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志山西卷

《中國戲曲志山西卷》是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戲曲志山西卷
  • 作者: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
  • ISBN:7-5039-0726-6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0年12月
  • 編纂人員:郭士星、楊孟衡、張萬一、王易風、董新良、武承仁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山西戲曲的歷史與現狀,反映了全省四十多個劇種的藝術風貌及其繁衍流變的軌跡。

作品目錄

封面
中國戲曲志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戲曲志編輯部
《中國戲曲志·山西卷》編輯委員會
《中國戲曲志·山西卷》編輯部
撰稿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
圖片
洪洞廣勝寺明應王殿元代戲劇壁畫
運城西里村元墓戲劇壁畫
新絳吳嶺莊元墓戲劇磚雕
右玉寶寧寺明代水陸畫中戲劇人物
稷山馬村8號金墓戲劇磚雕
侯馬金代董氏墓舞樓戲俑
稷山苗圃金墓戲劇磚雕
稷山馬村5號金墓戲劇磚雕
稷山化峪2號金墓戲劇磚雕
稷山馬村1號金墓戲劇殘俑
稷山化峪3號金墓戲劇磚雕
稷山馬村2號金墓戲劇磚雕
運城漢墓百戲樓模型
稷山馬村4號金墓戲劇磚雕
襄汾丁村清代戲劇木雕
平遙紗閣戲人
戲曲剪紙《雙鎖山》
壺關白雲寺清代戲劇磚雕
晉南清代木版年畫《轅門射戟》
臨汾魏村牛王廟元代舞樓
臨汾東羊村東嶽廟元代舞樓
翼城池村喬澤廟元代舞樓
介休後廟明代戲樓
翼城樊店關帝廟戲台
太谷陽邑淨信寺戲樓
太原晉祠明代戲台(水鏡台)
長治草台夜景
五台金剛庫村奶奶廟對台
太原工人文化宮劇場夜景
《迎神賽社禮節傳簿四十曲宮調》明代抄本
清戲《金印記》清代抄本
革命根據地編印的部分劇本
上黨隊戲《過五關》演出場面
晉北賽戲《調鬼》
農村觀劇場面
上黨戲班供奉的咽喉神
中路梆子《三上桃峰》(王愛愛飾青蘭)
蒲州梆子《薛剛反朝》(閻逢春飾徐策、楊虎山飾薛剛、王秀蘭飾紀鸞英)
閻逢春飾《跑城》中徐策
王秀蘭飾《烤火》中尹碧蓮
中路梆子《打金枝》(郭鳳英飾郭曖、丁果仙飾唐王、斗桂英飾皇后、冀萍飾昇平公主)
丁果仙飾《日月圖》中白茂林
程玉英飾《教子》中王春娥
上黨梆子《三關排宴》(郝聘之飾佘太君、郭金順飾楊延輝)
吳婉芝飾《皮秀英打虎》中皮秀英
郭金順飾《東門會》中陳文子
北路梆子《王寶釧》(董福飾穆洪、賈桂林飾王寶釧、李萬林飾薛平貴、安秉琪飾王允)
王玉山飾《血手印》中王桂英
賈桂林飾《金水橋》中銀屏公主
現代戲表演(北路梆子《紅色的種子》中董福飾陳富貴)
翎子功(中路梆子《小宴》中呂布)
椅子功(蒲州梆子《掛畫》中含嫣)
髯口功(北路梆子《二堂獻杯》中田雲山)
馬武(中路梆子)
毛賁(中路梆子)
屠岸賈(蒲州梆子)
薛剛(蒲州梆子)
尉遲恭(北路梆子)
程咬金(北路梆子)
秦英(北路梆子)
趙公明(上黨梆子)
包拯(上黨梆子)
哪吒(上黨梆子)
