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梅

中國梅

,原產中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梅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藥。果實可食、鹽漬或乾制,或熏製成烏梅入藥,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效。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梅花早已不僅僅是一種花卉,它已成為一定社會背景下人們精神追求的目標。它以廣闊、豐富、深邃的內涵,構成獨特的文化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梅
  • 外文名:CHINAMEI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薔薇科
  • 亞科:梅亞科
  • :梅
源於中國,踏雪尋梅,尋梅,詠梅,畫梅,賞梅,梅花精神,中國梅,中國梅子節,

源於中國

梅文化的起源
7000多年前,梅出現在中國西南、長江中游一帶,安徽、湖北等省山區以及四川等地。分布地域範圍較廣,北自黃河流域南側,南至廣東沿海,西起西藏波密,東達台灣島,共有18個省(市、區)有栽培種或野生種分布。
中國梅
魏晉以前人們對梅的認識都以食用為主,如殷商時《尚書·說命》中的“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又如《周禮·天官》記載的“饋食之籩,其實核撩。”核撩即為食用梅子的古稱。
梅文化的形成
“梅”文化之所以能夠伴隨中華文明延續至今,是從它傲雪凌霜、獨步早春的精神,以及從它錚錚鐵骨、浩氣凜然的獨特習性開始的。
中國梅
中國傳統文化中,梅花早已不僅僅是一種花卉,它已成為廣闊、豐富、深邃的人文精神,是在幾千年食用、培育、觀賞、研究中不斷追求和凝練的中華民族之魂。它讓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更加瑰麗,讓中華文明更加厚重與璀璨。
梅文化的發展
食用
3200多年前,梅子便為世人食用;
2400多年前,《書經》記載梅為生活調味品;
中國梅
公元210年,梅果便被醫書所記載(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
公元198年,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
公元5世紀,《食經》記載了醃梅加工方法;
元朝末年,酸梅湯廣為盛行。
《禮記》記載,古時梅子主要作為調味品而被人認識,因其酸味濃郁,便以酸梅代醋,所以在祭祀、烹調等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這一烹調習慣至今在雲南大理、麗江等地的白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的生活中仍在延續並頗具特色。
中國梅
隨著人們對青梅的認識加深,便不再局限用作調味品,慢慢演變成主食之一以及茶餘飯後的消遣美味。如,據傳因為古時候人們聊天說話乾渴便吃梅子以潤喉,即名曰“話梅”;又如,相傳春秋戰國時,女子蜜制青梅果,贈與遠征的郎君,以酸中帶甜滋味來表達相思之情,便有了蜜餞的發明。
藥用
在中國古代,醫者對梅藥用價值的研究可謂達到極致,幾乎所有醫書典籍均有記載,梅才更加被人讚賞與熟知。
如《神農本草經》首先指出梅的藥用價值: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
中國梅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道:“梅,血分之果,健胃、斂肺、溫脾、止血涌痰、消腫解毒、生津止渴、治久嗽瀉痢……”
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更是記載了用梅花提取芳香油的方法。
觀賞
隨著梅在飲食和醫藥方面的廣泛套用和傳播,使梅伴隨著中國歷史而慢慢走進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當中,通過對梅的鑑賞成就了梅文化在巔峰之上的輝煌。
賞梅,已不在局限在眼眸中的梅之身形,而是幾千年來通過“梅”而延伸升華對梅的相惜、相嘆、相仿、相隨;所思、所想、所詠、所繪。
中國梅
觀賞梅花大致在漢初便已興起,《西京雜記》載: 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佳樹,有朱梅、胭脂梅。 西漢末年揚雄作《蜀都賦》云:“被以櫻梅、樹以木蘭。
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在1186年寫成了中國乃至世界上首部梅花的專著《梅譜》。
直到明清,賞梅仍興盛不衰,元明清乃至現當代,梅以冰中孕蕾、雪中競放的品格仍為無數文人志士所喜愛。
梅文化的傳播
影響世界
因為梅較高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以及不可取代的觀賞價值,隨著中國與世界的交流也得以走出國門。同漢文化一起,走進東亞的韓國、日本,以及南亞、東南亞各國,甚至歐美大陸。並慢慢發展成為各自獨特的梅文化而延續至今。
梅在日本的繁榮
在 唐朝 “開元盛世”背景下,約公元700多年的玄宗時,天朝上國的商船東渡, “烏梅”作為藥材漂洋過海,來到處於“奈良時期”的日本。
中國梅
在鄰國日本,自梅傳入就被日本人深深喜愛,逐漸成為現代日本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了現代,日本已將“梅”完全融入到飲食當中,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
通過日本人一代一代的改良、開發,梅已經成為了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在日本隆重的慶典和重要的節日中,梅都是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在日本的婚禮上,梅作為禮物饋贈給新娘來表達美好的祝福。在中元節的時候,正好是紀州南高梅臨近收穫時節。在此節日裡,是要務必吃梅乾的。
梅在中國的繼承與發揚
從未消失
雖然梅文化在現代並不像過去那樣處在舞台的中心,但是卻有如樹大根深的梅樹一樣植根於華夏這片沃土之中。從未消失,在不知不覺中仍在頌詠,仍在賞評,仍在食用。
中國梅
不可替代
也許梅在如日本等很多地方看似很有”梅味”,但是梅從出現到種植到食用再到賞鑒,在中國這塊土地上7000餘年的歷史是何其深遠和厚重,所積澱的底蘊是不可能被取代,也是不可能被複製的。

