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俗通志:喪葬志

中國民俗通志:喪葬志

如何構建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中華文明,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歷史責任。而其基石就是綿延幾千年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與民族意識所融合的民俗。 本書為“中國民俗通志”之喪葬志,由齊濤擔任主編,中國民俗學界老中青三代學者積數年之功精心編纂,具有資料真實可靠、文筆簡潔流暢、敘述清楚明白、結構合理、圖文並茂的特點。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民俗通志:喪葬志
  •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 頁數:411頁
  • ISBN:7532852148
  • 作者:石奕龍
  •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1日
  • 開本:16開
圖書目錄,文摘,

圖書目錄

總序/1
概說/1
一、葬禮習俗之由來/1
二、喪葬習俗的變遷/3
三、葬俗研究的回顧/7
四、葬俗志的敘事範圍/13
第一章 葬式/17
第一節 入土為安的土葬/17
一、歷史上的土葬/17
二、近現代的土葬/19
第二節 地仙之宅的崖葬/26
一、懸棺葬/26
二、崖洞葬/30
三、崖墩葬/32
第三節 登遐升天的火葬/33
一、歷史上的火葬/33
二、近現代的火葬/35
第四節 魂魄逐流的水葬/38
一、直接水葬/38
二、間接水葬/40
第五節 通天之路的樹葬/41
一、歷史上的樹葬/41
二、近現代的樹葬/42
第六節 奉獻有形自我而升天的天葬/46
一、歷史上天葬的分布/47
二、天葬的葬法/48
第七節 釋家涅檠的塔葬/53
第二章 葬法與墳墓形制/58
第一節 葬法/58
一、一次葬/58
二、二次葬/63
三、仰身直肢葬/73
四、俯身葬/75
五、屈肢葬/78
六、側身葬/81
七、千奇百怪的其他葬法/83
第二節 墳墓的形制/84
一、土堆墳/85
二、椅子墳/89
三、龜殼墓/91
四、洞室墓/95
五、其他墳墓形式/96
第三章 彌留、臨終之習俗/99
第一節 預備後事/99
一、準備壽木/99
二、預製衣衾/108
三、預備喪葬儀式的用品/111
四、事先營造佳城/113
第二節 病篤/115
一、落炕與彌留/116
二、搬鋪、打廳邊/118
三、臨終前之更衣/122
四、換床/125
第三節 送終/127
第四章 初終之習俗/131
第一節 倒頭瑣俗/131
第二節 開殃榜/141
第三節 報喪及訃聞/146
一、報喪/146
二、訃聞/149
三、報廟/154
第四節 初終的其他瑣俗/157
一、選材與選墓地/157
二、遮神與布置帷堂/160
三、守鋪期間瑣俗/163
第五章 成服與喪服/167
第一節 變服與成服/167
一、初終之服/167
二、成服儀式/169
三、居喪期的禁忌/174
第二節 五服制度/177
一、五服的式樣/1 77
二、服喪的期限/180
第三節 各地的喪服/184
一、北方各地的喪服/184
二、西南各地的喪服/191
三、南方各地的喪服/193
第六章 棺殮與停柩/210
第一節 轉空或迎壽/210
第二節 入殮前瑣俗/212
一、哭路頭與接外祖/212
二、買水或乞水/213
三、沐浴淨身/215
四、換壽衣小殮/217
五、辭生/220
六、乞手尾錢/221
第三節 大殮/222
第四節 蓋棺封釘、停殯/233
一、封釘/233
二、停靈暫厝/238
第七章 守靈期諸俗/244
第一節 布置靈堂/244
第二節 守靈期間瑣俗/250
一、守靈/250
二、守靈期間的探喪與弔唁/253
三、守靈期間的祭奠儀式/255
第三節 接三、送三/260
第四節 做七、出殃/271
一、做七/271
二、出殃、避煞/281
第八章 奠吊諸俗/285
第一節 做道場與做佛事/285
一、開路/285
二、五花八門的做功德/287
第二節 搭建棚彩/299
第三節 成主儀式/305
第四節 開弔、受吊諸俗/311
第九章 發引、出殯/396
第一節 發引行列/326
第二節 出殯前諸俗/330
一、啟殯與辭靈/331
二、出堂,轉柩/333
三、升槓與就輿/335
第三節 出殯前的家奠與公奠/336
一、家奠儀式/337
二、公奠儀式/339
第四節 起靈出殯/343
第五節 殯途諸俗/347
一、出殯/347
二、路奠與路祭/356
第六節 下葬/358
第十章 葬後的守孝與祭祀/371
第一節 返主安靈與其他習俗/371
第二節 戴孝與守孝/377
第三節 圓墳、巡山/381
第四節 做百日/385
第五節 周年祭/390
一、周年祭/390
二、二周年祭/392
第六節 三周年祭與除靈、脫孝/394
第七節 做忌和其他祭祀/398
參考書目/406
後記/410

