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史(呂著中國通史下部)

中國政治史(呂著中國通史下部)

《中國政治史(呂著中國通史下部)》是2014年8月鷺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思勉。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政治史(呂著中國通史下部)
  • 作者:呂思勉
  • 出版社:鷺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8月
  • 頁數:288 頁
  • 定價:3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5907285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政治史》僅用16萬字就寫完了五千年的理亂興亡,全書無一廢字。
  呂思勉於1930年前後服膺馬克思主義,對於社會主義大同社會的理想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思想極為推崇,但對階級鬥爭理論持保留態度,這在他的史學作品中有明顯體現。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年) ,1884年中法戰爭殃及東南沿海,呂思勉就在此時(字誠之)誕生於江蘇常州一個書香世家。青少年時期,康梁思想因戰事而廣為傳布,呂思勉深以為是。因此,從十多歲開始,呂思勉就留心物價等生活細節,做大學教員期間曾撰文為食堂的碗筷消毒提建議。體現在治史上,則呂思勉突破了歷史只為帝王將相做譜牒的片面性。隨後,他又謹慎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
  這些治史思想和方法深刻體現在呂思勉的教書、著述之中,並產生了廣泛影響。
  據說,因呂思勉的新式思想和見解,其講學授業充滿意趣,門下多出名人。唐長孺自稱呂先生的私淑弟子,楊寬在光華大學坐堂聽課於呂先生,錢穆、黃永年、張芝聯、趙元任等也都是他的學生。
  新式思想和方法,輔以精讀《二十四史》三四遍之功力,呂思勉一生著作等身。譚其驤說,以一人之力幾乎寫完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我沒有見過第二個人”。嚴耕望評價他為,在現代史學史上,惟一一位在通史、斷代史和專史等諸多領域裡都做出重大貢獻的歷史學家。
  1951年呂思勉和光華大學隨院系調整併入華東師範大學。1957年逝於上海,終年73歲。

圖書目錄

第一講 中國民族的由來/001
第二講 中國史的年代/007
第三講 古代的開化/010
第四講 夏殷西周的事跡/020
第五講 春秋戰國的競爭和秦國的統一/031
第六講 古代對於異族的同化/040
第七講 古代社會的綜述/045
第八講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050
第九講 秦漢間封建政體的反動/055
第十講 漢武帝的內政外交/063
第十一講 前漢的衰亡/072
第十二講 新室的興亡/077
第十三講 後漢的盛衰/082
第十四講 後漢的分裂和三國/089
第十五講 晉初的形勢/095
第十六講 五胡之亂(上)/101
第十七講 五胡之亂(下)/105
第十八講 南北朝的始末/110
第十九講 南北朝隋唐間塞外的形勢/119
第二十講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123
第二十一講 唐朝的中衰/128
第二十二講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133
第二十三講 五代十國的興亡和契丹的侵入/139
第二十四講 唐宋時代中國文化的轉變/145
第二十五講 北宋的積弱/151
第二十六講 南宋恢復的無成/159
第二十七講 蒙古大帝國的盛衰/169
第二十八講 漢族的光復事業/176
第二十九講 明朝的盛衰/181
第三十講 明清的興亡/187
第三十一講 清代的盛衰/194
第三十二講 中西初期的交涉/201
第三十三講 漢族的光復運動/209
第三十四講 清朝的衰亂/218
第三十五講 清朝的覆亡/226
第三十六講 革命途中的中國/23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