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服裝、染織、刺繡辭典

中國歷代服裝、染織、刺繡辭典

《中國歷代服裝、染織、刺繡辭典》是2011年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山。本書對中國歷代的服裝,刺繡,染織等進行盤點,並加以解釋。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歷代服裝、染織、刺繡辭典
  • ISBN:9787534438127
  • 頁數: 591頁
  • 出版社:江蘇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8月1日
  • 裝幀:精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服裝,在人類生活中,有護體、禦寒、遮羞、族別和標識等諸多作用。
當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後,服裝與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宗教習俗等緊密關聯,反映在服裝上的種種尊卑等級,上可兼下,下不得僭上。服裝因地域氣候等差異,其材質、款式、色澤和紋飾等,各不相同。我國南方的服裝較寬鬆,多淡色;北方的服裝較窄緊,多深色。南方海邊漁民多赤足;北方草原牧民多穿馬靴。這與氣候條件有密切關係。但服裝的更迭與變化與社會條件的變更,有更大的關聯。
我國服裝,歷代不同,在演變中有傳承、有變易、有創新,形成了我國燦爛輝煌、豐富多彩的服飾文化,為之有“衣冠王國”之美譽。
1977年,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有紡磚和麻線等實物,骨盅上還刻有四條形象逼真的蠶紋,證實在7 000多年前,我國的先民已學會養蠶、紡線。絲綢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發明創造之一。我國很早就向西方輸出絲織品,古代希臘、羅馬人,稱中國為“賽里斯”——絲國。這條東起長安西至地中海沿岸的絲織物運輸通道,被稱為“絲綢之路”,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金橋,為中國文明書寫了輝煌的一頁。
殷商時期,已有平紋和菱形圖案的織物。西漢時,最有代表性的絲織品是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各種織花、繡花、圈絨錦、泥金印花和印花敷彩等織物。它們突出反映了2 000多年前我國絲織藝術的高水平。魏晉南北朝出現有緯線起花織錦,技藝更高。唐宋的緙絲工藝已相當成熟。元代的納石失織金錦,是這一時期的新創。妝花技術的發明,是明清絲織工藝的一大成就。北京定陵出土的明萬曆帝孔雀羽妝花紗龍袍匹料,代表了這一時期的最高水平。當時各少數民族的織物,有苗錦、壯錦、黎錦、傣錦、侗錦、瑤錦、土家錦、布依錦、高山錦和回回錦等,都各具特色,各有風采。
我國的刺繡,歷史之悠久,內容之豐富,針法之卓越多樣,藝術性之高超,堪稱無以倫比。獨步世界。
我國古代刺繡,是“絲綢之路”對外的主要商品之一,對文化交流曾做出過重大貢獻。
刺繡古稱“針黹”,因刺繡多是婦女所為,故民間習稱“女紅”。先秦主要是鎖繡,漢時已有平繡、貼繡和打子繡。以後新創有揖線繡、搶針繡、釘線繡、鋪紋繡、串珠繡和納繡等。至明清時期,各種針法齊備,“畫繡”“閨閣繡”尤為興盛,佳作迭出,藝術性極高;而各地方繡種,亦得到全面發展,相繼出現了顧繡、蘇繡、湘繡、蜀繡、粵繡、京繡、汴繡、魯繡、甌繡、苗繡、羌繡、侗繡、瑤繡和水族馬尾繡等諸多名繡,真是百花齊放,繁花似錦。 蘇繡、湘繡、蜀繡、粵繡,是我國的四大名繡。現技藝更日益精進,大師輩出,l9有創新,藝術水準已大大超越以前任何歷史時期,各繡種相互交流學習,傳承借鑑,爭奇鬥豔,美不勝收,在歷屆的國內外大展中,屢獲一等獎、金獎。很多精品,都作為國家禮品,贈送給各國元首,被視為珍品,享有崇高的國際聲譽。

目錄

彩圖
主編簡介
各部分撰稿人
凡例
類別目錄
分類目錄
正文
附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