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顫日

中國房顫日

2013年3月19日,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等八大學會聯合發起的中國房顫聯盟(CNAFA)在京成立。會上同時宣布將每年的6月6日定為“中國房顫日”,並計畫發布《中國房顫卒中報告》,提出規範防治房顫相關卒中的建議和可行性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房顫日
  • 時間:每年的6月6日
  • 背景:中國房顫聯盟成立
  • 訂立時間:2013年3月19日
活動發起,活動背景,

活動發起

我國目前約有800萬人罹患房顫,房顫可使腦卒中風險增加5倍,20%以上的卒中歸因於房顫,且房顫所致腦卒中具有高致殘率、高病死率及高復發率的特點。我國房顫卒中治療現狀不容樂觀,首先,由於房顫起病隱匿、無明顯症狀等特點,我國房顫診斷率極低;其次,臨床醫生對抗凝治療認識不足,有效抗凝治療比例低,且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較差;再次,傳統抗凝藥物存在治療窗窄等諸多局限。

活動背景

2013年3月19日,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等八大學會聯合發起的中國房顫聯盟(CNAFA)日前在京正式宣布成立。該聯盟由世界心臟聯盟(WHF)和美國心臟病學學院(ACC)指導、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支持,旨在搭建起多學科聯合房顫防治專屬平台,制訂並推行我國房顫防治臨床規範,提升房顫診療水平與國際接軌。會上,聯盟宣布:將每年的6月6日定為“中國房顫日”,並計畫發布《中國房顫卒中報告》,提出規範防治房顫相關卒中的科學建議和可行性措施。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院士,衛生部疾控局孔靈芝副局長,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師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心臟介入專家太昌允教授 ,心臟病專家胡大一教授在會上共同呼籲,“我國政府、專家學者、廣大臨床醫生、房顫患者及社會公眾應當積極行動起來,共同關注並提高房顫卒中預防意識,減輕房顫引發卒中的危害,從而減輕社會經濟負擔。”
我國800萬房顫患者,治療現狀問題重重
房顫,即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現象。近年來,受人口老齡化、慢性心臟病及其它因素影響,房顫全球發病率劇增。而我國更是房顫卒中的重災區,在“全球預防中風行動”專家組發布的《如何避免亞太地區卒中危機》的報告中顯示,中國是房顫第一患病大國,目前約有800萬人罹患房顫。房顫可使腦卒中風險增加5倍,20%以上的卒中歸因於房顫,且房顫所致腦卒中具有高致殘率、高病死率及高復發率的特點:第一年死亡率高達50%;第一年嚴重致殘率高達73%;第一年累計復發率高達 6.9%。據了解我國每年腦卒中年死亡人數高達181.6萬人,腦卒中通常為終身性疾患,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降低其生活質量,而且持續性的醫療費用也會給患者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然而我國房顫卒中治療現狀問題重重:首先,由於房顫起病隱匿、無明顯症狀等特點,我國房顫的診斷率極低;其次,臨床醫生在抗凝治療中往往低估抗凝獲益而高估出血風險,抗凝治療認知不足,有效抗凝治療比例低,且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較差。據2010年最新的全球性房顫註冊研究顯示,我國房顫抗凝治療率僅為10%,且在接受抗凝治療的患者中,僅有36%的人群達到安全且有效的治療範圍。再次,傳統的抗凝藥物華法林存在治療窗窄、療效不可預測、與多種藥物食物相互作用等諸多局限,目前已有數個新型抗凝藥物即將在中國上市。
胡大一教授表示,“新型抗凝藥物的套用將為房顫卒中的預防帶來新的希望,但目前,我國心腦血管科醫師對抗凝治療認知不足,因此,房顫卒中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建立並提高廣大醫務人員對房顫的認知,提高對抗凝治療的認知,合理使用華法林和新型抗凝藥物,幫助患者獲得最適合的治療方法和最佳的預防效果。”
中國房顫聯盟(CNAFA),多方助力共同推進房顫卒中防治事業
為改善我國房顫卒中的預防與認知現狀,提高房顫卒中的預防水平,我國房顫領域的相關學會和專家一直積極參與國際房顫診療相關的項目,努力使國內房顫卒中預防的平台與國際接軌。今天,在世界心臟聯盟(WHF)和美國心臟病學學院(ACC)的指導下,中國房顫聯盟正式成立了。據悉,中國房顫聯盟從2013年起,將開展《中國房顫卒中報告》撰寫、建立《中國房顫時訊》、房顫日活動周、醫生專業培訓及患者教育等系列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