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叢書:河北承德

中國民間故事叢書:河北承德

《中國民間故事叢書》(縣卷本)是現今對各民族、各地區神話、傳說、故事、笑話等各類民間故事的最真實、科學、全面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是對日益流失的民間傳統文化的國家級搶救,亦是一部不可複製的口述活歷史和包羅萬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全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叢書致力於對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塑國人的價值信仰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書中以故事講述的生動形式,引領讀者從遠古到現代,從高原到海濱,了解祖國大地上生活的各族人民的生活和夢想,不論是真實發生的歷史寫真,還是反映人民懲惡揚善的心理和願望的藝術創作等,都將帶給讀者豐富的社會、歷史、文化知識,在增廣見聞的同時受到啟迪。承德,地處河北省東北部,與北京、遼寧、內蒙古、張家口、唐山、秦皇島等省市毗鄰,流傳在承德當地的口傳文學極其豐富。《中國民間故事叢書·河北承德卷》歷時多年完成,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圖文並茂。全套共8卷本,分為承德市區卷、承德縣卷、隆化卷、灤平卷、圍場卷、平泉卷、興隆卷、豐寧卷,從政治、文化、人物、民俗等各個角度,用豐富多彩、情節生動、內容深廣的民間故事,全方位記錄了這片山河豐富的根脈和濃郁的文化風情,並將教育和感染一代代人,通過口頭傳承的源流,領略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民間故事叢書:河北承德
  • 作者:王咚淶 羅楊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3010580
  • 外文名:Chinese Folk Tales Series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頁數:244頁
  • 開本:16
  • 品牌: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民間故事叢書:河北承德(興隆卷)》由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該項目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組織並實施的項目。白庚勝,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後調任中國作協。

圖書目錄

神話
二郎神扁
傳說
人物傳說
蘇東坡審扇
蘇東坡盛暑借物
蘇小妹寺院題詩
解縉聯句
一錠金
秦始皇的傳說
千斤鼠與秦始皇
戴眼鏡
麻姑
秦鰉魚
回戰表
劉伯溫成仙
劉伯溫與霧靈山八卦石
崇禎為啥上吊自縊
李自成的傳說
李自成為啥率眾造反
闖王稱帝十八天
竇爾墩的傳說
連環套
盜御馬
金頭墳
挖地穴
乾隆與樵夫對吟
袁世凱的傳說
張作霖的傳說
張作霖當獸醫
提倡辦學堂
馮玉祥的傳說
埋銅錢
愛樹木
拜緞鞋
搶饃頭
少林女傑
風物傳說
興隆的來歷
霧靈山的傳說
清涼界
仙人塔
無頭石人
七眼井
字石
江米峪溝
老虎頭
佛爺來
驢叫
達子溝
白馬川
大好地
八仙溝的來歷
南天門
冷嘴頭
壽王墳
思家嶺
安營寨
八品葉
小子莊
“黃酒館”是怎么來的
“夾馬石”是怎么來的
“掛蘭峪”是怎么來的
霧靈山與清東陵淵源的傳說
安營寨與官樓
黃花墳和雞冠砬子
龍潭的傳說
為啥沒有頭道河
王八房子與龍門山的傳說
妙水回春金石潭
鐘馗與蝙蝠山
“九缸十八鍋”的傳說
燕山主峰為啥兩個名
“氣不忿兒”山的傳說
屍骨的懺悔
定海神針與鎮海神龜
雞冠砬子與剛烈女
寺廟傳說
紅梅寺耙和尚的傳說
迷子地的由來
捨身台的傳說
白雲寺與蓮花洞
八仙廟
洞廟河
石佛寺
王小廟
長城傳說
烽火怨
神鞭
雁門關與鳳凰樓
鳳凰樓
將軍帽山
修長城的山頭為啥向南傾
將軍關
蜘蛛掛線
五虎水門的傳說
黑虎關
動物傳說
貞潔鳥的傳說
糊饃鳥的傳說
蛇為什麼用肚子走路
小麻雀為什麼只會跳不會走
鴨子的嘴為什麼是扁的
癩蛤蟆的傳說
王剛哥
故事
機智人物故事
趕考人投店出醜
秀才抓藥
考媳婦
我婆母使什麼呢
放豬娃巧治狠財主
金絲貓與龍鳳瓢
農夫巧難狂秀才
巧巧嫂
聰明的夥計
抽菸
大盜與小偷
農夫講故事
姑娘看瓜
聊天架
鬼狐精怪故事
蛇女獻寶
苦根的故事
一件皮襖
老耗子精
貪心不足人變狐
藏金洞的故事
三敗俱亡
癩蛤蟆告狀
譚香女哭瓜
狼心狗肺
容忍變成金
諷刺故事
翻跟頭
吝嗇鬼充闊氣
抹嘴肉
肥腿褲
下飯館
買酸醋
懶人的故事
懶人田
懶人餅
懶人床
兩個懶漢
管“閒事”
吝嗇鬼的故事
生活故事
單柳葉兒的故事
仨姑爺作詩
一堆金子
一飯之恩
蟒寶之劫
斷舌奇案