踏雪尋梅

尋梅

梅之江南
中國梅
於梅,江南算是家。在江南,時時處處烙有梅花的印記。婉轉動聽的黃梅戲在江南、細雨綿綿的梅雨時節在江南、給壽陽公主留下梅花妝的含章殿也在江南,江南因為有梅而更加妖嬈暖柔,梅也因為江南而更加韻度非凡。
梅之典籍
中國梅
關於梅的記載可謂浩瀚如煙海,從四書五經如《詩經》到醫學典籍如《本草綱目》,從史書如《史記》到小說傳記如《世說新語》《紅樓夢》,從畫譜如《圖繪寶鑑》到詩集如《詩經》,從百科全集如《四庫全書》到專寫梅的專著如《梅譜》……都有梅的身影,而且無不對梅讚賞有加,吐露芳華。
梅之故事
古代與梅有著不解之緣的大人物真是數不勝數,如孔子、朱元璋、李白、蘇軾、李清照……但其中曹操則不可不提,他和梅的故事仍婦孺皆知,津津樂道。
三國時曹操帶魏兵南下,在蕪湖含山行軍途中,天氣太熱,無水可飲,渴不堪言。曹丞相激勵將士說,前邊不遠有梅林,將士們聽說後,想起梅的酸味,口水禁不住淌了出來。也由此,“吳人謂梅子為曹公”,“望梅止渴”之成語亦由此而出。
中國梅
曹操“青梅煮酒”宴請劉備,問論天下英雄,沒有硝煙卻依然刀光劍影,高潮迭起、險象環生,讓今人都為劉皇叔捏了一把汗。好在劉備最終得以化險為夷,才成就了“青梅煮酒論英雄”的英雄佳話。
北宋處士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不娶無子,而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被傳為千古佳話。他的《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梅花的傳神寫照,膾炙人口,被譽為千古絕唱。(典出宋∙沈括∙《夢溪筆談》的卷十 ∙ 人事)

詠梅

畫梅

歲寒三友
歲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種植物。松竹梅合成的歲寒三友圖案是中國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築上常用的裝飾題材。同時歲寒三友還是中國畫的常見題材,畫作常以“三友圖”命名。
中國梅

四君子
梅蘭竹菊“四君子”題材始終伴隨著中國花鳥畫的發展。究其原因,這裡映襯出的不僅是由於“四君子”本身的自然屬性而呈現出的一種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種人格力量,一種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內涵注入到“四君子”之中,通過“四君子”寄託理想,實現自我價值觀念和人格追求,最終“四君子”成為古人托物言志,寓興自我,展示高潔品格的絕佳題材。
中國梅

賞梅

梅花三弄
中國梅
朱權編輯的《神奇秘譜》記載,《梅花三弄》最早是東晉時桓伊所奏的笛曲。後由笛曲改編為古琴曲,全曲表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此曲結構上採用循環再現的手法,重複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複都採用泛音奏法,故稱為《三弄》。因體現的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而被古今賦予更多美好,有了更多演繹。

