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在上海

中國留學生在上海

《中國留學生在上海》由八章構成,內容包括為留學生服務的組織、留學生自己的組織、留學生的“都市建設夢”、“經濟強國夢”,留學生與海派文學藝術、上海科學技術等,它系統地梳理、研究了中國留學生這特殊群體於新中國成立前在上海的方方面面,對讀者了解中國留學史、中國留學生具有重要的學術和史料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留學生在上海
  •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 頁數:216頁
  • 開本:16
  • 定價:30.00
  • 作者:李克欣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7306307, 7547306306
  • 品牌:東方出版中心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中國留學生在上海》深入分析了近現代留學生在上海發展過程中的成功經驗與寶貴教訓,為更好地發揮留學生在未來上海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提供借鑑。因此,通過此書,讀者既可以了解上海歸國留學生的歷史軌跡,也可了解歸國留學生與上海息息相關的發展,對留學生在上海更好地工作、生活和創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圖書目錄

前言
序章海上涌動留學潮
一、遣唐使與“天朝上國”
二、留美幼童從這裡出發
三、庚款留美與私人留學
四、並不浪漫的歐洲之旅
第一章為留學生服務的組織
一、寰球中國學生會的創立與發展
1.李登輝與寰球中國學生會的成立
2.“徵求會友”與朱少屏
3.“演說競爭會”
4.夜校與日校
二、寰球中國學生會與近代中國的留學活動
1.從留日到留美
2.寰球中國學生會與庚款留美
3.寰球中國學生會與赴法勤工儉學
4.寰球會與其他各種性質的留學活動
5.為留學生服務
第二章留學生自己的組織
一、中國科學社在上海
1.在上海發刊《科學》
2.搬遷回國,處境艱難
3.上海成為社務中心
4.抗戰期間的堅持與戰後復員
5.消亡與遺產
二、中華學藝社在上海
1.東京成立丙辰學社發刊《學藝》雜誌
2.丙辰學社改組為中華學藝社
3.創辦學藝大學
4.影響深遠的出版事業
5.古籍輯印
6.發展與消亡
三、共同促成華羅庚的發現
l_《學藝》發文引發華羅庚的思考
2.華羅庚起飛
第三章留學生的“都市建設夢”
一、近代上海建築師的開端
1.上海中國建築師的產生
2.莊俊:留學生建築師第一人
二、董大酉與“大上海計畫”
1.“大上海計畫”的誕生
2.“大上海計畫”的顧問:董大酉
三、趙祖康與大上海都市規劃
1.“大上海都市計畫”
2.趙祖康與上海都市規劃
四、留學生與華商建築事務所
1.最大的中國建築師事務所:華蓋建築事務所
2.參與城市建設的其他留學生建築師
第四章留學生的“經濟強國夢”
一、工業企業家們的“實業夢”
1.“泰羅制”的引入者穆藕初
2.“美亞”絲綢靈魂蔡聲白
二、金融業的“弄潮兒”
1.“中國現代銀行之父”張公權
2.“中國的摩根”陳光甫
第五章引領海派文學藝術
一、海上文苑的中流砥柱
1.魯迅的最後十年
2.新感覺派作家劉吶鷗
3.文壇孟嘗君邵洵美
二、融匯中西的藝術先鋒
1.中國漫畫之父豐子愷
2.“藝術叛徒”劉海粟
3.泥塑之神手張充仁
第六章奠定上海科學基礎
一、歷史塵土的湮沒者
1.留德物理學博士李復幾
2.電荷測定先驅李耀邦
二、孤獨的先行者
1.開路小工胡明復
2.郭任遠與復旦大學心理學院
三、中央研究院在上海
1.創設科研機構
2.群星璀璨
尾章留學的故事沒有結束
一、莫斯科:國共兩黨嚮往的革命中心
二、轉向蘇東:公派留學的新風尚
三、“文化大革命”:基本停滯的十年
四、走進新時代:多元化的留學新浪潮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1917年,張公權擢升為中國銀行副總裁,到京供職。通過抗拒停兌令引發的金融風暴,張公權迫切感到銀行必須從政治的桎梏下解脫,按照市場化的原則獨立經營,才能正常發展業務。他到總行上任後,即與總裁王克敏計議,修改中國銀行則例,擴充商股,成立股東會,總裁、副總裁不隨財長進退,由股東會直接選舉董監事。中國銀行新則例經梁啓超採納後,呈準總統予以公布。1917年底,財政部補足官股500萬元,續招商股達700多萬元,商股超過了官股。1918年2月,中國銀行召開第一屆股東會,張公權當選為董事,蟬聯副總裁。此後,經過1921年和1922年兩次增加私人投資,中國銀行資金達1976萬元。而北京政府陸續將股票出賣,官股股額只剩下5萬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中國銀行基本上已成為商辦銀行。
在總行任職期間,張公權聯合銀行同業,在戒備外國新銀團壟斷中國經濟權益,以及支援鐵路建設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1922年,他出席北京政府召開的全國財政討論會,擔任全國財政協商委員會委員。翌年,任財政整理委員會委員。北伐開始後,他前往廣東實地考察,認定北伐成功可能性很大。為與北伐軍取得聯繫,保護中國銀行在南方的產業,張公權回上海成立中行副總裁駐滬辦公處。
回到上海後,張公權立即與政學系的黃郛、張群等人建立起了密切的聯繫,多次秘密對廣東國民政府予以經濟上接濟。1927年“四一二”政變前後,蔣介石急需金錢資助,獅子大開口要借款1000萬元,幫助他籌款的江蘇兼上海財政委員會委員們對此頗感棘手。張公權在日記中說,這是“南京政府壓迫中國銀行之第一次”。還抨擊當時軍需人員到財政部門坐索款項,操財政權者不能不仰仗軍需之鼻息,並批評蔣介石“軍人不明財政,而處處干涉財政,前途悲觀在此”。為解決這筆借款,張公權先後托黃郛、張群轉圜,從旁向蔣介石進言。為保全中國銀行元氣,黃郛勸蔣不可對中國銀行逼迫太甚,主張款項分三個月撥交,每月交付200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