後記

興隆縣處在北緯40°11’~40°42’,東經117°12’~118°15’之間,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的燕山山脈主峰,海拔2118米的霧靈山腳下。185公里長的古長城環抱,柳河纏繞,西與首都北京相接,南與天津毗鄰,東與唐山相連,北依歷史文化名城承德。
全縣總面積3123平方公里,人口31萬。境內90%面積是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是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石質山區。
地下礦產資源豐富,有金、銀、銅、鐵、鉬等多種礦藏。年平均氣溫6.5℃~10.3℃。森林覆蓋占62%。風景獨好,是旅遊消夏之地。山楂、板栗馳名中外。興隆目前正實施“林果立縣,工業強縣,旅遊興縣,城鎮化帶縣”的發展戰略,興隆正在騰飛。
縣境內多奇山異石,秀水草木,名勝古蹟,風景獨特。清朝時興隆山一帶被列入清東陵後龍風水禁地,封禁254年,更是古木參天,山水風景秀麗。歷史上有劉伯溫、戚繼光、李自成、乾隆、竇爾墩等許多人物在興隆駐足,人傑地靈,是人文興旺之地,風物隆盛之區。在縣域內廣大地區,承傳著幾千年的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流傳著許多優美的傳說和動人的故事。
為給國家、人民及後人保存一份精彩而有價值的文化遺產,在承德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的指導下,在興隆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興隆縣文聯從20世紀80年代起對境內的口頭民間文學這一瑰寶進行了挖掘和搶救,並編集了縣卷本。為使這份珍貴的遺產發揮更大作用,永遠傳承下去,縣文聯對1987年版《興隆縣民間故事集》進行了重新篩選、加工、整理並增新,同時收入朱呈雲同志1988年收集整理出版的《霧靈山的傳說》中的大部分作品編纂了這本《中國民間故事叢書·河北承德·興隆卷》,總計138篇,近30萬字。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尊重歷史,儘量保持民間口頭文學的原汁原味,以便使這支文藝百花園中別樣的艷葩閃爍出它自身奇特的艷麗和光彩。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錯訛疏漏在所難免,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王咚淶
二〇一四年三月六日