梅花精神

梅花品質
梅花象徵了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精神品質,梅花精神是中華靈魂之體現,中華民族精神之象徵!梅花傲雪競放獨有的精神品質和深厚積澱的歷史文化遺存價值,受到世界各國人民喜愛與尊重!
中國梅
幾千年來,中國人已不再局限於眼眸中的梅之身形,而是通過“梅”延伸升華,對梅的相惜、相嘆、相仿、相隨,所思、所想、所詠、所繪。
無處不見其雅,無處不聞其香,無處不見其神。積澱成濃厚的中國梅文化,鑄成中華民族之魂。
梅具四德
初生蕊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
中國梅
梅花五瓣,象徵五福。梅花的第一瓣象徵著人類最渴望的和平,第二瓣象徵快樂,第三瓣象徵順利,第四瓣象徵長壽,第五瓣象徵幸運。它的存在是一種精神,它身體的任何一個部分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象徵意義,真正的做到“為自己代言”。
古人以梅讚美人
中國梅
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民歌中就以梅讚美人的品質。
《詩經》之《國風·秦風·終南》:
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顏如渥丹,其君也哉!終南何有?有紀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將將,壽考不亡。
此民歌主要是先秦時代(約西周時期)秦地漢族百姓讚頌秦公的君王之氣,表達了敬仰與讚嘆之情,而梅樹襯託了秦公的高雅脫俗品質!
四君子
梅,與蘭、竹、菊共稱為“四君子”。
清雅淡泊的品質,一直為世人所惜,是古人對一種人格力量、一種道德情操和文化內涵的理想寄託,以實現自我價值觀念和人格追求,成為一種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徵。
歲寒三友
梅與松、竹共稱為“歲寒三友”。
不畏嚴寒、經霜傲雪,迎寒而開,美麗絕俗,寒冬時節仍保持堅忍不拔的頑強的生命力,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徵,也藉以比喻忠貞的友誼。

中國梅

6月6日,第一屆中國梅產業發展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成功舉辦,大會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溜溜果園集團主辦,溜溜梅果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辦。
中國梅
出席本次會議的有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烘焙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蜜餞專業委員會、中國副食流通協會、安徽省農業委員會、安徽省食品工業協會、蕪湖市人民政府以及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等領導嘉賓,以及來自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台灣等國家與地區的青梅社團代表,國內知名梅產業加工企業、品牌商、合作夥伴以及青梅行業協會代表,國內著名的梅產業研究院校、知名梅產業研究機構代表及專家學者,知名經濟學者、企業家以及全國百餘家新聞媒體代表,共同見證和開啟“CHINA MEI中國梅”文化與產業發展的夢想之旅。
與會嘉賓、各界代表逾5000餘人就“CHINA MEI中國梅”文化歷史淵源、產業現狀,中國梅文化傳播,中國梅產業發展道路、品牌行銷等進行交流與討論;同時還開設了“中國梅產業對話論壇”,著名的中國梅文化研究學者、中國梅產業研究專家、中國經濟學者、中國梅產業知名企業家以及國際青梅社團組織等高端對話中國梅的當前形勢與未來發展等,大家一起共商中國梅文化及產業發展大家。
中國梅
第一屆中國梅產業發展大會是國內首次以“中國梅”產業名義舉辦的世界性行業大會,是中國梅行業交流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廣泛的一次盛會,為中國梅文化與中國食文化、世界食文化、世界經濟文化交流搭建起溝通的橋樑,讓世界認識中國梅、了解中國梅,CHINA MEI中國梅——讓世界共享“梅”好!對推動在中國梅發展史、促進及世界梅產業發展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中國梅子節

芒種有個風雅的習俗就是“煮梅”,這個習俗據說早在夏朝就有了。在江南,正月開花的梅樹結出的梅子,在這時剛好黃熟了,但梅子不能直接吃,如果直接吃,太酸,一般人吃不了。於是呢,古人就想出了各種煮梅的方法來祛除暑氣。芒種前後動手做,既飽口福,有很有風雅的形式感。歷史上比較出名的有三國時“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
中國梅
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淨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所以我們古代先人將其視為健康使者,慢慢就形成了“煮青梅”的習俗,以驅除疾病,帶來健康的福音,並將6月6日定為“梅子節”,在這一天開展“煮青梅”的活動,祭祀、感恩祖先與神靈,祈福親人安康!過梅子節的傳統,被後人一直延續至今。
會場5000人同做6.6手勢會場5000人同做6.6手勢
可以說,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食“梅”的文化一直伴隨著中華文明延續至今,所積澱的歷史底蘊是不可複製的。雖然現在它並不處在舞台的中心,但是卻有如樹大根深的梅樹一樣植根於華夏這片沃土之中,從未消失。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關注、去守護、去傳承“6.6中國梅子節”,讓它再次復興, 再次繁榮,再次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