文摘

書摘
(二)二次葬的土葬
二次葬的土葬指的是在第二次安葬時使用人土為安的形式,根據其所葬
內容的不同,可以分成撿骨土葬與骨灰土葬兩種。
1.撿骨土葬
撿骨土葬也稱“撿骨葬”、“洗骨葬”、“拾骨葬”,是指把一次葬留
下的遺骨重新再進行第二次土葬。中國許多民族都使用這種形式的土葬,尤
其是南方各民族,而且歷史悠久。如《墨子·節葬》就曾記載“楚之南有啖
人國者,其親戚死,朽其肉而棄之,然後埋其骨”。在近現代,這種類型的
葬法仍很普遍,有的是在第一次土葬後,撿骨、洗骨,再進行第二次土葬,
有的則是把樹葬等遺留下來的遺骨進行二次土葬。
在中國北方,有些民族在第一次埋葬時往往採用樹葬形式,當屍肉腐爛
後,他們還得將從樹上落下的骨骼再一次埋葬,這後者常使用土葬形式。如
清代有的仍留在關外老家的滿族還有風葬之俗,“東北邊境人死,以芻草裹
屍,懸之於樹。俟其將腐,解下,敷以碎石,薄掩之,如其軀幹之長短。”
。赫哲、鄂倫春族也如此,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說,鄂倫春人死後先
樹葬,“待皮肉腐爛,骨墜下,然後拾起埋入土中”。赫哲人“死以錦片裹
屍下棺,以木架插於野,置棺木架上,俟棺木將朽乃入土武擔
在南方,有些民族是先土葬幾年後,再將遺骨取出,用水洗刷後,再重
新土葬。如清代雲貴的有些民族,在死者埋葬數年後,“發墓開棺,取枯骨
刷洗,以白為度,用布裹骨復埋”。。清代普馬人“不論男女,俱埋於掌房
之下常行走處。每日以滾水澆之,俟腐取出,以肉另葬,骨刷洗淨,用緞帶
盛之”,“藏於家,三年乃葬”。有的地方這種洗骨再葬的形式也會重複幾
次,如清末的“六額子”,“人死年余,延親族祭墓,發冢開棺,取骨洗刷
令白,以布裹之。復埋三年,仍開洗如前,如此者三次乃已。
閩粵台三地的閩南、客家、廣府人多有這種撿骨葬的風俗。當他們決定
撿骨再葬後,通常需請風水先生擇日發墓開棺,並請風水先生或土公(專門
處理喪事的人)來撿骨,先把骨殖按人形排在鋪於墓埕上的草蓆中,用朱筆
點過,以串其“神”。而後從腳部開始,依人骨順序把骨骼一一放進“皇金
瓮”中,並在瓮蓋內寫上該死者的生卒年月等,或寫上死者的姓名等,再擇
日選地,重新埋葬。而在未找到“風水寶地”安葬前,往往把“皇金瓮”寄
於他處。(圖4)
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也有撿骨再葬之俗,如土家族“其死喪之紀,雖無
被發袒踴,亦知號叫哭泣。始死,即出屍中庭,不留室內。殮畢,送至山中
,以十三年為限;選擇吉日,改於小棺,謂之拾骨。拾骨必須女婿,蠻重女
婿,故以委之。拾骨者除肉取骨,棄小取大”。壯族也如此,壯族通常在埋
葬三年後撿骨,撿骨時,請“師公”在旁念經,由死者的子女撿骨、洗骨,
裝人金壇,再葬在他們所選擇的龍脈寶地里。
P23-2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