序言

承德元素的歷史與文化



承德地處河北省東北部,與北京、遼寧、內蒙古、張家口、唐山、秦皇島等省市毗鄰。現為京津冀經濟圈、京承秦旅遊金三角內具有獨特區位優勢、資源特色和開發潛力的地區。全市轄8個縣、3個區、133個鄉、77個鎮,總面積為39548平方公里,人口364萬。
同中國的許多區域一樣,承德的歷史悠久遠長。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西遼河流域和承德豐寧地區發現的距今約1.3億年的生物化石震驚了中國,也震驚了世界,被美國地質學家命名為“熱河生物群”。其中,一種帶翅膀會飛的龍,學術界稱之為“熱河翼龍”;平泉老獾洞古人類遺址和鷹手營子四方洞古人類遺址讓我們看到了5萬年前承德原始人群的活動身影;在承德圍場、赤峰翁牛特旗出土的用玉石雕刻的龍,被稱為“玉龍”或“玉豬龍”,是五六千年前紅山文化時期的產物,可謂最早的中華龍圖騰。這裡還曾經出土新石器時代鴟梟紋石牌飾,戰國青銅短劍、刀幣石鑄范,秦權,遼代契丹符牌、金銀牌、編鐘,金代官印,清代鎏金銅佛,等等。這裡有燕北長城、燕秦長城、明長城以及在全國乃至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清代皇家園林、獵苑和諸多行宮遺址等,展現了承德歷史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靈性與精魂。
承德古為幽州外域;春秋時期屬北燕;東晉十六國時先為代國、前燕、前秦幽州,後為魏漁陽郡、北燕右北平郡地;五代十國時屬契丹民族勢力;這以後又歷屬北安州、松山州、北平府、直隸州;1733年設承德州。獨特的地理位置,使這裡幾千年來一直成為北方各少數民族如山戎、東胡、匈奴、烏桓、鮮卑、厙莫奚、契丹、女真、蒙古等生息繁衍融合的區域。其中有兩個民族抑或兩個歷史時期,在這塊版圖上留下了濃墨重彩。
一為三千萬人突然在地平線上消失而留下千古之謎的契丹族。地處承德東北部的平泉,歷史上曾是中原農耕文化和草原遊牧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的重要地帶。在其北部山野,聳立著一座巍峨蓬勃的大山,它就是七老圖山脈主峰馬盂山。中國七大河系之一的遼河即發源於此。更重要的,這裡是契丹族的發祥地。傳說,“契丹始祖”白馬神人即降身於此,並且“自馬盂山浮土河而東”,在木葉山遇青牛天女後繁衍發展才有了契丹八部。而契丹貴族強大以後,始建遼代。遼代存在了200餘年,平泉一直是它的統轄區和重要活動區域。所以平泉的各個角落,都留下了契丹民族的足跡:古奧的契丹文字,簡樸淡雅的契丹壁畫,意蘊迷人的遼瓷,遼代王公貴族墓葬及眾多遼代珍貴出土文物,帶有契丹符號的地名及沿襲下來的民俗風情……但非常奇怪的是,這裡存留下那么多物質的契丹符號,卻沒有留下一則真正的契丹人的口傳文學。我相信他們是有口傳文學的,它的遺失或者是被多民族的融合所淹沒,或者是被那些突然消失的契丹人帶走了,成為千古之謎。
二為最終讓這塊土地聞名於世的、有過康乾盛世的清王朝。應該說,當初還是因了這裡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康熙停下腳步有了一番思考。
歷史上,承德所處的灤河、伊遜河流域是華北通向蒙古草原的水路幹線。清初,古北口、熱河、木蘭圍場一線是京師通向漠南蒙古、喀爾喀蒙古、黑龍江和沙俄尼布楚(今涅爾琴斯克)的交通要道。康熙年間,皇帝派往漠北、東北和沙俄的使臣,大都出古北口,經熱河和圍場分赴使所。康熙皇帝北巡56次,出古北口經熱河40餘次;著名的烏蘭布通之戰,清軍主力就是經這條線路進的圍場。正是因為這裡獨特的地理位置,才讓康熙皇帝有了“肄武綏遠”的戰略思想:一方面,通過“巡幸”“秋獮”“年班”等方式,處理好與蒙古各部的關係,進而遏制沙俄與蒙古分裂分子相勾結的邊疆作亂,阻止沙俄對中國疆域的入侵與蠶食;另一方面,為已疏於“弓馬騎射”的滿族後代重尋八旗剽悍找到一處練武之所,因此才有了木蘭圍場的設立。
或者是有了木蘭圍場的成功經驗,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群的建立,成為康乾兩位皇帝實施其政治策略的又一重大舉措。又因了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群的存在,承德成為清王朝鼎盛時期的第二個政治中心。
