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全2冊)

中國文學史(全2冊)

《中國文學史》2冊(精裝) 2005年11月由 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定價68元 ,是大家集體編寫,主要編輯是 章培恆駱玉明。分為第一編《先秦文學》、第二編《秦漢文學》、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第五編《宋代文學》、 第六編《元代文學》、 第七編《明代文學》、 第八編《清代文學》。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文學史》
  • 作者:章培恆 駱玉明
  • ISBN:9789860212204
  • 定價:NT800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內容介紹,前言,導論,目錄,

內容介紹

中國文學史(全2冊),ISBN:9789860212204,作者:本社

前言

自清末黃摩西撰寫《中國文學史》以來,已有許多同類著作出現。優秀的也為數不少。其中劉大傑先生的《中國文學發展史》、游國恩先生等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余冠英先生等編寫的《中國文學史》,長期作為大學文科的教材,影響尤為廣泛。這些書各有其成就和貢獻,因而深受稱道。但是,由於一則新的材料在不斷出現,再則人的認識在日益深化,時至今日,再寫一部能反映當前研究水平的中國文學史的任務,已提上議事日程。
於是,我們不自量力,作了一番也許是吃力不討好的嘗試,並將本書呈獻於讀者之前。
這是集體勞動的成果。由章培恆、駱玉明任主編,討論、決定全書的宗旨與基本觀點,經全體編寫者商討後,分頭執筆,寫出初稿。然而,編寫者對中國文學發展的看法只是大致近似,一涉及具體問題,意見互歧在所難免;至於不同的寫作者所撰各部分之間的不能緊密銜接,各章節分量的不均衡,文字風格的差別、更為意料中事。此類現象對於一部完整的著作當然很不相宜。是以又由駱玉明對全書進行編排整理,統一認識,貫串脈絡,修訂文字,而成為目前的這種樣子。因恐經過改動的有些章節中的提法與原寫作者已經或將要發表的論著中的見解發生矛盾,引起讀者對原寫作者的誤解,故於這些章節均添署駱玉明的姓名。
現將書中各部分的寫作者的姓名分別列後:
《導論》:章培恆。
第一編《先秦文學》:概說部分,王從仁、駱玉明;《詩經》部分,邵毅平;歷史散文、屈原與《楚辭》部分,王從仁、駱玉明;諸子散文部分,駱玉明。
第二編《秦漢文學》:邵毅平。
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駱玉明。
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概說部分,駱玉明;隋至盛唐詩歌與李白部分,鐘元凱;杜甫部分,駱玉明;中唐詩歌、古文運動、晚唐文學、唐五代詞部分,葛兆光;小說與講唱文學部分,李宗為。
第五編《宋代文學》:宋代文學部分,葛兆光;遼金文學部分,章培恆。
第六編《元代文學》:概說及散曲、詩文部分,陳建華;戲曲部分,馬美信、駱玉明;中短篇小說部分,章培恆;《水滸傳》與其他長篇小說部分,馬美信、駱玉明。
第七編《明代文學》:概說部分,駱玉明;明代前、中期詩文部分,陳建華;明代後期詩文、散曲與民歌部分,駱玉明;戲曲、小說部分,馬美信、駱玉明(黃毅參與了《西遊記》、湯顯祖、“三言二拍”的部分寫作)。
第八編《清代文學》:概說部分,李慶、駱玉明;小說部分,李慶;詩詞文部分,李慶、駱玉明;戲劇、彈詞、鼓詞與民歌部分及終章,駱玉明。
此書的編寫,獲得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的資助;華東師範大學徐中玉、郭豫適、齊森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鄧紹基研究員,復旦大學王水照教授在百忙中審讀了我們的原稿,賜予許多寶貴的指示。這都是我們衷心感謝的。
此書雖說是由我們集體編寫,但如果其中尚有若干可取之處,首先應歸功於為數眾多的先行者在本領域的長期辛勤的耕耘。書里吸取了海內外許多專家的研究成果,其已為學界所熟知的,不再一一註明出處,以省篇幅。謹在此一併致謝。

