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音樂教育的開拓者陳洪文選

《中國現代音樂教育的開拓者陳洪文選》主要內容:為隆重紀念陳洪先生誕辰100周年,南京師範大學發起了對陳洪先生生前所作文論、音樂作品及著作進行整理和彙編的工作。這項工作的意義是極其深遠的,因為它不僅對陳洪先生本人一生所從事的音樂事業是一個極好的總結,對於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料的積累與研究也是一個極有價值的補充。在開拓中國現代音樂教育的偉大事業中,陳洪先生無疑是一位產生了重大影響的人物。從廣州,到上海,再到南京,可以說,他的一生都站在了中國高等音樂教育的第一線,可謂成果纍纍,桃李滿天下。此次南京師範大學準備較全面地收集整理陳洪先生存世的文論、音樂作品及著作,我們大家從中能更加感受到他對中國音樂教育事業所傾注的心血和取得的巨大成績。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現代音樂教育的開拓者陳洪文選
  • 出版社: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398頁
  • 開本:16
  • 品牌: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作者:俞玉姿 李岩
  • 出版日期:2008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1101764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現代音樂教育的開拓者陳洪文選》由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音樂思想
武器藝術論
藝術與技巧
藝術與道德
音樂與戀愛
音樂革新運動的理論與實際——為廣東戲劇研究所管弦樂隊第七次音樂會作
音樂革新運動的途徑——為廣東戲劇研究所管弦樂隊第八次音樂會作
假洋鬼子與中國新音樂
新音樂運動與青年音樂家——陳洪君對中大附中歌詠團演講辭
一個錯誤觀念的糾正
西洋音樂淺釋——在廣東民眾教育館演講
國樂的定義
新國樂的誕生
關於中國新音樂的技術問題芻見
略談音樂運動
廣州市第一屆音樂座談會前言
廣州市第一屆音樂座談會宣言
廣州市第一屆音樂座談會紀錄

隨筆:1.戰時音樂2.好景象3.出馬啊!4.我們不要大佬倌!
隨筆:1.演奏家2.第二部小提琴3.牛馬頌
隨筆:1.音樂應有的轉變2.音樂與集團生活
中國新歌劇的創造
關於譯名
必也乎正名
音樂教育與音樂生活
部定國中音樂課程標準檢討
廣州音樂院第九次音樂會引言——民國二十四年五月十一日下午八時在長堤青年會開會
第九次音樂會樂曲略釋
四年來的廣州音樂院
市府交響樂團與露天音樂會
固定唱名法與移動唱名法的難易問題
談學習視唱
讓我們更多地關心中國小音樂教育

上音校慶有感
隨筆——祝上音七十周年校慶
給高師音樂系科同學的一封信
改進和加強中、國小音樂教育
努力把我校辦成名副其實的師範大學
願業餘音樂國小之花開遍全中國——介紹南京鼓樓區業餘音樂國小
歌曲、伴奏與和聲——高師音樂系科教學改革的一點意見
能否給孩子們一點自學音樂的時間
師範院校的鋼琴教學應面向中學——兼評徐雅琴的《鋼琴實用教程》
給校友詹天來同志的一封公開信

音樂家及作品研究
一、外國部分
洛可可音樂
貝多芬小傳
貝多芬作品介紹拾零
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
試論貝多芬的進步性與局限性
《英雄交響曲》第一樂章研究
貝多芬
交響曲的故事
浪漫派文學與音樂
《幻想交響曲》——名曲介紹之
鋼琴詩人——音樂天才蕭邦的一生
傳奇與現實
華格納與樂劇
瑪勒和他的《塵世之歌》
談印象派音樂
介紹《聖城》
猶太人與樂壇

二、中國部分
梁紅玉
傷感
蕭友梅先生五年祭
憶蕭友梅先生與抗戰初期的上海國立音專
校慶聲中憶蕭故校長友梅
我與蕭友梅博士
介紹馬思聰作品演奏會
憶馬思聰
發刊詞、序言、編後記等
《繞圈集》自序
《廣州音樂》發刊詞
《林鐘》創刊號編後
《曲式與樂曲》序
《對位化和聲學》自序
《音樂雜誌》創刊號發刊詞
祝藝術科學研究工作空前繁榮——藝術科學座談會上的發言
《小提琴教學》前言
《視唱練耳》前言
《速成視唱教程》序
《怎樣寫歌曲的鋼琴伴奏》前言
為《中國小音樂之友》題詞
欽佩與祝賀
《黃自遺作集文論分冊》序
祝賀《音樂教育》創刊
《基本樂理教程》序
《鋼琴實用教程》序
《鋼琴實用教程》再版序