趙匡胤(上黨梆子)
穆瓜(上黨落子)
誥命夫人(上黨梆子)
焦氏(上黨梆子)
夏侯淵(鑼鼓雜戲)
許褚(鑼鼓雜戲)
曹操(鑼鼓雜戲)
殷洪(隊戲)
豬八戒(耍孩兒)
獅子精(耍孩兒)
鯉魚精(羅羅腔)
雷橫(朔縣大秧歌)
和尚套頭(清戲)
棒鬼(賽戲)
三頭六臂套頭(清戲)
荊軻
王彥章
蓋蘇文
大妖
司馬師
徐彥昭
白蛇
哼將
哈將
《水母娘娘》舞台美術設計圖
《扇墳》小娘子造型
《殺江》蕭恩造型
《白溝河》舞台美術設計圖
《一顆紅心》舞台美術設計圖
《一顆紅心》潘發家造型
《綠牡丹》花碧蓮造型
《吳王劍》舞台美術設計圖
《紅娘子》舞台美術設計圖
牛角老旦造型
《路遏》牛皋造型
《蔡鍔與小鳳仙》舞台美術設計圖
清代戲衣·靠
清代戲衣·襖
清代戲衣·帔
清代戲衣·官衣
清代戲衣·女蟒(背面)
清代砌末
序言
凡例
目錄
綜述
圖表
大事年表
劇種表
山西省主要戲劇文物分布圖
志略
劇種
蒲州梆子
北路梆子
中路梆子
上黨梆子
上黨落子
朔縣大秧歌
廣靈大秧歌
繁峙大秧歌
澤州秧歌
汾孝秧歌
介休乾調秧歌
壺關秧歌
翼城秧歌
襄武秧歌
祁太秧歌
太原秧歌
沁源秧歌
平陸花鼓戲
左權小花戲
河曲二人台
鳳台小戲
晉北道情
臨縣道情
洪洞道情
河東道情
耍孩兒
晉南眉戶
浮山樂樂腔
夏縣弦兒戲
芮城揚高戲
夏縣蛤蟆嗡
芮城拉呼戲
晉中弦腔
雁北弦子腔
靈丘羅羅腔
河東線腔
平陸高調
曲沃碗碗腔
孝義碗碗腔
孝義皮腔
萬榮清戲
翼城目連戲
鑼鼓雜戲
賽戲
隊戲
京劇
評劇
豫劇
曲劇
劇目
一捧雪
一顆紅心
一棵蘋果樹
一個志願軍的未婚妻
二姐算卦
十里店
十二道金牌
八義圖
八件衣
三賢
三進士
三孝牌
三家店
三上桃峰
三關排宴
三死何文秀
下棋
下河東
土地堂(院本劇目)
土地堂(襄武秧歌傳統劇目)
山村供銷員
上墳路遇
乞巧圖
千古恨
小二姐做夢
小二黑結婚
義務看護隊
天波樓
五花馬
五雷陣
尹靈芝
烏鴉山
文龍歸宋
王寶釧
王二小趕腳
王德鎖減租
太極圖
太行英雄
太君辭朝
水牛陣
水母娘娘
雙玉鐲
雙官誥
雙拜壽
雙羅衫
日月圖
少華山
見回紇
火焰駒
鳳儀亭
鳳台關
打鐵
打凍凌
打金枝
打棒槌
打酸棗
打油堂斷
打神告廟
玉虎墜
正氣圖
寧武關
目連救母
甘泉宮
巧團圓
巧姻緣
出棠邑
白溝河
司馬莊
司馬貌夜斷三國
龍鳳旗
北天門
皮秀英打虎
出五關
東門會
西廂記
百花亭
戲中書
汗衫記
陰陽樹
陽春姐妹
慶頂珠
殺院
殺狗
觀兵書
奪秋魁
劉胡蘭
劉三推車
劉芳舍子
伐子都
吊煤山
爭參軍
吃瓜
血手印
佘塘關
走西口
蘆花
蘆花河
汴梁圖
汾水長流
串龍珠
改變舊作風
折桂斧
辛安驛
續範亭
花柳林
李三娘
李翠蓮傳
李有才板話
李來成家庭
楊七娘
雞架山
張連賣布
張喜鵲打老婆
狗小翻身
拍蝴蝶
泥窯
鬧五更
牧羊卷
明公斷
明月珠
賣碗
賣高底
賣扁食
空城計
金水橋
金玉佩
金沙灘
和氏璧
河燈會
忠義俠
周公八卦
斬旱魃
斬花堂
杭州買藥
岳雲貴
夜宿花亭
武松殺嫂
侍女登科
南天門
掛龍燈
春秋配
春秋筆
獅子洞
炮烙柱
美人圖
皇帝與門官
綁柱結婚
鐘馗嫁妹
挖窮根
柳樹坪
柳春院
繡龍劍
桃花計
桃花媒
通天犀
燭影記
烈女傳
澗水東流
換花
高平關
浮訌圖
夏家莊
徐公案
海神廟
清風亭
清河橋
偷南瓜
描金櫃
黃金印
黃鶴樓
淮都關
混冤案
港口驛
銅雀台
梅絳褻
鴻門宴
梵王宮
假金牌
斷烏盆
蛟河浪
琥珀珠
