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偵-6偵察機

中國殲偵-6偵察機

中國殲偵-6偵察機是中國自主生產的第一代超音速戰機,從1964年首架交付使用,到1986年停產,曾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實戰中擊落敵機最多的國產噴氣式超音速戰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殲偵-6偵察機
  • 航程:1390千米,帶副油箱2200千米
  • 機載武器:3門航炮、空空飛彈、炸彈等
  • 最大掛彈重量:1950千克
  • 最大起飛重量:8824千克
  • 作戰半徑:400-600千米
  • 空重:5447千克
  • 翼展:9.04米
  • 機高:3.89米
  • 乘員:1人
  • 類型:單座雙發超聲速偵查機
技術參數,簡介,身世,戰功,性能,歸宿,改造歷史,

技術參數

航程:1390千米,帶副油箱2200千米
機載武器:3門航炮、空空飛彈、炸彈等
最大掛彈重量:195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8824千克
作戰半徑:400-600千米
空重:5447千克
翼展:9.04米
機高:3.89米
乘員:1人
類型:單座雙發超聲速偵查機
尺寸:翼展9.04米,機長(帶空速管)14.64米,(不帶空速管)12.54米,機高3.885米,機翼面積25.0平方米
重量:最大起飛重量8824千克,正常起飛重量(無外掛)7400千克,正常著陸重量5950千克,空機重量5447千克,燃油重量(機內)1800千克,正常載重1953千克,最大載重3377千克
動力裝置:裝2台的渦噴-6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2600千克,加力推力3250千克
性能:最大平飛速度(高度10000米)1440千米/小時,最大平飛馬赫數(高度11000米)1.34,實用升限17500到17900米,最大航程(帶1140升副油箱)1780千米
武器裝備:固定武器為2門30毫米口徑的航炮,分別安裝在左、右機翼根部。

簡介

從1964年殲-6交付空軍使用到1986年停產,殲-6屢立戰功,成為中國軍隊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初的主力戰鬥機。殲-6戰機是我國自主生產的第一代超音速戰機,從1964年首架交付使用,到1986年停產,曾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實戰中擊落敵機最多的國產噴氣式超音速戰機。殲-6飛機採用頭部進氣,後掠翼,正常式布局,具有尺寸少、重量輕、推重比大、機動性好等特點,適用於近距離空戰格鬥,除裝備中國的空軍和海軍外,還向國外出口。
中國殲偵-6偵察機
殲-6飛機是中國自主生產的第一代超音速戰鬥機。殲-6飛機有F-6Ⅰ、F-6Ⅱ、F-6Ⅲ、FT-6(殲教六)、F-6甲等多種改型。
從1964年交付空軍使用到1986年停產,殲-6飛機共生產4000多架,曾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序列中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實戰中擊落敵機最多的國產噴氣式超音速戰鬥機,僅1964年至1968年,就擊落擊傷20多架各型敵機,創造了全勝而無一損傷的紀錄。2006年8月,殲-6飛機整建制退出作戰序列。

身世

殲-6型戰機是中國沈飛工業公司製造的單座雙發超音速戰鬥機,主要用於國土防空和奪取前線局部制空權,也可執行一定的對地攻擊任務。殲-6是根據前蘇聯米格-19仿製和發展的,1958年初開始研製,1960年投入首批生產,1964年首批殲-6戰鬥機交付中國空軍使用。
有空軍軍事專家曾撰文稱,由於西方全面技術封鎖和禁運,在整個國家實力和航空工業基礎全面落後於世界的形勢下,新中國利用蘇聯的技術援助,採取“克隆”仿製的捷徑,迅速趕上世界空軍的發展步伐。
殲-6的問世,使中國主戰飛機的性能與美、蘇等國的差距縮短為8年左右,而與其他歐洲國家處於同一水平線上。
中國殲偵-6偵察機

戰功

1.75萬米高空擊落美偵察機
中國殲偵-6偵察機
上世紀60年代,空軍部隊曾喊出“殲-6萬歲”的口號,當時,飛行員能夠飛上殲-6是非常自豪的。全空軍普及殲-6成了那個時代的進步標誌和現象。
1964年11月15日,雷達發現海南島陵水以東170公里處有一架無人機。中國軍飛行員徐開通駕駛殲-6起飛攔截。殲-6躍升至1.75萬米高空,與無人機基本處於同一高度,當距離敵機230米時,徐開通第三次開火,炮彈穿透敵機,“火蜂”偵察機爆炸起火。
打無人機的難度是高度大不好打。而正是飛行員和殲-6一起創造了中國空軍首次擊落美國高空無人駕駛偵察機,這也創造了戰鬥機首次在平流層擊落飛機的紀錄。

性能

得到國際認可首次出口國外
1967年6月26日,海南島文昌縣附近上空發現1架美F-4C戰鬥機。飛行員王桂書和呂紀良駕駛兩架殲-6起飛,在高空巡邏待戰。F-4C是典型的第二代戰鬥機,綽號“鬼怪”,是當時美軍主力戰機。後來在距離“鬼怪”250米時,王桂書三炮齊發,將F-4C右水平尾翼打掉,緊接著趕到的呂紀良再次三炮齊發,將F-4C肢解。
據不完全統計,從1964年到1970年,空軍、海軍航空兵共擊落20架美制無人機,其中11架是殲-6的傑作。
中國產殲-6飛機良好的性能得到了其他國家的認可。公開資料顯示,1979年5月,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和埃及空軍簽訂契約,向埃及出口殲-6型飛機44架、殲教6飛機6架等飛機和設備,總成交額為1.67億美元。這是中國航空工業第一次向國外出口飛機。