今天,也因了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群的存在,一頂頂桂冠紛至沓來:中國首批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中國四十四個重點風景區之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4A級旅遊景區。1994年,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承德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和雋美的自然風光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如果把旖旎的名勝風光和文物遺存視為這座名城的血液和骨骼的話,那么積澱著的歷史文化則是其最具生命力的靈性和精魂。從傳承至今、風雨滄桑的台榭樓閣,到集南秀北雄於一體,融古代造園藝術、建築藝術、宗教藝術於一身的避暑山莊與周圍寺廟,再到由此派生的佛像藝術、碑刻藝術、詩詞藝術、雕塑藝術、書畫藝術,以及恢宏細膩的宮廷宴樂文化、風情萬種的民俗民間文化,處處都體現了承德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承德民間口傳文學正是承德歷史文化精魂的一部分。
同其他藝術門類一樣,民間文學在其內容、形式及藝術表現上也有著自己的特殊性。而它在內容上所表現出來的顯著特徵就是較多地受其歷史、地理環境的影響,往往直截了當地反映各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由於各個區域歷史及地理環境的不同,其民間口頭文學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如果說,承德地區流傳的民間口傳文學是邊塞各民族歷史發展的組歌,那么,清代歷史傳說則是這組歌的主旋律。
在這支邊塞民族歷史發展的組歌中,那些記述少數民族風情、民俗、歷史的篇章應該說是這一區域口頭文學中的瑰寶。遺憾的是,那些遠古時代少數民族的生活篇章,我們迄今挖掘到的還不多,只散見於那些記述古代沙場鏖戰的篇章中。而為我們展現較多生活畫卷的則是近古時期的滿族、蒙古族及回族。但由於長久民族雜居而帶來的民族間的融合與同化,加之現代語言的滲入,一些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民族特點已不那么顯著。滿族傳說故事尤其明顯。以承德地區流傳的滿族民間敘事作品與滿族人發祥地白山黑水間流傳的作品相比較,便不難看出它們的區別所在。由於兩區域自然環境與歷史環境的不同,使兩地間流布的滿族民間文學作品,無論是在內容、風格上,還是在作品表現出來的民族氣質、心理結構、民俗風情及審美情趣上,都較少有相同之處,更多的是別如霄壤。這方面的例證不勝枚舉。如白山黑水是滿民族的發祥地,因此那裡流傳有天神創世神話、自然神話、族源神話、祖先創業神話、圖騰崇拜神話及保存在薩滿神諭中的薩滿教女神神話等;而承德是清朝建立後滿族新興的遷徙地,一些滿族原始神話、祖先創業神話在這裡可以說一篇也找不到。又比如同為滿族歷史人物傳說,東北區域內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以阿骨打、努爾哈赤、薩布素、紅羅女組成的著名四大傳說,而承德區域內幾乎是康乾二帝的天下。因為承德自成為清代第二個政治及文化中心後,康乾二帝每年都在這裡頤養或處理朝政,許多歷史事件發生在這裡,諸多王公大臣、名太監、文化名人等也屢屢來承伴君,因此,康乾二帝的傳說成為承德傳說的最大亮點。
是否可以這樣說,承德地區流傳的滿族民間敘事作品介於滿族與漢族作品之間,在長期的流變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具的特色。
