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活學

中國生活學

“中國生活學”是“研究中國人食衣住行生活的起源、相互關係、變遷發展和規律的科學。所謂“食衣住行”是指中國人飲食、穿衣、起居和出行及相關的“飲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服飾文化”、“旅遊文化”等等。從中國的地域和民族多樣性造成的中華民族古代食衣住行文化豐富多樣化以及它具有的技術性(烹調技術、縫紉技術、營造法式、車船造術)、歷史性、社會性、民俗性、經濟性、文化性、科學性等這一特徵實際出發,顯而易見食衣住行研究涉及多學科,橫跨自然、人文、社會科學三個領域,堪稱為一門綜合性“中國生活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生活學
  • 外文名:無
  • 研究:中國人食衣住行生活的起源
  • 類別:科學
定義,特點,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歷史起源,現實意義,

定義

“中國生活學”是“研究中國人食衣住行生活的起源、相互關係、變遷發展和規律的科學。

特點

“中國生活學”,可以視為“生活學”的一門分支,它與“日本生活學”或今後有可能興起的、“美國生活學”、“法國生活學”、“德國生活學”……等等的不同之處,即表現在它具有獨一無二的中國特色。
“構建“中國生活學”是黃現璠先生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即已提出的構想,目前在中國史學界仍屬首倡,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研究對象

“中國生活學”的研究對象是中國人生活最基本的內容——中國人的食衣住行生活(即日常生活)。何謂“食衣住行”?它的定義是:“食衣住行是指人類生活維持所必需的飲食、穿衣、起居和出行,屬人類賴以生存和繁衍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質條件之一,為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具有不可分割的整體性特徵。”無論是在“自然狀態” 下,還是在“社會狀態”下,人光飲食不穿衣或僅僅進行衣、食、住生活而不“出穴”(原始人)或“出門”工作、勞動,顯然難以維生或從事正常的社會生活和活動。
中國生活學

研究方法

“歷史研究法”雖然依然適用於“生活學”,特別是“中國生活學”的研究,但是深感有所不足。因而“中國生活學”研究的方法,顯然必須吸收“人類學”的人類認識新論 和科學方法,以儘可能全面完整地揭示出作為生活主體的中國人與作為生活客體的中國日常食衣住行生活的歷史和現狀實態以及生活進化的原貌,揭示出中國日常食衣住行生活思維、倫理、心理、文化與藝術的特質。 。同樣還需要廣泛吸收人文、社會科學的一 些新理論和新的研究方法。

歷史起源

“中國生活學”的概念、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內容都來源於黃現璠著《試論“中國生活學”的構建》一文。文中的”編者按“可知“中國生活學”的歷史起源。編者按全文如下:”構建“中國生活學”是黃現璠先生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即已提出的構想,目前在中國史學界仍屬首倡,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在深入研究中國古代食衣住行生活後,受當時倡議“史界改革”的新思維意識的影響和“日本生活學”相關方面研究的啟示,黃現璠先生對“中國生活學”的研究對象、定義、學科設定以及研究方法或手段都進行了一定的探索,提出了框架構想。黃現璠先生學林耕耘、辛勞艱苦,拳拳之心令人景仰,切切之意發人深思。本刊刊發此文,既是為了讓世人了解黃現璠先生的“中國生活學”研究歷程與相關成果,又是為了引起學界對構建“中國生活學”的關注、探討和研究。本刊將為“中國生活學”的研究者提供研究平台。“由此可知,“中國生活學”的研究,目前還是屬開創階段。

現實意義

一、構建“中國生活學”,無非是試圖通過論述人們日常食衣住行豐富多彩的生活、生活環境、演變史以及貫穿其中的生活哲學、倫理、方式、習俗和規律,來揭示它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影響作用以及所具有的現實意義。首先,在當前中國改革開放促使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強化國人的社會、文明進化觀,淡化以往意識形態的階級鬥爭觀,無疑有助於國人擺脫舊的單一定向思維方式,滋生改革開放社會發展所必需的多元開放型思維。因而引導國人在改革開放社會下的思維觀念轉型和“知書達禮”、重“禮”遵“儀”,增強國民的“榮恥”意識,增強當代人的人格國格觀念,當屬構建“中國生活學”以促使知識分子階層習慣墨守成規的思維轉化從而帶動大眾思想觀念轉化所具有的深層現實意義。
二、通過對“中國生活學”的“生活理論”構建來突被中國近代以來人文、社會科學理論一律“拿來”的局面,理清學界以往對中國社會生活史研究範圍認識模糊、研究對象界限不明、概念認識混淆不清、學科界定不明不白的混亂現象,克服研究方法粗放單調的弊端,彌補理論建設毫無建樹的缺陷,從而促進學人對“生活理論”範疇內的“生活哲學”、“生活科學”、“生活倫理學”、“生活學原理”、“生活心理學”、“生活文化學”、“生活人類學”等方面的認識和了解。這對加快和強化改革開放新時代下新學問和新學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