面進行自主探討,培養創新性人才。
材料物理專業構建了連續4年不斷線的新型實踐教學體系,有效利用了校內實驗室和校內外實習基地等實踐教學資源,實現了從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到科研素養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遞進,豐富了實踐教學內容,完善了實踐教學體系,更有利於專業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7、榮譽獲獎
近年來,材料物理專業累計選拔10名本科優異生參與教師科研,本科生主持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項目3項,院級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2項,參與發表高水平科研論文7篇;組織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科技活動,先後多次獲得第十二屆大學生科技成果展二等獎、08年機器人大賽二等獎、首屆“科達杯”電子電路設計大賽三等獎、校級科技論文一等獎、物理競賽二等獎、第四屆大學物理實驗競賽三等獎等獎項。同時,本專業學生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先後組建了赴黃島經濟開發區調研團、赴山東菏澤銀香偉業集團調研團,並獲得了優秀社會實踐團隊的稱號。通過這些活動,使專業學生增強了社會意識,鍛鍊實踐創新能力。至今,已有1人獲得省級優秀學生、2人獲得省級優秀學生幹部、5人獲得省級優秀畢業生稱號,並有33人獲得國家級獎學金。
8、考研就業
從歷年的招生情況來看,材料物理專業的生源質量較好。本專業立足石油石化,積極培養材料物理方面的專門人才,為石油石化工業和其他行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專業嚴把學生質量關,培養的學生基礎知識紮實、創新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06、07、08、09年本專業學生考研率分別為35%、22.4%、23.5%和37.5%,主要集中在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一流科研院所和高校。本專業注重宣傳引導,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繫與溝通,不斷擴寬就業渠道,06、07、08年的就業率分別為90%、91.38%、96.08%;特別是2009年,在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的情況下,截止到目前為止就業率已達90.6%。從分配去向來看,畢業生遍布石油、石化、機械、電力、船舶等領域,受到各用人單位的好評,專業影響力正逐步擴大,社會評價較好。
9、結語
展望未來,材料物理專業的建設任重而道遠。結合學校和學院的辦學思路和發展建設規劃,材料物理專業立足現實,面向未來,堅持科學發展,制定了本專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2010~2020年);為保障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順利實施,按照學校的戰略部署,物理學院將進一步加強對專業建設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專業建設的運行機制,完善與專業建設配套的管理制度,以確保材料物理專業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跨越式發展。

學科建設

物理學

物理學一級學科是我校重點學科之一,具有理學碩士學位授予權。該學科包含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電漿物理、凝聚態物理、聲學、光學、無線電物理8個二級學科。我院物理學一級學科現設有(01)數學物理與計算物理、(02)量子力學及套用、(03)凝聚態理論、(04)原子與分子物理、(05)信息光學及套用、(06)檢測聲學、(07)電磁理論及套用技術、(08)智慧型檢測技術8個研究方向。
本學科現有碩士生導師19名,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8名,具有博士學位者11名,5人具有國外留學經歷,3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該學科目前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承擔省部級科研課題10項、廳局級課題16項。榮獲國家發明獎3項、國家發明專利8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該學科每年在《Phys.Rev.A》、《Phys.Lett.A》、《J.Chem.Phys.》、《Eur. Phys.J. B.》、《J. Mod. Opt.》、《Int. J. Theor. Phys.》、《Commun. Theor. Phys.》、《Appl. Math. Mech.》、《Chin. Phys.》、《中國科學》、《物理學報》、《地球物理學報》《光學學報》、《套用數學和力學》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50餘篇,被EI收錄30餘篇。該學科導師隊伍學術造詣較高,學術思想活躍,在物理學前沿領域開展了相當的工作,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礎設施,形成了物理學科的特色與優勢。
本學科學制3年。主要學位課程及必修環節有:自然辯證法、基礎外語、群論、高等理論力學、高等電磁理論、高等量子力學、高等統計物理、高等固體物理、高等光學、理論聲學、分子結構與分子光譜、現代感測理論、現代物理實驗技術、近代光學實驗、感測與檢測技術、聲學實驗技術等。
本學科培養的畢業生可以在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等部門從事科研、教學等工作。

研究生導師

070200物理學
01數學物理與計算物理
02量子力學及套用
03凝聚態理論
04原子與分子物理
05信息光學及套用
06檢測聲學
07電磁理論及套用技術
08智慧型檢測技術
導師
性別
出生年月
職 稱
研究方向
關繼騰
1956.06
教 授
07
李元成
1957.01
教 授
01
門福殿
1957.11
教 授
02
方建會
1957.12
教 授
01
黃柳賓
1963.08
教 授
07
李書光
1964.09
教 授
06、08
王殿生
1965.10
教 授
07
郭文躍
1965.12
教 授
04
閆向宏
1966.09
教 授
06、08
魏寶君
1969.10
教 授
07
徐 軍
1955.12
副教授
08
沈 躍
1961.07
副教授
08
儲 浚
1961.08
副教授
03
焦志勇
1967.11
副教授
03、05
王玉斗
1973.05
副教授
01
劉 冰
1972.01
副教授
01
王文新
1968.03
副教授
03
房文靜
1972.10
副教授
07
方恆忠
1972.04
副教授
01
080500材料科學與工程
01材料電化學與能源材料
02材料複合與組裝
導師
性別
出生年月
職 稱
研究方向
郭文躍
1965.12
教授
02
薛慶忠
1968.05
教授
02
張 軍
1968.10
教授
02
胡松青
1967.03
副教授
02
張亞萍
1967.01
副教授
02
黃喬松
1969.07
副教授
01
430105材料工程
01材料分析與檢測
02材料腐蝕與防護
導師
性別
出生年月
職 稱
研究方向
郭文躍
1965.12
教授
02
薛慶忠
1968.05
教授
02
張 軍
1968.10
教授
02
胡松青
1967.03
副教授
02
張亞萍
1967.01
副教授
01
黃喬松
1969.07
副教授
02
王文新
1968.03
副教授
0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