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史(教育學、歷史學名詞)

中國教育史(教育學、歷史學名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教育史,有文獻記載的可追溯到有虞時代舜所設庠,發展至今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漢代以後以儒家文化為主導,清末又引入了西方近代教育。到了近現代,在教育制度上學過日本、德國、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又向蘇聯學習過。在教學內容方面也曾引進西方的政治社會學說和自然科學技術作為各級各類學校的課程。最終創立了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教育。這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教育史
  • 外文名稱:China education histor
  • 作品出處:《中國教育史》
  • 類型:歷史
歷史沿革,上古,夏商時期,西周,先秦到漢初,近代到現代,

歷史沿革

在中國教育制度發展史上,以中國古代的太學為例,它不僅為歷代封建王朝培養了大批人才,推動了學術的發展,並且對其他國家也產生過積極的影響。在唐朝,中國曾以高度發達的文化吸引了朝鮮、日本等國的大批學生前來中國留學。中國古代書院也具有很大的特色,它注重學生的自學和討論,有成套的規章制度,有多種多樣的分科和獨特的學風。它不僅培養了一批有用的人才,而且對當時的學術、學派的發展和形成,甚至對當時的政治和社會風尚都發生過重要影響。
在中國教育思想發展史上,更是名師輩出。從古代的孔丘墨翟孟軻荀況王充韓愈朱熹陳獻章湛若水,到近代的何子淵丘逢甲唐國安和現代的蔡元培楊賢江、徐特立、陶行知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古代,不僅有《論語》《孟子》荀子等蘊藏著豐富教育資料的典籍,而且還有像學記這樣精深的教育專著古代教育家們還概括了“教學相長”,“啟發誘導”,“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溫故知新”,“言行一致”,“改過遷善”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學原則與方法。這些都是中國教育思想遺產中的瑰寶。

上古

舜時,設庠為教,分下庠,上庠,七歲入下庠,庶老為師,十五歲入上庠,國老為師。

夏商時期

相傳在夏朝,國家就設立了以“序”為形式的官方學校,到了商代中華文明已經有了一定的文化積累,並形成了成熟的文字系統,在此基礎上,開始出現新的學校形式“瞽宗”。從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上,發現當時的學校還被稱為:大學、右學等,教育的對象主要面及貴族子弟,學習內容以文武、禮儀、樂舞等為主,在天文、曆法方面也多有涉及。而老師則由巫師、樂師或者政府官員充當。

西周

西周時期,政府設國學和鄉學兩類。國學又分大學和國小兩級,而鄉學則多稱為庠、序、校、等。《禮記。王制》記載,“國小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西周前期,因戰事頻仍,學校教育以武事為主,而西周后期政權穩定,開始傾重文化教育。當時大學學習以禮、樂、射、書為主,而國小則多學六藝基礎知識。而此時的教育依然以貴族教育為主,平民是很難進入官辦學校學習的。
出土於西周初期的《大盂鼎》記載,“女妹辰又大服,余隹即朕國小,女勿克余乃辟一人”,意思是大孟年紀很輕時父親就死了,他繼承了父親的官職。康王就對他說:“你年紀這么輕就做官,我要你進我的國小。”。

先秦到漢初

先秦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春秋時期,孔子辦學,開啟了私學教育。

近代到現代

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干擾,成功引進西學,推廣新式學校。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對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1901年,劉坤一張之洞聯銜上湊提出“興學育才”、改學制、變科舉、立學堂,仿日本學制。1902年8月15日,清廷頒布管學大臣張百熙主持擬定《欽定學堂章程》,稱為壬寅學制。由於該學制制定倉促,公布後遭到諸多批評,因而未能實施。1904年1月13日,清廷頒布張百熙等人重新擬定的《奏定學堂章程》,稱為癸卯學制,為中國第一個由中央政府頒布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的法定近代學制系統,標誌著近代新式教育制度的確立。1905年9月2日,清廷下詔宣布自次年起,科舉制度廢止。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式學堂。1909年,地方科舉考試停止以後,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亦正是教育方式的這一根本性轉變,為後來風起雲湧的辛亥革命和國家建設培養造就了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寶貴人才。此後,新式教育在中國各地得到迅速發展。
到了近現代,中國曾積極向外國學習,在教育制度上學過日本、德國、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又向蘇聯學習過。在教學內容方面也曾引進西方的政治社會學說和自然科學技術作為各級各類學校的課程。在向外國學習的過程中,走過了一些曲折的道路,其中有經驗也有教訓,最大的教訓是在吸取時沒有注意結合中國的實際加以分析、鑑別,忽視了中國的特點。這些經驗和教訓,對中國教育史研究來說都是一筆財富。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踐中,創立了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教育。這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的經驗是豐富的,在教育方針學制、課程和教育方法上都有很多創造,需要認真地研究和總結。
今後中國教育史研究的發展趨勢是:
①加強斷代史的研究,如先秦教育史的研究、宋教育史的研究等。
②對著名教育家思想的全面、系統的研究,如孔丘教育思想研究、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等。
③加強專題教育史的研究,如師範教育史高等教育史少數民族教育史地方教育史的研究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