渡康王
棘陽關
雁門關
韓玉娘
韓湘子傳
雇驢
搜杜府
隔門賢
游西湖
竇娥冤
竇老爭親
意中緣
新屯堡
蜃中樓
雷峰塔
譚香女哭瓜
轅門斬子
截江
鮫綃帕
翠屏山
蝴蝶杯
牆頭馬上
燕燕
薛剛反朝
潞州英烈
贈綈袍
麟骨床
音樂
聲腔與腔調
過場曲牌與鑼鼓經
樂隊與樂器
劇種音樂
表演
腳色行當的體制與沿革
特殊身段譜與特技
劇目選例
舞台美術
化妝
服裝
砌末道具
布景與裝置
舞檯燈光
音響效果
檢場人職責
燈光音響效果獲獎項目一覽表
機構
科班與學校
戲班與劇團
票社與業餘劇團
協會、學會與研究機構
作坊與工廠
演出場所
沁水縣郭壁南頭崔府君廟舞樓
陽城縣屯城東嶽廟舞樓
晉城縣冶底村東嶽廟舞樓
翼城縣武池村喬澤廟舞樓
臨汾縣魏村牛王廟舞樓
永濟縣董村三郎廟戲台
河津縣窏窀村后土廟戲台
臨汾縣東羊村東嶽廟舞樓
翼城縣曹公村四聖宮戲台
石樓縣張家河村殿山寺舞台
臨汾縣王曲村東嶽廟舞台
運城縣三路里三官廟樂樓
襄汾縣汾城鎮城隍廟戲台
潞城縣南舍村玉皇廟舞台
河津縣樊村關帝廟戲樓
平遙東卜宜村先師廟戲樓
新絳縣陽王鎮稷益廟舞庭
晉祠水鏡台
沁水縣西關玉帝廟舞樓
介休縣后土廟戲樓
寧武縣二馬營村廣慶寺戲台
河津縣真武廟戲台
運城池神廟戲台
忻州東張村大關帝廟戲台
大同市觀音堂戲台
翼城縣樊店村關帝廟戲台
大同市皇城戲台
解州關帝廟雉門戲台
孔祥熙家庭堂會戲台
壺關縣集店東嶽廟戲台
大同市雲崗石窟戲台
陽城縣潤城村戲台
翼城縣中賀水村岱王廟戲台
長子縣八里窪三嵕廟戲台
代縣傅村龍王廟戲台
洪洞縣早覺村二郎廟戲台
晉城縣陟椒村三教堂戲台
襄汾縣尉村后土廟戲台
介休縣關帝廟三連台
太谷縣淨信寺戲樓
翼城縣西閻村湯王廟戲台
蒲縣柏山東嶽廟戲台
介休縣板峪村三面開戲台
太谷縣胡家莊戲台
臨縣黑龍廟戲台
壺關縣神郊村真澤宮戲台
太谷縣無邊寺戲台
萬榮縣品字形戲台
繁峙縣東莊村三聖寺戲台
定襄縣大南莊連二台
廣靈縣井窳村秧歌舞台
長治市彩台
新絳縣城隍廟戲台
定襄縣董村奶奶廟戲台
運城市西街戲園
大同市天慶茶園
集星樓戲院
興縣東關大舞台
長治市英雄台
太岳烈士陵園戲台
太原市大中影劇院
山西劇院
長風劇場
太原工人文化宮
運城人民劇院
太原市東安劇院
大同劇院
晉城縣段都劇院
代縣東下社仿古戲台
柴村露天劇場
山西部分宋、金、元古戲台簡表
演出習俗
廟會戲
開光戲
還願戲
開市戲
堂會戲
喪戲
罰戲
對台戲
會班·上戲
供奉祖師爺
十大款
拉神堂
份子
小份子
打通
坐場
拜人
犒台
祭台
背財
擺道·跑神馬·祭台
加油
文物古蹟
芮城溝渠頭漢墓歌舞伎陶俑
平順大雲寺後周舍利塔樂舞石雕
沁縣南涅水北魏石刻百戲圖
沁縣靈泉寺宋樂伎石刻
高平開化寺宋代歌舞壁畫
河中府萬泉縣新建后土廟記碑
威勝軍關亭侯新廟記碑
潞州潞城縣三池東聖母仙鄉之碑
芮城金代岳廟新修露台記碑
陽城崦山金代重建白龍祠記碑
稷山馬村金代段氏墓群雜劇磚雕
稷山化峪金墓雜劇磚雕
稷山苗圃金墓雜劇磚雕
侯馬金墓戲台模型及戲俑
繁峙岩山寺皮影戲壁畫
普救寺鶯鶯故居詩碑
芮城潘德仲石槨戲樓及雜劇線刻圖
新絳吳嶺莊元墓雜劇磚雕
新絳寨里村元墓雜劇磚雕
稷山店頭村元墓雜劇磚雕
繁峙靈岩寺元代胡琴石刻
萬榮孤山風伯雨師廟舞廳石柱
洪洞明應王殿元雜劇壁畫
運城西里莊元墓戲劇壁畫
右玉寶寧寺明代水陸畫之戲劇人物
《迎神賽社禮節傳簿四十曲宮調》
陽城縣上伏村大王廟清代舞台題壁
蒲縣柏山東嶽廟碑