歸宿

可改裝為無人攻擊機或靶機
國際試飛員、軍事理論專家徐勇凌認為,這幾年殲-6已在做漸進性退出,這次完全退出也是很自然的。中國空軍裝備的殲-6作戰飛機在2005年已開始大規模退役,但殲-6系列飛機在空軍訓練、教學中發揮作用。
在外國也是將大量的老款飛機保留在訓練的一線,這樣不僅成本低,而且還能保持訓練飛行員技術,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的。現在殲-6停飛,是因為生產線也已經停產,殲-6的配件也已經停止生產,所以如果還繼續作為教練機,成本反而會高,“現在停飛正是恰逢其時。”
對於殲-6的再利用,一部分可以封存,也可拆解進行金屬回收,此外可進博物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專家認為,殲-6低空性能良好,可以改裝成無人攻擊機或者改裝成靶機,這樣無人機可以在戰時對敵人空防造成壓力。靶機則可以提高飛行員的實戰能力。

改造歷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成立之後,首先從蘇聯接收了少量偵察機,但數量遠遠不夠,1951年11月2日,4架米格-15對朝鮮西海岸的椴島、炭島和大小和島進行了志願軍空軍第一次航空照相偵察任務。米格-15比斯裝備部隊後,原有的米格-15逐步轉用作偵察機和航空學校的訓練飛機,空軍修理工廠也參與了部分米格-15改作偵察機的工作。這些米格-15偵察機是我空軍偵察機部隊的主力型號,但在超聲速飛機大批裝備之後,該機的性能已經不能滿足作戰需要。
根據部隊急需超聲速偵察機的要求,112廠於1966年開始改裝殲-6偵察機,1967年2月開始改裝試製。1967年3月20日,空軍司令部、三機部發出《關於殲-6型偵察機改裝要求的通知》。
1967年4月,設計所開始對殲-6標準型飛機改偵察機進行射擊,當時的代號為“J-6C”。具體改裝方案是:裝一部帶搖擺架的航甲13-40相機和3部航甲11-10相機,用於晝間中低空偵察。該機1967年5月投產,當年試飛成功。至1972年共生產49架。
1969年10月30日,空軍司令部組織研究提出在殲-6Ⅱ(工廠製造編號4860號機)的基礎上裝航甲15-60高空臥式相機方案,改裝高空偵察機J-6CⅠ,航甲15-60相機是在我國擊落U-2偵察機之後,根據殘骸中的相機仿製的,具有焦距長、菲林數量多、重量輕、拍攝面積大等特點。改型後的飛機於1971年4月2日首飛成功,試飛員劉建凡,隨後該機交付部隊使用。
1973年3月,空軍再次要求改裝殲-6飛機為偵察機,使之成為既能安裝高空照相艙,又能安裝中低空照相艙和夜間紅外照相艙的多用偵察機,代號J-6CⅡ。該機在高空照相艙內安裝1部航甲15-60相機,中低空照相艙內安裝1部帶搖擺架的航甲13-40相機和3部航甲11-10相機。J-6CⅡ共製造了3架樣機,1975年改制完畢,1月26日首架樣機6058號試飛成功,試飛員陳權。
J-6CⅡ試飛成功之後,雖然飛機平台已經滿足需要,但相機性能不足。1975年空軍司令部提出以新研製的航甲18-7相機替代航甲11-10相機,以提高低空照相偵察能力。
1976年4月,在偵4團配合下將一架已經設計定型的樣機繼續修改,4月2日進行設計定型試飛,7月23日試飛完成。試飛結果表明,飛機的飛行性能與殲-6飛機基本一致,飛行高度10000米時最大平飛速度1440千米/小時,馬赫數1.34,帶1140升副油箱最大航程可達1780千米;各種相機工作正常,滿足偵察任務需要。11月17日,完成了照相艙和前機身連線部位的強度靜力試驗。11月23日通過了設計定型技術鑑定。
1976年12月18日,航定委批准殲偵-6飛機設計定型,並正式命名為“殲擊偵察6型飛機”,簡稱殲偵-6。
殲偵-6飛機拍攝的圖像質量較好,拍攝寬度為飛行高度的1.3~2.6倍,長度為飛行高度的46~63倍。
殲偵-6飛機的結構、系統和基本設備與殲-6飛機基本相同,取消前機身航炮,將5A至9框下部的設備艙和機炮艙改為照相艙,可分別安裝高空、中低空和紅外照相艙。殲偵-6飛機不帶通用梁,只掛2個火箭發射器,另外配裝WL-5A無線電羅盤、XS-6信標接收機、WG-3無線電高度表。電氣設備中換用15XYG-45銀鋅蓄電池、SZLD-6氙光著陸燈。
1982年2月,首批3架交付部隊試用。交付部隊的殲偵-6飛機是按照可攜帶高空和低空兩種偵察照相艙狀態定型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