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西方譯介研究文獻彙編

《中國戲曲西方譯介研究文獻彙編》是2023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戲曲西方譯介研究文獻彙編
  • 作者:廖琳達
  • 出版時間:2023年1月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ISBN:9787507766646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一、主要內容與形式 本書收錄清代西方對中國戲曲譯介和研究的珍貴文獻(主要集中在1735-1909),將西方人翻譯的中國戲曲劇本、研究和介紹戲曲的文字彙集出版,為了解其歷史情形提供參照,為國內學界研究戲曲的跨文化傳播及西方的戲曲接受情況提供可靠的文獻。本彙編計畫編撰10卷,,自1731年法國傳教士馬若瑟翻譯第一本元雜劇《趙氏孤兒》開始,到1909年英國傳教士麥嘉湖《中國人生活的明與暗》一書里談論中國戲曲的篇章止,儘量將清代西方戲曲譯介和研究文字全部收錄。收錄文獻以年代先後為序,其中三位西方戲曲翻譯和研究大家戴維斯、儒蓮、巴贊單獨成卷(戴維斯1卷,儒蓮2卷,巴贊3卷),其他人合卷。二、價值與意義 清代來華西方人接觸到中國戲曲,對這一東方文化結晶體及其藝術價值高度重視,從而開始進行譯介和研究。1735年法國耶穌會士馬若瑟所譯元雜劇劇本《趙氏孤兒》在法國出版,引起了文壇轟動,助推了18世紀法國和歐洲的中國文化熱。清代中期尤其是鴉片戰爭之後,來華西方人有戲劇愛好者頻繁出入戲場,留下眾多看戲記述和評論文字,將戲劇刊本和舞台演出本翻譯到西方,並擴而大之對戲曲的生態環境進行調查研究,西方漢學家更對中國戲曲進行歷史和現狀探索以及文本鑽研,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提升了西方對中國戲曲的整體認識。從這些文字中,我們可以了解西方人早期接觸戲曲時的觀察角度、秉持觀念、衡量坐標、評判標準以及翻譯策略,探查其接受心態,從而觀測到戲曲對西方跨文化傳播的歷史過程及其規律,為今天的文化交流提供借鑑。同時我們亦可藉以反觀晚清中國各地盛行的戲曲狀貌、舞台情形、戲園狀態、流行劇目,偶爾還能見到著名戲曲藝人的行蹤,以及不同聲腔劇種腳色行當的情形,從而填補國內史料的不足,有助於構築對於清代戲曲狀貌的完整認識,推動中國戲曲史研究的深入進展。國內對於西方翻譯和研究中國戲曲的文獻還少有出版,整理出版這套文獻有著填補空白的價值。

作者簡介

廖琳達,女,英國布魯奈爾大學碩士,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博士,研究方向為海外中國戲劇研究,博士論文為《1840年前西方的戲曲接受與研究》(待出版)。在《戲劇》、《戲劇藝術》、《戲曲藝術》等學術刊物發表文章多篇,著有《戲台上的中國》(第二作者)一書,有譯著《18-19世紀英語世界的戲曲評論》(待出版)。參與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外戲劇經典的跨文化闡釋與傳播”(項目編號:20&ZD283),北京外國語大學“雙一流”建設重大標誌性項目“中國戲曲海外傳播、文獻、翻譯、研究”(項目編號:2020SYLZDXM036)。參加了“中國戲曲在北美的傳播”“絲綢之路與古今東西方交流”“中國戲曲在海外”等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宣讀論文,一篇被收入法國濱海大學會議論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