襄汾丁村民居清代戲劇木雕
上黨隊戲古抄本
晉城青蓮寺鳴鳳班碑記
萬泉百帝村清戲古抄本
《蝴蝶杯》清代抄本
晉南清代戲曲版畫
壺關白雲寺清代戲劇磚雕
河曲彌佛洞寺清代戲劇磚雕
晉城五聚堂紀恩碑
洪洞上跑蹄老君廟清代壁畫
長治寺莊禁演秧歌碑
晉城望城頭村開元宮
永濟梨園會館碑
太原老郎廟
陽城東山村戲台老油燈
平遙“紗閣”戲人
晉城裴窳村怡悅會澤州秧歌戲簿
稷山下迪村清代戲箱
河津長盛班戲折
河津西王村清代戲箱
河津西王村戲神
太谷清代亮戲牌
應縣耍孩兒戲單
太原華美工廠戲曲刊本
報刊專著
顧誤錄
新華日報華北版·戲劇副刊
秧歌劇集
山西戲曲
山西民間戲曲選輯
民眾劇選(第一集)
山西梆子音樂
山西省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會刊
晉劇音樂
蒲劇音樂
河曲民歌採訪專集
祁太秧歌音樂
山西省各劇種劇目調查
山西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演出會刊
蒲劇十年
山西省第三屆戲劇會演會刊
中國地方戲曲集成·山西省卷
山西戲曲評論集(第一集)
山西戲劇
戲劇研究資料
山西省晉劇院青年演出團在京津演出評論集
耍孩兒音樂
晉北道情音樂
山西省1964年現代戲會演會刊
火花戲劇專刊
山西省新創作文藝節目調演大會會刊
批判大毒草《三上桃峰》
山西小劇本選
蒲劇現代戲唱腔研究
山西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會刊
戲曲教學資料彙編
山西省1980年戲曲優秀青年演員評比演出會刊
報春花開第一枝
晉陽文藝
山西地方戲曲選
蒲劇藝術
晉劇呼胡演奏法
山西革命根據地劇本選
山西地方戲曲彙編(第一至六集)
河曲二人台
戲友
推陳出新的範例
蒲劇史魂
山西劇訊
山西省1982年優秀中青年演員評比演出會刊
孔尚任平陽竹枝詞淺釋
晉南民間美術與蒲劇
軼聞傳說
朱總司令唱秧歌
丁果仙和馬連良
王存才踏雪練“走”
“冬天扇子賣得快”
趙樹理與上黨梆子
楊家將的戲曲與傳說
狗蠻和“凡凡六”
閻逢春拒唱亡國曲
“寧舍香油罐,不捨‘換牛旦’”
暗八路變成“土地爺”
《西廂記》與鶯鶯塔
楊虎山父子賽戲
梆子戲藝人的“藝名”
楊恆祿爬梁學戲
燒茶爐不忘哼哼
蘇三戲和蘇三監獄
印財主驅車“偷藝”
戲子告倒收稅官
就怕“大要命”奶娃娃
“筱吉仙”責妻教徒
《女戒金丹》的來歷
奇妙的“關公戰蚩尤”
馮國瑞“救場”有術
八百黑智斗“黃堂”
紀縣長借題打廟
吳德泰“前撲”上場
自誠園和萬福園
薛公墜井,線腔照哼
“三盞燈”巧制小甲成
趙氏孤兒隱“藏山”
李正即捨身抗敵
一跤跌出個“滾背”
這真是個“捨命紅”
十萬班傳說四則
“迷耍孩兒”的媳婦
李小管母子懲霸
《汾河灣》和柳氏寒窯
“馬鑼三”摔鑼定音
侯攀龍和“十三紅”
“冒充七郎嚇寡人”
閻逢春迷技誤場
“彥子紅”扮伙夫“露藝”
“十六紅”與“十二紅”“對台”
趙清海“掛燒餅”
《走雪山》和曹福樓
臨縣劇團一“蒼頭”
口訣·行話·諺語·戲聯
口訣
行話
諺語
戲聯
傳記
孔三傳
白樸
石君寶
喬吉
趙公輔
狄君厚
吳昌齡
羅貫中
鄭光祖
李潛夫
於伯淵
李壽卿
傅山
李正心
喬復生
宋廷魁
徐昆
張世喜
楊青
鄔聖祥
鄖三吉
八百黑
祁彥子
王四虎
尚雲峰
郭寶臣
賈氏
侯葆臣
申灰驢
郭坤
任印子
郎小喜
李華炳
李彥堂