導論

研究中國文學史的任務,是清理並描述中國文學演變的過程,探討其發展規律。然而,文學是什麼?
一個耳熟能詳的定義:文學是以語言為工具的、對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根據唯物主義的原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而在被決定者身上,總是這樣或那樣地反映出決定者的特色;文學既屬於意識形態領域,說它是社會生活——社會存在的反映,自然是有道理的。至於文學之以語言為手段,其所顯示的是具體的形象而非抽象的概念,更是毋庸詞費的事。不過,在這定義中,其著重點應打在“社會生活的”“反映”上抑或“形象反映”上?或者,“對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本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根本不存在在何處打著重點的問題?
倘若應該在“社會生活的”“反映”上打著重點,那就意味著決定文學作品價值的首先是其反映社會生活的廣度與深度;倘若“對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本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那么,在反映社會生活的廣度與深度上有所欠缺的作品絕不是第一流的作品。
中國古代文學中的虛構之作,主要是小說和戲曲。戲曲本來自有其獨立的藝術特徵,並不是文學的一個部門,但是雜劇、南戲和傳奇(不包括後來那些以情節熱鬧取勝的傳奇)常把曲詞放在首位,而把情節放在次要的地位(情節常有所本,說明劇作家的獨創性實在彼而不在此;折子戲的經常上演,說明很多觀眾欣賞的重點在演員的唱做和曲詞本身),抒情性很強。所以,作為中國文學史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元、明和清代前期的戲曲,其所承擔的抒情的任務實不下於唐詩、宋詞,不過其所抒的不是作者自己的情而是劇中人的情。
中國古代小說所經歷的從不成熟到比較成熟的過程,大抵是這樣的:先是重情節,或將一些不應作為小說的成分的東西引入①,其後逐漸進到人物、情節並重,不適合於小說的成分也相應減少。在這過程中,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的具體情況並不一樣,但總的趨勢是一致的。被稱為“四大奇書”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詞話》是小說比較成熟時期的代表作,都已很注重人物描寫。《三國志通俗演義》在寫人物的成熟上雖不如其他三書,以致如魯迅所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中國小說史略》第十四篇:《元明傳來之講史(上)》)但它要想“顯劉備之長厚”,“狀諸葛之多智”,也正說明了它對人物描寫是重視的,只是這兩個人物寫得不算成功罷了;何況寫得成功的也有,關羽就是顯例,“義勇之概,時時如見”(同上)。“四大奇書”以後的《儒林外史》和《紅樓夢》更進而以寫人物為主,情節成了寫人物的材料(這種情況在《金瓶梅詞話》中已開始出現,但為數不多;在《儒林外史》和《紅樓夢》中則為常見現象)。
就文學作品來說,它要在自己那個時期里感動讀者,必須與當時的“歷史地發生了變化的人的本性”相適應,這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然而,如果它僅僅是或主要是與其中的那個時代所需要的、卻不符合“人類本性”的內容相適應,那么,在那個時代過去以後,它的魅力也就在很大程度上甚或全部消失;如果它較多地與其中符合“人類本性”的內容相適應,那么,在那個時代過去以後,它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動後世讀者的心。
因此,對一部作品的藝術成就進行歷史考察時,不能只看它在一時一地的感動讀者的程度,而要把眼光放得更為遠大。如同本文上節所說的:“越是能在漫長的世代、廣袤的地域,給予眾多讀者以巨大感動的,其成就也越高。”因為越是這樣的作品,其體現人類本性的成分也就越多、越濃烈,從而也才能夠與後代的人們、與生活在不同制度下的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我國文學史上的一系列這樣的作品,構成了我國文學發展的坐標。
就這意義上說,文學發展過程實在是與人性發展的過程同步的。
具體地探討人性演變的過程不是本文的任務。大抵說來,我國從先秦時期起,個人就被群體壓得喘不過氣來。孔子把“仁”看作是至高無上的準則,而他給“仁”所下的定義,一則說“克己復禮”(《論語·顏淵》),再則說“愛人”(《論語·顏淵》)。這不但意味著“復禮”與“愛人”是一致的,而且也意味著對“己”——個人——要“克”,對“人”——群體——要“愛”。“復禮”是否真等同於“愛人”為別一問題,從這裡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的一個結論則是:每個人都必須把自我——個人——作為克制的對象,這是維護群體利益——“復禮”——“愛人”的必不可少的前提。這與馬克思、恩格斯所引述的、“同19世紀英國和法國的共產主義”相“聯繫”的“18世紀的唯物主義”對人性的認識恰好相反。不過,這種觀點在我國並非孔子所首倡,它在這之前早已成為一種極有力量和影響的觀念。

