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泥發展史

中國水泥發展史

《中國水泥發展史》是2005年中國建材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燕謀。本書講述了中國近代社會史和世界水泥發展史的進程等知識。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水泥發展史
  • 作者王燕謀
  • 定價:¥35元
  • 出版時間: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圖書信息,圖書簡介,作者簡介,作序,目錄,

圖書信息

書 名:《中國水泥發展史》
出版日期:2005年8月
開 本:32開
頁 數:492頁
字 數:407000
紙 張:膠版紙
包 裝:平裝
ISBN編號:7-80159-857-1

圖書簡介

本書全面敘述了中國水泥工業發展歷史,為全面客觀地評述中國水泥史,作者將中國水泥工業發展過程置於中國近代社會史和世界水泥發展史的進程中進行考察和研究,注重了歷史的相關性和繼承性,以及歷史的經驗。

作者簡介

王燕謀,男,1932年11月生,江蘇省張家港市人。
1956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化工系本科,1958年底赴蘇聯列寧格勒建工學院(現俄羅斯聖·彼得堡建築大學)留學.1962年獲蘇聯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相當美國哲學博士)。
大學畢業後在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工作,留學蘇聯歸國後仍回到研究院工作,歷任水泥工藝室負責人、水泥研究所負責人、副院長和院長等職務,獲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職稱。1982年調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工作,歷任副局長、局長等職務。
曾任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矽酸鹽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長,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第二、三、四屆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在中國建材研究院工作期間,參加試製大壩水泥;主持研究油井水泥緩凝機理;指導研究開發硫鋁酸鹽水泥、鐵鋁酸鹽水泥和玻璃纖維增強水泥;主管水泥預分解窯試驗項目。1978年到1979年曾被借調到國家建材總局任引進辦公室負責人,組織引進國外日產4 000噸熟料水泥新型乾法成套設備,用於冀東水泥廠和寧國水泥廠建設。
在國家建材局工作期間,主持研究制訂和組織實施中國建材工業技術政策;決策建設水泥新型乾法、玻璃浮法、建築陶瓷自動流水作業和玻璃纖維萬噸池窯拉絲等主要建材產品新技術示範生產線;領導制訂和實施建材工業“出口、節能、調整”發展方針;倡導和啟動牆體材料革新和建築節能;重點推進水泥預分解窯新型乾法的發展,決定引進水泥新型乾法設備設計和製造專利技術,提出和領導實施水泥T型發展出略;按中共中央十四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推進國家重點大中型建材企業改革。
1994年卸任國家建材工業局局長職務後,任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專家委員會顧問、中國投資協會特邀顧問、中國建材協會名譽會長和中國水泥協會高級顧問等職,繼續幫助建材企業改革和發展。
參加試製大壩水泥,獲全國科技大會獎;主持研究油井水泥緩凝機理,獲建材部科技大會獎;指導研究開發鐵鋁酸鹽水泥.獲國家發明二等獎;主持研究制訂中國建材工業技術政策,取得顯著成效,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著作有:著《中國建築材料工業概論》;合著《硫鋁酸鹽水泥》;編著《中國玻璃纖維增強水泥》;主編《當代中國的建築材料工業》;主編《新中國建築材料工業的創業者》。