其他
楚辭與音樂
唐代的燕樂和絕句
詩詞與音樂
留聲機與唱片
我愛名城南京
寫在少年兒童鋼琴、小提琴比賽的前面
祝壽會上的答謝詞

附錄
附錄1 紀念、研究文章
紀念陳洪先生
緬懷陳洪教授
在陳洪先生八十壽辰慶祝會上的賀信
陳洪先生往事鉤沉
追念陳洪老師
陳洪先生——我的恩師,我的引路人
憶陳洪
懷念陳洪先生——淺談其音樂創作
深深懷念陳洪先生
陳洪編著《視唱教程》讀後札記
師恩難忘——紀念陳洪老師100周年誕辰
執著的追求——為慶賀陳洪先生八十壽辰而作
還歷史本來面目——20世紀中國音樂史上“個案”系列之一:陳洪和他的《戰時音樂》
胸懷淡泊志高遠晴秋晚楓紅愈深——陳洪教授傳略
學者風範敬業愛生——紀念陳洪老師100周年誕辰
樸實無華的學術風範超然物外的人生追求——紀念陳洪先生百年誕辰
忠實於客觀忠實於音樂——紀念陳洪先生誕辰100周年
我們要有與國立音專共存亡的決心——記抗戰前期蕭友梅的得力助手陳洪先生
父親陳洪在上海的歲月
曾經壓抑在父親心中的兩件事
無價的遺產教師的楷模——紀念陳洪先生百年誕辰
現代師範音樂教育的光輝旗手——陳洪的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
由“為師之道在於慈”所想到的——謹此獻給陳洪先生百年誕辰之時
師生情誼永存
陳先生是我一生的楷模(附詹天來:給陳老的回信)
紀念陳洪先生逝世五周年
我的恩師——獻給陳洪先生誕辰100周年
與陳洪先生的琴緣
一份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的珍貴史料——陳洪《繞圈集》解讀
附錄2 陳洪著述、音樂作品年表(初稿)
附錄3 復興國樂我見
編後記

文摘

音樂思想
藝術與技巧
藝術是否有用?如果無用,值不值我們去研究它?這是根本問題,我們今天暫且不講。就連“今日之所謂藝術是不是真正的藝術?”也不講,因為時機還沒有到,現在姑承認藝術(今日之藝術)有相當的價值,站在這個立場來論藝術與技巧。
藝術是個人的情緒,用合理的方法向外表現。這情緒是內容,即題材;向外表現的方法是外形,即技巧。藝術是什麼呢?用算式寫出來如下:
題材+技巧一藝術
觀上式可知技巧是藝術之成分之一而不是藝術,藝術則包含題材與技巧;這是很容易明白的。然則,只有題材而乏技巧不成藝術,只有技巧而無題材自然亦不成藝術;這也是很容易明白的。
沒有技巧,藝術便沒有外形,所以不為我們所看見、聽見。沒有題材,藝術便沒有內容;但是如果技巧存在,即外形存在,依然能為我們看見、聽見。
就因為題材是看不見聽不見的東西,技巧是看得見聽得見的東西,所以題材容易為人所忽略而技巧容易為人所推崇。學藝術的人,天天練習技巧,仿佛技巧即藝術!
我從前有一個朋友,他是畫家,專門畫老虎下山,天天畫一隻老虎下山。但他起初很不滿意,因為畫不出老虎彳亍下山的姿態,一直畫了五年,才能將這姿態很巧妙地表現出來,於是他歡喜,自以為藝術成功了,因為技巧成功了:簡直技巧即藝術!
我也讀過許多藝術批評,批評家們也都不大理會題材,而特別注意技巧。批評文藝的第一,便談修辭、語法;批評繪畫的第一,便論色調、筆觸。記得從前某君在上海某展覽會裡出過一張很有諷刺意味的肖像畫,有一位批評家批評道:“這真是一幅好東西,你看,不特面孔完全是某君的神情,就是手中的紙菸也簡直是燃著一般的。而且用深紅色的背景襯出淡紫色的長袍,用色之和諧、新穎,可謂絕無僅有。”這是大批評家的話,次焉者的鑑賞家的標準更簡單,他們遇到可以清楚地看出汽車、洋房、行人,或山、水、樹、雲的畫,便齊聲喝彩日,“很像!很像!真好!真好!”遇到畫得模糊一點或色澤不大鮮明的,他們便同聲嘆道:“這不大像!不很好!”至於作品的內容,這不成問題,有技巧便夠了,技巧已經是藝術,技巧就是藝術了!

