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績效評估報告

《中國政府績效評估報告》,是中國第一本政府績效評估報告,由中國地方政府績效評估體系研究課題組編撰完成,於2009年4月25日在北京首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政府績效評估報告
  • 首發時間:2009年4月25日
  • 首發地點:北京
  • 地位:中國第一本政府績效評估報告
  • 作用:3點
  • 終極標準:以公民為中心
簡介,終極標準,作用,評估體系的問題,一是政府績效評估發展不平衡,四是政府績效評估方式開放度不高,五是績效評估理論基礎薄弱,

簡介

與各地政府已實行多年的具體考評模式相比,這是中國首次對政府績效評估提出了一套政府指導性的綜合考評體系。

終極標準

《中國府績效評估報告》課題組指出,長期以來,效率原則是公共組織基本的價值取向,行政高效成為政府追求的最高目標。在這樣的社會氛圍里,我們原有的政府績效評估體系是能夠適應需要的。但是隨著社會民主化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政府管理的本質不是管制而是服務”,因此政府評估的導向要“以公民為中心,以公民的滿意度為政府績效這個“終極標準”。

作用

其一,從政策的高度給政府績效考評提供一個統一的指導性的標準;
其二,像高考引導中國小教育一樣給政府績效評估引入一個激勵機制;
其三,對政府職能轉變作出推動作用。

評估體系的問題

一是政府績效評估發展不平衡

許多地方政府考評依然採用傳統的方式,以公務員個人總結代替部門考核,以年度會議代替績效目標制定,以單項評比檢查代替綜合績效評。
二是政府績效評估缺乏統一的政策指導和法規保障估
我國政府績效評估時間十幾年來一直處於自髮狀態,工作的啟動和開展主要取決於領導人對這項工作的認識程度,容易造成地方政府績效評估工作的持續性不強,經驗交流和推廣不夠,評估實踐的廣度、深度和力度受到影響。
三是政府績效評估體系不健全會有片面追求GDP傾向

四是政府績效評估方式開放度不高

評估的主體主要是上級機關,社會公眾參與少,造成重工作過程的評估,尚未深入到對工作最終效果的測評;評估方式多為“運動式”“評比式”,隨意性大,持續性規範性不強;政府績效評估的封閉性、神秘性、主觀性較強,透明度、公開化和客觀性還不夠,缺乏必要的社會監督和制約。

五是績效評估理論基礎薄弱

理論對實踐的引導力度不夠,中國政府績效評估起步晚,一些研究主要限於對國外理論的介紹和評鑑,對中國政府績效評估的實踐總結還不夠,中國特色的政府績效評估理論體系尚未建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