目錄

第一編 先秦文學
第一章 《詩經》
第一節 《詩經》概貌
第二節 《詩經》的內容
第三節 《詩經》的特色和影響
第二章 歷史散文
第一節 《尚書》與《春秋》
第二節 《左傳》
第三節 《國語》
第四節 《戰國策》
第三章 諸子散文
第一節 孔丘與《論語》
第二節 墨翟與《墨子》
第三節 孟軻與《孟子》
第四節 莊周與《莊子》
第五節 荀況與《荀子》
第六節 韓非與《韓非子》
第四章 屈原與楚辭
第一節 楚文化和楚辭的形成
第二節 屈原的生平與作品
第三節 《離騷》和《九章》
第四節 《九歌》、《招魂》及《天問》
第五節 屈原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第六節 宋玉等其他楚辭作家
第二編 秦漢文學
概說
第一章 西漢前期至中期的詩賦與散文
第一節 楚歌的流行與早期的五、七言詩
第二節 辭賦的興盛
第三節 散文的變遷
第二章 司馬遷和《史記》
第一節 司馬遷的生平和他對歷史與社會的理解
第二節 《史記》的文學成就
第三節 《史記》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第三章 漢代樂府民歌
第一節 樂府的概況
第二節 漢樂府民歌的特色與文學成就
第三節 《陌上桑》與《孔雀東南飛》
第四章 西漢後期至東漢前期的詩賦與散文
第一節 五、七言詩的進展
第二節 辭賦的新特點和新題材
第三節 《漢書》與《論衡》
第五章 東漢中期至後期的詩賦與散文
第一節 批判性的政論散文
第二節 辭賦的轉變
第三節 以五言詩為主的文人詩歌的初步興盛
第三編 魏晉南北朝文學
概 說
第一章 魏晉詩文
第一節 建安詩文
第二節 正始詩文
第三節 西晉詩文
第四節 陶淵明及東晉詩文
第二章 南朝詩文與民歌
第一節 劉宋詩文
第二節 齊代詩文
第三節 梁代詩文
第四節 陳代詩文
第五節 南朝民歌
第三章 北朝詩文與民歌
第一節 北朝詩文
第二節 北朝民歌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小說
第一節 志怪小說
第二節 志人小說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
第一節 《典論·論文》與《文賦》
第二節 劉勰與《文心雕龍》
第三節 鐘嶸的《詩品》
第四節 蕭綱、蕭繹及其他
第四編 隋代五代文學
第一章 隋與初唐詩歌
第一節 隋代詩歌
第二節 初唐宮廷文人和律詩的完成
第三節 初唐四傑的崛起
第四節 陳子昂
第二章 盛唐詩歌與李白
第一節 張說張九齡
第二節 孟浩然王維
第三節 王昌齡李頎
第四節 高適岑參
第五節 李白
第三章 杜甫與中唐詩歌
第一節 杜甫
第二節 大曆、貞元間詩人
第三節 孟郊、韓愈及其周圍的詩人
第四節 元稹、白居易與新題樂府詩
第五節 劉禹錫柳宗元
第四章 古文運動
第一節 古文運動的興起
第二節 韓愈與古文運動
第三節 柳宗元與古文運動
第五章 唐代的小說與講唱文學
第一節 唐傳奇的興起
第二節 唐傳奇的發展過程
第三節 唐傳奇的地位和影響
第四節 唐代話本小說
第五節 講經文與變文
第六節 詞文和俗賦
第六章 晚唐詩文
第一節 杜牧與許渾
第二節 李商隱
第三節 晚唐前期的其他詩人
第四節 晚唐後期詩文的演變
第七章 唐五代詞
第一節 詞的起源與敦煌曲子詞
第二節 唐代文人詞的創作
第三節 西蜀詞人
第四節 南唐詞人與李煜
第五編 宋代文學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學
第一節 北宋初期詩歌的三大流派
第二節 北宋初期的詞
第三節 北宋初期的散文理論與創作
第二章 北宋中期的文學變革與蘇軾
第一節 道統文學觀的盛張
第二節 梅堯臣、蘇舜欽的詩
第三節 歐陽修與詩文變革的完成
第四節 王安石
第五節 北宋中期的詞
第六節 蘇軾
第三章 北宋後期文學
第一節 黃庭堅與江西詩派