作序

中國水泥工業經過百餘年的發展,2003年,水泥年產量已達8.6億噸,約占世界總產量的40%,雄居世界第一位。然而,至今尚無一本全面敘述中國水泥工業發展歷史的書。
中國水泥史跨越的時代雖不長,但其內容浩瀚,對她的研究,非個人之力所能承擔,非短期之內所能完成。作者在退休之後,出於對事業的責任感,抽出時間對中國水泥史作了些初步研究探索,現將其結果彙編成冊,拋磚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人來關注水泥工業的發展。
為全面客觀地評述中國水泥史,作者將中國水泥工業發展過程置於中國近代社會史和世界水泥發展史的進程中來進行考察和研究,注重了歷史的相關性和繼承性,以及歷史的經驗。
水泥,是建築用膠凝材料。中國古代曾有過輝煌的建築膠凝材料史。早在公元前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我們的祖先就懂得用“白灰面”塗抹山洞,此後又學會用黃泥漿砌築土坯牆,至公元前7世紀,開始出現了石灰。在公元5世紀的南北朝時代,出現了一種名叫“三合土”的建築材料,然而,由於社會與經濟的停滯,我國建築膠凝材料發展到“三合土”階段似乎就停止不前了。在歐美國家,建築膠凝材料的發展則在羅馬砂漿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最終發明了波特蘭水泥。相應的,水泥工業成長壯大,其生產技術不斷進步。當時的中國從外國輸入水泥,輸入生產技術,許多人當時把水泥稱為“洋灰”。
中國水泥工業在各個時期的發展都與當時國內外所發生的政治事件有關。清朝末期,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閉關自守的大門,世界列強紛紛入侵中國,輸入商品,開辦工廠,恣意掠奪,其中包括輸入水泥和在中國開辦水泥廠。清末的“洋務運動”中,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建設需要大量水泥,促使中國民族水泥工業興起。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後,日本水泥資本隨日本侵略勢力的入侵進入中國,開辦了一批日資水泥企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世界列強熱衷於國內戰爭,無暇顧及對中國的進一步掠奪,中國民族水泥工業乘機獲得較大發展。抗日戰爭期間,淪陷區民族工業遭挫折和破壞,敵後的西南、華中和西北地區由於戰爭和經濟建設需要而產生了一些小水泥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大興土木,在計畫經濟體制時期國家建設了一大批水泥企業,改革開放使中國現代水泥企業紛紛誕生。
中國水泥生產技術水平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提高,由低到高大致分為立窯、濕法迴轉窯、日產2000噸熟料預分解窯新型乾法和日產5000噸熟料預分解窯新型乾法等4個層次。每一個層次的發展基本上都是先購買外國成套技術設備,然後進行自主開發,實行設備國產化,最後達到全國普遍推廣。中國水泥史上設備國產化的進程中有4個裡程碑:昆明水泥廠(後改名雲南水泥有限公司)是國產設備建設立窯廠的里程碑;湘鄉水泥廠(後改名韶峰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是國產設備建設濕法迴轉窯廠的里程碑;江西水泥廠(後改名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國產設備建設日產2000噸熟料預分解窯新型乾法廠的里程碑;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國產設備建設日產5000噸熟料預分解窯新型乾法廠的里程碑,中國水泥工業現代化步伐從此大大加快。
從經濟體制的變化看,中國水泥工業先後經歷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主義的計畫經濟體制,又經歷了由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半封建、半殖民地市場經濟體制下創建的民族水泥工業,不僅作為新中國水泥工業的發展基礎而給以肯定,而且他們的籌資方法、領導體制和市場競爭等情況,對正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中的水泥企業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計畫經濟體制下創建的水泥企業大都採用技術落後的濕法窯和立窯,他們卻是中國現代水泥工業的基礎,是我國水泥工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對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催生出一大批以預分解窯新型乾法為標誌的新一代水泥企業。預分解窯新型乾法是當代最先進的、可持續發展的水泥生產方法。中國水泥工業正經歷著用預分解窯新型乾法淘汰濕法窯和立窯的歷史任務,以適應人類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
企業是社會生產基石,水泥工業主要由眾多水泥企業所組成。中國水泥工業在歷史進程中不斷發生企業的興衰,一些企業誕生或壯大,一些企業消亡或衰落。在計畫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發生了同樣的現象,一些企業興盛,一些企業沒落。以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一批水泥骨幹企業在改革開放大潮中,不斷創新,努力奮進,茁壯成長,成為時代的幸運者。本書介紹了這些企業的壯大過程和成就,並以專門章節敘述了“海螺水泥”和“山水集團”,其他企業則在有關章節中敘述。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中國水泥史是由千千萬萬的中國水泥工作者所譜寫的。在中國水泥工業發展的不同時期湧現出許多佼佼者,如:民國時期水泥界叱吒風雲的“水泥大王”王濤;共和國初期水泥工業發展的總指揮、“布衣”部長賴際發;水泥界的傳奇人物劉公誠;改革開放時期發展現代水泥工業的旗手郭文叄,等等。他們的經歷和業績分別在有關章節中做了介紹。
本書謹以“發展史”為名,獻給讀者。作者雖然盡最大努力從多方蒐集史料,但限於能力和條件,收集到的資料不夠全,有些發展過程的敘述尚不夠全面、完整,在評述中還難免有所偏頗,望讀者批評指正。
書中的歷史事實都是以文獻資料、對有關人員的採訪和作者親身經歷作為依據。所用資料名稱按引用順序列於附錄之中。
學史可明志,溫故而知新。企盼本書的出版對中國水泥工業發展有所裨益。
王燕謀
2004年11月

目錄

第一章水泥的發明
第二章水泥生產技術的進步
第三章中國最早的水泥廠
第四章中國民族水泥工業的興起
第五章日本水泥資本進入中國
第六章民國初期民族水泥工業的壯大與企業競爭
第七章戰爭中民族水泥工業的苦難
第八章水泥企業的國有化
第九章台灣水泥工業發展概述
第十章新中國計畫經濟時期大中型水泥廠的建設
第十一章中國水泥預分解窯新型乾法的研究與發展
第十二章中國水泥立窯的發展與淘汰
第十三章海螺水泥的崛起
第十四章山水集團的脫穎而出
第十五章新世紀迎來中國水泥新型乾法發展新高潮
第十六章國有水泥企業產權制度的改革
第十七章新中國水泥品種與產品標準
第十八章中央建材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服務性企事業單位
第十九章“水泥大王”王濤
第二十章“布衣部長”賴際發
第二十一章傳奇人物劉公誠
資料目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