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辦教育供給與需求的經濟學分析

《中國民辦教育供給與需求的經濟學分析》內容簡介:2005年秋,宋光輝同志成為我指導的博士生,當時他已在西南財經大學任教。宋光輝是我指導過的博士生中比較特別的一位,雖然他一直在高校工作,但有在偏遠山區(四川省甘孜州)支教和國家教育部借調工作的經歷,對中國教育界的現狀比較熟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民辦教育供給與需求的經濟學分析
  • 出版社: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 頁數:198頁
  • 開本:16
  • 作者:宋光輝
  • 出版日期:2010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11386003, 978781138600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民辦教育供給與需求的經濟學分析》是由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宋光輝,教育學學士、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教育經濟學,近年來在《管理世界》、《世界經濟》等刊物發表多篇論文。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各一項。2005年破格晉升副教授。

圖書目錄

1.導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國家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1.1.2 家庭對教育存在超額需求和差異化需求
1.1.3 競爭是提升教育體系效率的有效途徑
1.2 研究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3 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結構安排
1.4 研究的創新及下一步研究的問題

2.中國民辦教育發展的簡要回顧
2.1 政府對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的偏好
2.2 新中國成立以來民辦教育發展簡史
2.2.1 新中國成立初期私立教育的現狀:資金和生源的雙重約束
2.2.2 私立教育的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的一種合理選擇
2.2.3 改革開放以來民辦教育的發展:人民民眾需求推動制度變革
2.3 經驗與教訓
2.3.1 教育政策的制定要遵循教育規律
2.3.2 對民辦教育地位和作用的態度是決定民辦教育發展規模的最為根本的因素
2.3.3 民辦教育法律的健全和落實是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保障

3.文獻述評與相關概念界定
3.1 文獻述評
3.1.1 私立教育發展的基本動因:家庭的差異化需求和超額需求
3.1.2 私立教育發展的引致動因:對經濟成長和收入公平作用的評判
3.1.3 私立教育發展的績效動因:來自私立教育的競爭效應
3.1.4 啟示
3.2 需求、教育需求與民辦教育需求——簡要概念辨析
3.3 教育需求:簡要的模型分析
3.3.1 教育需求的基本模型
3.3.2 模型的擴展之一:允許借貸的模型
3.3.3 模型的擴展之二:考慮投資和消費效應
3.3.4 模型的擴展之三:私立教育和公辦教育的選擇

4 政府對教育的供給不足:來自三級政府的實證分析
4.1 財政分權與教育供給責任:一個理論背景
4.1.1 中國財政分權體制的形成
4.1.2 財政分權對政府公共品供給的影響70’
4.1.3 各層次教育供給責任的演進
4.2 變數選取與實證分析
4.2.1 變數選取
4.2.2 基於縣級政府教育支出比例影響因素的分析
4.2.3 基於省級政府教育支出比例影響因素的分析
4.2.4 基於中央政府教育支出比例影響因素的分析gO
4.3 進一步的討論和簡要建議
4.3.1 各級政府的教育責任履行情況不同
4.3.2 財權分權對於省級政府和中央政府教育支出比例的影響並不一致
4.3.3 經濟成長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在不同級政府表現並不一致
4.3.4 其他相關變數的討論
4.3.5 簡要政策建議

5 家庭對民辦教育的需求:超額需求或差異化需求
5.1 引言
5.2 實證研究方法
5.2.1 分析技術
5.2.2 中國不同層次民辦教育需求的類型
5.3 變數處理與實證分析結果
5.3.1 變數選取的依據
5.3.2 變數來源及描述
5.3.3 面板數據分析
5.4 結論和研究局限
5.4.1 結論1
5.4.2 研究局限

6 民辦教育的競爭效應:基於中國的理論與實證
6.1 引言
6.2 簡要文獻綜述
6.2.1 民辦學校的進入對公辦學校效率的影響難以得出肯定結論
6.2.2 “擇校費”引起的關注和“教育券”在中國的實踐
6.3 一個簡單的局部均衡模型
6.3.1 模型基本界定
6.3.2 為何民辦學校主要招收高收入家庭的子女
6.3.3 對就讀民辦學校的家庭發放“教育券”
6.4 實證分析
6.4.1 在允許公辦學校收取擇校費的前提下,民辦學校無多
大生存空間,且就讀民辦學校的學生主要來自於高收入家庭
6.4.2 政府增加生均財政撥款,公辦學校的辦學效率將會降低
6.5 結論、建議與研究局限
……
7 培育和促進民辦教育需求的制度分析
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撰寫本書的過程就是對教育發展、民辦教育發展認識不斷加深的過程。在即將完成寫作之時,越發感覺到學術界對中國民辦教育發展的研究還遠遠不夠。本書從三個視角研究了推動民辦教育發展的動因,通過理論和實證兩方面的探索,探尋推動民辦教育發展的力量,以期為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的協調發展提供更好的理論支撐。
結合本書的分析,下一步研究需要主要關注的問題包括:微觀家庭層面教育需求的實證分析,這需要大量的數據收集和整理;如何設計運行良好的制度,從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等角度出發,推進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的協調發展;如何建立民辦教育進入對公辦教育影響的一般均衡模型。

序言

2005年秋,宋光輝同志成為我指導的博士生,當時他已在西南財經大學任教。宋光輝是我指導過的博士生中比較特別的一位,雖然他一直在高校工作,但有在偏遠山區(四川省甘孜州)支教和國家教育部借調工作的經歷,對中國教育界的現狀比較熟悉。
在我國,教育經濟學的研究力量一般來自於兩個方面:一部分是師範大學具有教育背景的教師,另一部分是其他院校從事經濟學研究的教師。在研究範式上也各有側重,總體來看,發揮不同學科的長處,進行綜合研究比較合適。宋光輝本科所學專業為教育學,碩士和博士所學專業為經濟學,具備了這兩種教育背景,我認為他從事教育經濟學的研究應該具有比較優勢。一方面,他對教育問題具有較好的洞察力,能夠發現並選擇有價值的教育問題;另一方面,他又能夠較好地運用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和工具去研究這些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