第二節 北宋後期的詞
第四章 南宋初期文學
第一節 陳與義、曾幾等人的詩歌
第二節 南宋初期的詞
第三節 李清照
第五章 南宋中期文學
第一節 楊萬里與范成大
第二節 陸游
第三節 辛棄疾
第四節 辛棄疾周圍的詞人
第五節 朱熹的文論
第六章 南宋後期文學
第一節 南宋後期詞人
第二節 江湖詩人
第三節 嚴羽的《滄浪詩話》
第四節 文天祥及宋元之際的詩人
第七章 遼金文學的發展
第一節 遼的文學
第二節 金詩詞與元好問
第三節 《西廂記諸宮調》
第六編 元代文學
第一章 關漢卿與元代前期雜劇
第一節 元雜劇的興起
第二節 關漢卿和他的雜劇創作
第三節 王實甫與《西廂記》
第四節 白樸的雜劇
第五節 馬致遠的雜劇
第六節 《趙氏孤兒》、《李逵負荊》及其他
第二章 元後期雜劇
第一節 鄭光祖的雜劇
第二節 秦簡夫的雜劇
第三節 其他作家與作品
第三章 元代散曲
第一節 散曲的興起和特點
第二節 元代前期
第三節 元代後期
第四章 元代詩文
第一節 元代前期
第二節 元代中期
第三節 元代後期
第五章 元代南戲
第一節 南戲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 高明的《琵琶記》
第三節 四大南戲——《荊》、《劉》、《拜》、《殺》
第六章 宋元的中短篇小說
第一節 宋、元說話及其話本的時代
第二節 宋、元話本的特色
第三節 宋、元的文言小說
第七章 《三國演義》與《水滸傳》
第一節 《三國演義》
第二節 《水滸傳》
第七編 明代文學
第一章 明代前期文學
第一節 高啟與吳中詩風的轉變
第二節 宋濂劉基
第三節 台閣體
第四節 明代前期的戲劇
第五節 明代前期的文言短篇小說
第二章 明代中期詩文
第一節 前七子
第二節 吳中四才子
第三節 唐宋派及歸有光
第四節 後七子
第五節 徐渭
第三章 明中期戲劇與《西遊記》等小說
第一節 明中期雜劇
第二節 明中期傳奇
第三節 《西遊記》
第四節 明中期的歷史小說
第四章 明代後期詩文
第一節 公安派的文學理論
第二節 從公安派到竟陵派的詩歌
第三節 明後期其他詩人
第四節 晚明小品散文
第五章 《金瓶梅詞話》與明後期長篇小說
第一節 《金瓶梅詞話》
第二節 《醒世姻緣傳》
第三節 《封神演義》及其他神魔小說
第六章 明代後期短篇小說
第一節 明後期的文言短篇小說
第二節 馮夢龍與“三言”
第三節 凌濛初和“二拍”
第四節 其他白話短篇小說
第七章 湯顯祖與明後期戲劇
第一節 湯顯祖的戲劇
第二節 沈璟和吳江派
第三節 吳炳等其他劇作家
第八章 明代散曲與民歌
第一節 明代的散曲
第二節 明代的民歌
第八編 清代文學
第一章 清代前期的詩詞文
第一節 清代前期的詩歌
第二節 清代前期的詞
第三節 清代前期的散文
第二章 清代前期小說
第一節 《聊齋志異》等短篇小說
第二節 《水滸後傳》等長篇小說
第三章 清代前期至中期的戲劇
第一節 以李玉為首的蘇州劇作家
第二節 李漁的戲劇理論與創作
第三節 吳偉業尤侗嵇永仁
第四節 洪昇與《長生殿》
第五節 孔尚任與《桃花扇》
第六節 清中期戲劇
第四章 清代中期的詩詞文
第一節 清代中期的詩歌
第二節 清代中期的詞
第三節 清中期的駢文與散文
第四節 龔自珍
第五章 《儒林外史》、《紅樓夢》及其他
第一節 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第二節 曹雪芹與《紅樓夢》
第三節 《鏡花緣》和其他長篇小說
第四節 文言及白話短篇小說
第六章 彈詞、鼓詞與民歌
第一節 彈詞與鼓詞
第二節 民間歌曲
第七章 清代後期的詩詞文
第一節 清代後期的詩
第二節 清後期的散文
第三節 清代後期的詞
第八章 清代後期小說
第一節 俠義小說
第二節 《海上花列傳》與一般倡優小說
第三節 譴責小說
終章 向新文學的推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