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成立於2012年9月16日,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國家一級學會,是由指揮與控制科學技術及相關科學技術領域的單位和科技工作者自願結成並依法登記成立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據2018年6月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官網顯示,學會有24個組織工作委員會;單位會員100個,個人會員4000餘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
  • 外文名:Chinese Institute of Command and Control
  • 簡稱:CICC
  • 創辦時間:2012年9月16日
  • 類別:社會團體
  • 屬性: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現任領導:理事長:費愛國
    監事長:戴浩
  •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車道溝十號院
  • 社會信用代碼:51100000717834862X
  • 登記管理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歷史沿革,組織體系,機構設定,組織會員,業務資產,建設成就,學術交流,報刊資源,人才培養,競賽活動,獎項設定,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2012年9月16日,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成立。
2013年1月24日,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2013年新春茶話會暨無人系統工程與技術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
2014年3月25日,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一屆四次理事會在北京召開;8月3日,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一屆三次理事會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
2015年1月22日,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一屆六次常務理事會在北京舉行。
2016年7月5日,為期兩天的第四屆中國指揮控制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
2017年12月21日,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中國科技會堂開幕,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出席開幕式並講話。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組織體系

機構設定

  • 最高權力機構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其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制定和修改會費標準;
(五)決定終止事宜;
(六)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 執行機構
理事會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學會開展日常工作,對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負責。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和常務理事;
(三)籌備召開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或除名;
(六)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的設立、註銷和更名;
(七)決定秘書長、副秘書長以及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領導學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決定表彰獎勵事宜;
(十一)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 分支機構
據2018年6月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官網顯示,學會有24個組織工作委員會。
組織工作委員會
青年工作委員會
教育培訓工作委員會
團體標準工作委員會
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
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
建模與仿真專委會
海上指揮控制專委會
C4ISR理論與技術專委會
火力與指揮控制專委會
數據處理與集成專委會
空天安全平行系統專委會
認知與行為專委會
網路科學與工程專業委員會
電磁頻譜安全與控制專業委員會
無人系統專委會
安全防護與應急管理專委會
富媒體指揮專委會
智慧型控制與系統專業委員會
軍民融合物聯網專委會
智慧型指揮調度專委會
雲控制與決策專業委員會
虛擬現實與人機互動專業委員會
空天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專業委員會

組織會員

據2018年6月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官網顯示,學會有單位會員100個,個人會員4000餘名。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理事單位
理事長單位
空軍裝備研究所
副理事長單位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常務理事單位
大連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理學院
航天星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南京大學工程管理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
上海航天控制技術研究所
天津津航計算技術研究所
西北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
一體化指揮調度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北大學
中國北方車輛研究院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二O二研究所
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
中國船舶工業系統工程研究院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研究院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七〇六所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第六十三研究所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裝備研究院第五研究所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國防科技創新研究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指揮信息系統學院
理事單位
北京格物明理教育諮詢有限公司
北京國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
北京華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航計算通訊研究所
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軟體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
大唐聯誠信息系統技術有限公司
東南大學數學學院
福州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國防科技大學系統工程學院信息系統工程重點實驗室
佳訊飛鴻(北京)智慧型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蘇科技大學
陸軍工程大學軍械士官學校
陸軍航空兵研究所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
天津七一二通信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工業大學
西南大學
西南計算機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兵器工業計算機套用技術研究所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九研究所
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五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

業務資產

  • 業務範圍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的業務範圍和主要任務是:
(一)開展指揮與控制科學技術領域的中國國內外學術交流,促進學科發展,推動科技進步;
(二)弘揚科學精神,捍衛科學尊嚴,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推廣指揮與控制科學技術領域的先進技術,推動指揮與控制科學技術及相關科技成果的轉化;
(三)編輯、出版指揮與控制科學技術領域的學術、技術和科普書刊;
(四)開展指揮與控制及相關領域的繼續教育和技術培訓;
(五)組織參與國家指揮與控制科學技術政策、發展戰略、科技發展規劃、重大技術措施和科技管理法規與政策的制訂,接受委託承擔指揮與控制科學技術領域的科技項目論證、技術諮詢、軟科學課題研究、技術職稱或執業資格評定、科技文獻和技術標準的編審等任務,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開展科技成果鑑定;
(六)發現並舉薦人才,按照規定經批准表彰、獎勵為發展指揮與控制科學技術做出重要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動中或在國家重大項目中取得優秀成績的指揮與控制科技工作者,以及在學會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學會工作人員;
(七)反映會員和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維護其合法權益;
(八)開展指揮與控制科學技術領域的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參與組織技術市場;
(九)根據學科發展需要,組織和舉辦各種有益於指揮與控制科學技術學科發展、促進科學技術推廣、對信息化發展有積極作用的展覽、競賽、信息發布等活動;
(十)舉辦為會員服務的活動,擴大社會影響,增加社會效益。
  • 經費來源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捐贈;
(三)政府資助;
(四)在核准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建設成就