張悶呆
劉德榮
杜福盛
商文武
李銀章
郎不香
孟珍卿
董瑞喜
占耀林
王新士
高文翰
王春元
馬金虎
趙玉亭
秦連雲
任金祥
趙連貞
弓富魁
李來應
郭圭圭
盧富興
王多貴
王富喜
郭守清
趙清海
楊華甫
喬國瑞
楊登雲
楊甲成
高錫禹
古三娃
景梅九
張萬年
趙引弟
李鎖柱
都歧歧
王步雲
焦生玉
張鶯鶯
趙廷傑
劉雅斗
王雲山
朱紮根
黃鴻才
張旺旺
薛宗科
陳元
菅二毛
王三和
李錦雲
張步青
楊懷茂
王福義
段發榮
韓倡女
李福鎖
董全福
尤世應
李玉慶
杜天恩
王子欽
張銀
趙七娃
張錦榮
彭福魁
周桂元
楊恆祿
王存才
樊開虎
蕭亮
李子健
韓寶玉
靳伯廬
馮國瑞
席留根
王聰文
曹光明
段二淼
李雪娥
郭占鰲
馬高升
張寶魁
程勉齋
馮三狗
盧貴煥
董銀午
李定官
曹福海
李桂林
景恆春
薛書田
廉明昌
孛青萍
李存富
劉少貞
張桂枝
田金貴
韓德山
筱月來
智文成斗
趙樹理
平福成
趙德俊
曹二土
王銀柱
孫廣盛
李星五
楊虎山
王淼榮
王大明
申銀洞
丁果仙
高玉貴
溫喜雲
墨遺萍
郭維芝
王玉山
宋友梅
馮安榮
曹火柱
馮福恆
李琪鳴
趙加賓
鄔懷義
郭雲來
仙玲閣
王定忠
劉鑒三
李海明
田永才
裴世昌
徐執忠
郭金順
劉芝蘭
胡天保
牛小順
閻逢春
洛林
劉振芳
赫旺
胡玉廷
周玉和
李海水
楊福祿
冀美蓮
王艷芬
王全籽
雷艷雲
韓靜萍
靳華興
趙雲龍
邱金蘭
白俊英
附錄
戲曲會演、評獎、拍攝電影、錄像名單
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山西獲獎名單
山西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授獎名單
山西省文教群英會戲曲界獲獎名單
參加全國十五年來優秀劇本評獎劇目名單
山西省舞台科研成果和革新成果獲獎名單
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山西省獲獎名單
山西省戲曲優秀青年演員評比演出獲獎名單
山西省優秀戲曲劇本獲獎名單
山西省首屆戲劇攝影評比獲獎名單
山西省優秀中青年演員評比演出獲獎名單
各劇種傳統戲錄像劇目和主演名單
拍攝電影的戲曲劇目名單
歷史資料
禁夜戲示
禁優議
五聚堂紀德碑
禁止秧歌文
開展邊區的戲劇運動
邊區戲劇運動的總方向
堅決禁止各村唱舊秧歌
審定歷史劇草案
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端正戲曲政策的指示
山西省文化局關於統一山西省各地方劇種名稱的規定
山西省文化局關於國營劇團應積極回響文化部關於全國藝術表演團體全面大躍進的號召
山西省戲曲劇團社會主義協作公約
山西省文化局關於抄錄戲曲傳統劇目及蒐集有關戲曲文物資料的通知
山西省文化局關於積極配合當前的階級鬥爭和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大力上演反對封建迷信,反對買賣、包辦婚姻的劇目的通知
關於加強戲曲傳統劇目工作的意見
山西省文化局關於妥善保管傳統戲的服裝、道具的通知
山西省文化局關於加強劇目管理的意見
後記
索引
條目漢字筆畫索引
條目漢語拼音索引
本卷出版人員名單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