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灌區

中國大小灌區數以萬計,遍布全國。從灌溉水源的工程類型來分,利用水庫塘壩蓄水灌溉的約占30%;由河川自流飲水灌溉的約占28%;利用機電泵站提水灌溉的約占19%;利用地下水灌溉的約占20%;其他類型的約占3%。但也有不少灌區是採用井渠或提、引、蓄相結合的綜合利用多種水源方式,互為調劑補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灌區
  • 外文名:Irrigation areas in China
概況,主要灌區,黃淮海平原地區,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黃河中上游及西北內陸河地區,西南地區,東北地區,

概況

根據2001年《中國水利年鑑》統計,中國灌溉面積在666.67公頃以上的大中型灌區5683處,有效灌溉面積為2449萬公頃,占全國有效灌溉面積的44.5%,其中灌溉面巾在2萬公頃(30萬畝)以上的大型灌區242處,有效灌溉面積為1132萬公頃,占全國有效灌溉面積的20.6%。

主要灌區

黃淮海平原地區

這一地區是中國旱作物主要產區,也是旱澇災害嚴重的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這一地區結合黃河、海灤河、淮河的治理,修建了大量的灌溉工程。在海河、淮河中上游修建了眾多水庫灌區,著名的如河北省的石津灌區、漳滏河灌區,河南省的鴨河口灌區,安徽省的淠史杭灌區,山東省的峽山灌區等。冀、魯、豫、京、津5省(直轄市)井灌面積共達800多萬公頃(包括井渠雙灌面積)占這一地區總灌溉面積的60%以上。

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

這一地區是中國主要的水稻產區,雨量豐沛,但時空分布不均,灌溉工程根據地形和農作物需水要求的不同,大體可分為2種形式:(1)在沿江濱湖的平原圩區,多採取築堤建閘,提引結合,灌排兩用。這一地區是中國大型排灌泵站集中的地方。(2)在江湖兩側的淺山丘陵則以大中型水庫為主要水源,並把當地的小型蓄水工程串聯起來,形成蓄引提相結合的新型灌區,最大限度的把各種水資源綜合利用起來著名的如湖北省的漳河、丹江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合浦,海南省的松濤等水庫灌區。

黃河中上游及西北內陸河地區

這一地區氣候乾旱,水源短缺,迫切需要灌溉。在沿黃河及其支流的平原地區有很多古老灌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經過大規模改造、擴建或重建,灌溉面積和保灌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其中著名的如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套灌區,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青銅峽灌區,陝西省的寶雞峽引渭灌區、涇惠渠灌區、洛惠灌區以及陝西省汾河灌區等。為了解決黃河兩岸高台地灌溉問題,近年來還在黃河中上游修建了一些大功率、高揚程電力提灌工程。甘肅省河西地區主要是引用祁連山雪水灌溉,較大的有疏勒河、西營河、黨河、民勒灌區。

西南地區

這一地區除川西平原外,一般多高山深谷,間以河谷沖積平原,灌區多集中在這些盆地和淺丘陵地區。位於川西平原的都江堰灌區有效灌溉面積為67萬公頃(1000萬畝),是全國最大的灌區。雲南、貴州兩省因受地形制約多為中小型灌區。西藏自治區的灌溉工程集中在藏南的農業區,多為小型工程。

東北地區

東部雨量較多,旱作物在一般年份不需要灌溉。西部地區雨量較少則需要經常灌溉。隨著水稻種植面積的擴大,灌溉需求也隨之增長。東北地區萬畝以上灌區共有1000多處,全區灌溉面積約占耕地面積的15%。較大的灌區有遼寧省的大窪灌區,吉林省的梨樹灌區,內蒙古自治區的莫力海、西遼河等灌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