後記

陳洪先生是20世紀中國高等音樂教育開基創業者之一。他集作曲、指揮、著文、翻譯等於一身,一生從事專業及師範音樂教育,為祖國培養了幾代優秀的音樂家和無數音樂教育工作者,在中國音樂事業發展中作出了突出貢獻,堪稱一代宗師。
為了隆重舉辦陳洪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活動,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於2007年3月委託我們兩人編選《陳洪文存》,最初定在三個月內完成。當初我們考慮到自己的學養有限和時間緊迫,恐難以勝任;但是又想到陳洪先生雖在逝世的前一年(2001)以94歲高齡獲得了中國音樂《金鐘獎》——“終生榮譽勳章”,然由於歷史及其他多種原因,他的學術成就並未被音樂界許多人所了解和認同,甚至還被人貶低,因此,我們認為承擔此任務是十分必要的。
陳洪先生在20世紀30-40年代時的音樂著述甚多,而目前能見到的極為有限。如1982年中央音樂學院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教研室編的《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教學資料》(油印本),中國音樂學院張靜蔚教授1989年編的《五·四以來音樂論文選集》(油印本)和2004年正式出版的中國近現代音樂文論選編《搜尋歷史》(上海音樂出版社),都僅僅選編了具有代表性和標誌性的《戰時音樂》等隨筆4篇。俞玉滋(姿)、張援編的《中國近現代學校音樂教育文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原選有陳洪先生有關音樂教育的文論3篇、譯文1篇,出版前夕又因故撤掉,至今留下遺憾。特別是近期出版的《20世紀中國音樂史論研究文獻綜錄》叢書之一:《中國近現代史卷》(汪毓和、胡天虹編著,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年版),其“文獻摘要”和“文獻選登”兩項重要內容中,竟然沒有陳洪的一篇文章。因此,看來編選《陳洪文存》客觀上確實有社會的需要。這些史料的發掘、積累,不僅有助於後人對陳洪作出公正、客觀、全面的歷史評價,還原歷史真相,而且也有助於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學科的建設,為“重寫音樂史”這個大工程作點基礎性的實際工作。我們是從事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研究的專業人員,又是陳洪的學生和晚輩,編輯文選是義不容辭的工作,這也是對敬愛的陳洪先生最好的紀念。
經過三個月的努力,我們蒐集到陳洪的音樂專著6部(不包括後來找到的《繞圈集》1部);譯著6部(其中2部是合譯稿);音樂作品共24首,其中歌曲15首、合唱曲5首、鋼琴曲4首;各類文論119篇,譯文14篇,除個別篇章外,均選自20世紀30年代至90年代公開出版的報刊雜誌。這次蒐集的文章,有些為首次發現的鮮為人知的珍貴資料;有的選題、論述屬國內音樂界首創,如《中國新歌劇的創造》、《關於中國新音樂的技術問題芻見》、《楚辭與音樂》、《介紹馬思聰作品音樂會》等。陳洪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創作的《衝鋒號》等抗日救亡歌曲,1937年“七七”全面抗戰爆發前後發表的一系列論述“戰時音樂”如何發展、音樂家在抗戰時期應有的態度等文章,充分表明先生是一個為抗戰吶喊、充滿激情,走在時代前面的愛國音樂家,一位富有崇高信念、博學多才的學者,及為中國“新音樂”而努力奮鬥並終其一生的實踐者。這些文章和後來發現的專著《繞圈集》就像考古界的出土文物一樣,令人驚喜。

序言

陳洪先生(1907-2002年)是我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音樂理論家、翻譯家與作曲家,中國現代高等音樂教育的創立者之一。
陳洪先生1907年生於廣東海豐縣。祖父是讀書人。父親是秀才,參加過辛亥革命,曾擔任過縣長等職。陳洪先生國小、中學皆在教會學校學習,學校有許多外國教師,皆用英文課本,所以在英文方面功力深厚。他叔父留美,幾個堂兄留德、留法,受當時留法學音樂歸國的堂兄陳宏的影響,1922-1923年在原籍跟堂兄學習音樂。後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美術和音樂(1923-1925年),19251926年在上海學習法語,1926年考上法國巴黎那特安音樂學院,1927-1929年人法國南錫音樂學院學習,師從巴什雷(Bachelet)、艾克(Heck),在巴黎師從奧別多菲爾(Oberdoeffer)等教授,學習作曲和小提琴(與馬思聰同學)。1929年秋回國後,在廣東戲劇研究所從事音樂研究與教學工作。1932年與馬思聰合作成立廣州音樂院,創立起初任副院長,負責校務工作,後任代理院長,全權負責。1937年8月,應蕭友梅之邀請,在上海“八一三”事變前夕,陳洪先生毅然如約來到上海,任上海國立音專教務長、教授,此後還任上海新華製片廠音樂主任、上海中華電影公司音樂副主任。1946年8月任南京國立音樂院教授、管弦系主任,1947年11月兼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1949年8月任國立南京大學藝術系教授、音樂組(不久獨立為音樂系)主任,1950年9月兼任南京金陵女子大學教授,19521983年任南京師範學院(1983年成立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系主任,19832000年任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名譽主任。2001年5月,陳洪先生榮獲首屆中國文聯和中國音樂家協會頒發的最高榮譽——金鐘獎終身榮譽勳章。陳洪先生一生專注於中國音樂教育事業,許多著名的音樂家、教授都是他的學生,如黃貽鈞、錢仁康、章彥、陸仲任、陳傳熙、高芝蘭、李德倫、吳樂懿、段平泰、吳祖強、韓中傑、方應暄、陳自明、王子初等。
陳洪先生集音樂理論研究、音樂教育與實踐、翻譯與作曲等於一身,是中國近現代音樂教育的開拓者之一,是中國專業音樂教育的先驅者之一。陳洪先生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的開創性貢獻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新音樂思想
青年時代的陳洪先生深受“五四”運動的影響。“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延續和發展,促進了全國民眾的思想解放,使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成為一種風氣,同時也使中國科學和教育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陳洪先生正是領悟了這種時代精神來進行他音樂事業的思考和實踐活動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