特色之一,承德清代傳說普遍帶有較強的政治性。承德是清康熙皇帝以“肄武綏遠”取代修築長城策略的實施地,由此木蘭秋獮制度的實施及在避暑山莊外圍建構的呈眾星捧月態勢的寺廟群便有了較強的政治色彩。為了多民族的統一和疆土的鞏固,康熙皇帝利用藏傳佛教籠絡各少數民族上層,而處於京畿之地的承德與木蘭圍場便成為“諸藩來覲,瞻禮亦便”的理想之地。正因為有著這樣的政治背景,這一時期產生的清代傳說便也帶有較強的政治色彩。比如承德流傳的一些講述滿蒙聯姻的傳說,這是其他地方沒有的。這一特點還可以在與東北滿族圍獵故事的比較中顯現出來。圍獵故事在東北及承德區域內都有,但內容卻不同。東北區域內的圍獵故事多以平民獵手為主人公,講述他們憑藉多年圍獵經驗對付棕熊、降服惡虎或捕鹿射貂。承德也有以射熊、殪虎、圍鹿為內容的圍獵故事,但這裡的主人公不是平民而是皇帝及外藩王公等。因為這裡的圍獵地已不再是族人的生息地,而是清朝政府撫慰團結各少數民族首領的政治舞台。又比如東北的四大人物傳說以歌頌為主,康乾二帝的傳說則是功過參半。因為康乾二帝雖然創建了康乾盛世,但他們的文治武功是勞動人民付出巨大代價換來的。避暑山莊、外八廟的磚瓦中堆積著無數勞動人民的屍骨,每一座建築都充斥著人民的怨聲。清朝政府與勞動人民的階級對抗在口傳文學中有著鮮明的體現。
特色之二,“宮廷文化”對承德清代傳說產生了重大影響。如果說東北區域內的清前史時期的滿族傳說突出體現的是滿民族的尚武精神,那么承德區域內的清代傳說則突出體現了滿民族的尚文精神。滿民族是一個善於接受新事物的民族。清入關後,作為統治階級的滿民族積極吸收漢民族的雅文化,“清朝三百年間,滿族下層末吏小官至上層皇親貴胄間,興起詩詞唱和,寫文作賦之風氣,王公大臣乃至七品縣令以爭先出版自己的詩文集而引以為榮,康乾二帝更是身先事卒,堪稱此風之楷模”。此風氣也影響到了民間,這一時期流傳出許多君臣之間、君民之間作詩聯對的傳說,成為清代傳說中的特殊類別,而且這類傳說唯承德最多。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清代共十帝,但此類傳說只限於康乾二帝。究其原因,除了上面說到的康乾二帝身先事卒學習漢文化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康乾二帝本身學識淵博,寫下大量詩文,並喜歡到處題詩做對。其實,君臣聯對中的“臣”也只限於劉墉父子、紀曉嵐、和珅四個人。為什麼他們四個人的名字頻頻出現在這一類傳說中?因為這四個人都官至大學士,學識淵博,並常在乾隆帝身邊走動,紀曉嵐還曾在避暑山莊“文津閣”編纂《四庫全書》。
另外,承德流傳的這一類聯對傳說可謂雅俗共賞,其中不泛佳作,如“熱河泉畔看熱河,始知熱河泉中出”,“煙雨樓頭觀煙雨,頓覺煙雨樓邊生”;又如“蛙鼓螢燈蚯蚓笛,荒村夜夜元宵”,“鶯歌蝶舞鷓鶘詞,香陌年年上巳”,等等。這些聯對從內容上看,產生地是承德無疑,但真正的作者是誰已無從考證。也許真的就出自乾隆君臣之口,後又從宮中流至民間。也有可能是一些讀書人或下層末吏小官的唱和,後流傳開去,成為口傳文學的一部分。這或者也可以印證,口傳文學的創作者不僅僅是普通勞動人民,也有知識分子。
特色之三,承德地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還表現在長城傳說故事中。悠久的長城文化千百年來影響著這偉大巨龍跨越的十六個省市、自治區。承德地區長城遺存較多,全區八縣便有五縣留有長城遺址。灤平縣境內的金山嶺長城獨具特色,尤為壯觀,近年來更被開發為旅遊勝地。而流傳於承德區域內的長城傳說故事在其內容上較其他區域也寬泛、豐富得多。除有與全國流傳較廣的“孟姜女尋夫”類同篇外,更多的是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作品,可概括為三種類型:其一,為駐守邊關的愛國將士樹下千古傳唱的口碑;其二,通過再現長城建築工藝之精華,歌頌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力;其三,傾訴修城將士及人民的勞役之苦。這些傳承下來的長城傳說故事彌足珍貴,為我們後人留下了一幅幅豐富多彩的長城歷史文化圖景。
總之,流傳在承德這塊土地上的口傳文學是極其豐富的。這些神話、故事、傳說、笑話,從政治、文化、人物、民俗等各個角度,全方位地記錄下這片土地豐富的根脈和濃郁的文化風情。並教育和感染著一代代人,通過口頭傳承的源流,領略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民間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