學術交流

  • 中國指揮控制大會
“中國指揮控制大會”是中國指揮控制領域內科技工作者每年一次的盛會,是集學術交流、產品展示、專題研討於一體的全國性、綜合性的活動。
  • 青年科學家論壇
為進一步增強學會的活力與凝聚力,更加有效地組織指揮與控制領域青年科技工作者參與學會工作,打造具有青年科技工作特色的學術交流、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平台。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先後於2013年和2014年舉辦了兩屆“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青年科學家論壇”。
  • 全國兵器科學與技術博士生論壇
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無人系統專業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學院和中國無人系統院士工作站聯合主辦的“2014全國兵器科學與技術博士生論壇”在北京理工大學舉行。論壇以“無人系統發展與展望”為主題,通過主題報告和專題沙龍活動相配合的形式,為中國無人系統技術領域博士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一個“開闊視野、激發創新”的學術交流平台。
  • 中國航天指揮與控制論壇
2014年12月17日,由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學院共同主辦的 “2014中國航天指揮與控制論壇——走向太空的指揮與控制”在北京召開。該次航天論壇的召開,對促進未來空天一體戰略和國家尖端技術的發展,提升科學技術綜合競爭力,推動空天國防力量建設和運用,搭建航天事業人才交流平台,實現國家空天安全目標的方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機器人的指揮與控制
2017年4月,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劉玉超副秘書長,通過微信群就《機器人的指揮與控制》主題做了分享,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秦繼榮秘書長也線上與群友們進行了對話,通過劉玉超的介紹,群友了解到指揮與控制科學的源起與發展,機器人時代的指揮與控制,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的成立與近期主要活動。
  • 智慧型控制技術專題
2017年4月,由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無人系統專業委員會、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中國無人系統院士工作站、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學院聯合主辦的“2014全國兵器科學與技術博士生論壇——無人系統發展與展望”在北京理工大學召開,來自12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19名在讀優秀博士生做學術成果展示。

報刊資源

截至2015年12月,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出版的刊物有:《戰爭工程論:走向資訊時代的戰爭方法學》、《指揮控制與火力控制一體化》、《數位化土兵技術》、《指揮與控制概論》、《現代直流伺服控制技術及其系統設計》、《粒計算研究叢書:雲模型與粒計算》、《不確定性與粒計算》、《雲計算技術發展報告(第3版)(2013)》、《雲計算技術發展報告(2012)》、《雲計算技術發展報告 》、《空間數據挖掘理論與套用(第2版) 李德仁,王樹良,李德毅》、《發展中的指揮自動化——世界新軍事變革全書》、《不確定性人工智慧》等。
《戰爭工程論:走向資訊時代的戰爭方法學》由胡曉峰著作,主要包括理解戰爭複雜性——如何認識世界、認識戰爭、信息化戰爭的挑戰——如何理解時代和戰爭的變化、戰爭工程思想——走向資訊時代的戰爭方法學、戰爭工程的基礎——理論、技術與套用基礎、戰爭工程方法與系統——貫穿戰爭始終的系統工程等內容。
《指揮控制與火力控制一體化》立足技術發展前沿,分析了信息化條件下一體化聯合作戰對指揮控制與火力控制一體化的軍事需求。
《數位化土兵技術》以數位化士兵為研究對象,闡述了數位化士兵的基本概念及裝備構成,分別對數位化士兵的計算機、通信系統、武器系統、防護系統和動力系統等基本原理、技術途徑和關鍵技術進行了較詳細闡述,並對數位化士兵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
《指揮與控制概論》從指揮與控制的基本概念入手,通過對指揮與控制基本概念、指揮與控制學、指揮與控制系統、指揮與控制相關技術、指揮與控制在現代戰爭中的套用、指揮與控制在國家應急事務中的套用、指揮與控制建模與仿真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
《不確定性與粒計算》介紹了粒計算與不確定性交叉研究的最新進展,內容涉及粒計算方法論、雲模型、商空間模型、不確定性問題處理的覆蓋模型與方法、模糊粗糙集、模糊粒空間的結構、粗糙模糊集的信息粒度與結構、粒計算中的不確定性分析等。
《雲計算技術發展報告(2012)》書中包括對雲計算技術發展情況的介紹,尤其是對當下雲計算熱點問題的探討,書中亦分享了雲計算典型套用的成功案例。

