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時期作家代際差別研究

本書從代際文化入手,以創作主體的精神建構與創作實踐作為考察依據,對中國新時期以來最為活躍的“50後”、“60後”、“70後”、“80後”等四個代際作家群體,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考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新時期作家代際差別研究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中國新時期作家代際差別研究》
洪治綱 著
人民出版社
2014年11月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從代際文化入手,以創作主體的精神建構與創作實踐作為考察依據,對中國新時期以來最為活躍的“50後”、“60後”、“70後”、“80後”等四個代際作家群體,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考察。通過實證性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到,中國新時期以來的文學發展已呈現出明確的代際差別。這些差別,不僅隱含了不同代際作家的文化啟蒙和成長記憶,還折射了他們各不相同的審美觀念和思維方式。正是這些代際差別的存在,共同建構了中國新時期以來日趨多元的文學格局。

作者簡介

洪治綱,男,1965年10月出生於安徽省東至縣。文學博士。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浙江省高等學校“錢江高級人才”特聘教授。
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與批評,曾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及評論300餘萬字。出版有《守望先鋒》、《余華評傳》、《無邊的遷徙》、《中國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研究》、《主體性的彌散》、《心靈的見證》、《邀約與重構》等個人專著十餘部,以及《國學大師經典文存》、《最新爭議小說選》、《年度中國短篇小說選》等個人編著三十餘部。
曾獲第四屆全國魯迅文學獎、首屆全國“馮牧文學獎·青年批評家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首屆“當代中國文學評論家獎”等多種文學獎項。

目錄

引論 文化視野中的代際差別
一 何謂代際差別
二 代際隔閡、代際衝突與代際交流
三 新時期作家的代際劃分及依據
四 群體的差異性與個體的獨特性
第一章 新時期作家代際差別的文化成因
一 童年記憶與群體成長的心理規約
二 集體記憶與作家主體的精神建構
三 社會變遷與代際觀念的更替
四 代際群體的文化焦慮
第二章 新時期作家代際差別的審美呈現之一
——“50後”作家群的審美追求
一 啟蒙主義的覺醒與變奏
二 宏大歷史的深層反思與重構
三 現實矛盾的緊密聚焦與質詢
四 傳統文化的現代反思與探析
五 理想主義的執著捍衛與張揚
六 現代主義的積極引鑒與襲用
第三章 新時期作家代際差別的審美呈現之二
——“60後”作家群的審美特質
一 成長視域中的荒誕記憶
二 理性審視下的弔詭人性
三 個體體驗中的生命感受
四 自由表達中的探索意識
第四章 新時期作家代際差別的審美呈現之三
——“70後”作家群的審美選擇
一 邊緣的生活與立場
二 日常生活的審美呈現
三 重構人類完整的生活
四 日常書寫的內在局限
第五章 新時期作家代際差別的審美呈現之四
——“80後”作家群的審美取向
一 經驗與超驗的多維度開拓
二 自由無拘的反自律書寫
三 消費時代的精神浮標
四 代際斷裂的文化之殤
第六章 新時期作家代際差別的積極作用
一 多元文化的互補與共生
二 主體意識的抗爭與彰顯
三 激活亞文化的內在潛力
第七章 新時期作家代際差別的消極影響
一 觀念更替中的代際對抗
二 “斷裂事件”與代際衝突
三 “韓白之爭”與代際斷裂
結語 代際文化的認同與交流
一 代際文化的認同與建構
二 代際交流與民族文化的承傳
三 代際整合與新世紀文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