人才培養

競賽活動

  • 2018CICC青少年創客聯賽
2018年4月,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主辦的2018CICC青少年創客聯賽通過報名培訓至全國總決賽分三階段進行,城市區域賽和全國總決賽各賽項均設一、二、三等獎。其中,一等獎獲獎率5%,二等獎獲獎率10%,三等獎獲獎率30%。所有獲獎選手均由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頒發獲獎證書;入圍全國總決賽的選手同時進入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青苗資料庫”。
  • 2018全國兵棋推演大賽
2018年5月,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主辦的2018第二屆全國兵棋推演大賽通過報名培訓至全國總決賽分三階段進行,獎項設定分為全國總決賽獎項和分區賽獎項,全國總決賽獎勵評定,在大賽組委會指導下,由導演裁判組牽頭組織開展,擬設定個人、團隊比賽的冠、亞、季軍和一、二、三等獎,以及組織獎、指導老師獎、優秀戰報獎、優秀裁判員獎等。各獎項具體數量根據進入全國總決賽選手數量確定;全國總決賽優勝選手推薦參加有關機關組織的專業比賽。

獎項設定

  •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科學技術獎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科學技術獎的獎勵對象為:在指揮與控制科學基礎研究、理論研究、技術開發套用、高新技術發明、重大工程建設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集體和個人。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科學技術獎下設三個獎項:CICC科技進步獎;CICC創新獎;CICC曙光獎。
CICC科技進步獎授予在指揮與控制領域從事技術開發、技術創新、推廣套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完成重大指揮與控制工程等方向做出創造性貢獻的項目。每年評選一次,設一等、二等、三等三個獎勵等級。
CICC創新獎授予在指揮與控制科學基礎研究、理論研究、技術發明及套用等方面做出重要原始創新的科技工作者。每年評選一次,設一等、二等獎兩個獎勵等級,只授予個人。
CICC曙光獎授予在指揮與控制科學技術前沿、套用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或者在指揮與控制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過程中,成績卓著、貢獻巨大或創造出顯著的國防、社會、經濟效益的科技工作者。每年評選一次,不設獎勵等級,授獎人數不超過3人,只授予個人。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會徽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會徽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會徽是由學會英文名和英文縮寫字母組成的圓形圖案,學會依法維護指揮與控制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為廣大會員和指揮與控制科技工作者服務;是黨和政府聯繫指揮與控制科學技術及相關科學技術領域科技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是發展中國指揮與控制科學技術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

精神文化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宗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思想引領作用,動員和團結廣大指揮與控制科學技術及相關科學技術領域的科技工作者,以學術前沿、科學普及、智庫建設為重點,緊貼科技創新、軍民融合國家發展戰略,促進指揮與控制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指揮與控制科學技術的普及、交流和推廣套用,促進科技創新和科技人才的成長,促進指揮與控制科學技術和經濟的結合,為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服務,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貢獻。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貫徹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路線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提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堅持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弘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尚,倡導“獻身、創新、求實、服務”的精神,民主辦會,積極主動獨立負責地開展工作。

現任領導

理事長:費愛國(中國工程院院士)
監事長戴浩(中國工程院院士)
副理事長:何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杰(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定主、秦繼榮、王積鵬、黃強、張紅文、顧浩、朱榮剛、呂金虎、付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