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略意圖

中國戰略意圖

推動中美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既是雙方的共同責任,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中方希望美方正確判斷中國戰略意圖與發展道路,深化彼此戰略互信。中國的發展戰略是透明的,那就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戰略意圖
  • 反戰戰略: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 發展目的: 深化彼此戰略互信
  • 呼籲:尊重彼此核心和重要利益
媒體報導
國際線上報導(記者 丁寧):40年前,中美發表聯合公報,制度迥異、隔洋相望的兩國就此開啟正常交往大門。40年時光變遷,美國與國力不斷發展的中國共同宣布致力於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中美合作此時的發展已經超越雙邊層面。16日,尼克森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發表40周年紀念活動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出席活動時表示,推動中美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既是雙方的共同責任,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中方希望美方正確判斷中國戰略意圖與發展道路,深化彼此戰略互信。
中國戰略意圖
美國總統尼克森把他1972年2月的中國之行稱作“改變世界的一周”。那次訪問中,中美兩國老一輩領導人,以非凡的戰略眼光與政治智慧,打破兩國多年相互隔絕的政治堅冰,用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翻開雙邊關係發展的新篇章。在1972年2月簽署的《中美聯合公報》中,美方承諾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雙方確立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互不干涉內政為兩國關係基本指導原則。中美兩國關係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40年來,中美關係雖歷經風雨,但始終保持不斷前進的發展方向。在16日舉行的活動中,習近平副主席表示,總結中美關係40年發展歷程的經驗和教訓,對於推動中美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希望美方正確判斷中國發展道路,深化雙方戰略互信:“推動中美關係發展的重要前提是不斷增進雙方相互了解,培育深化戰略信任。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戰略抉擇,中方願同美方坦誠相待,為促進亞太乃至世界和平穩定繁榮作出努力,同時希望美國正確判斷和客觀看待中國戰略意圖和發展道路,真正致力於同中國開展夥伴合作。”
40年來,中美從昔日幾乎彼此隔絕走到今天相互交往日益密切;中美經貿關係突飛猛進,雙方已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中美合作大大跨越雙邊範疇,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處理朝鮮半島無核化等問題上都保持著密切溝通,對促進世界和平穩定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在致辭中呼籲中美在新形勢下尊重彼此核心和重要利益,妥善處理分歧。他強調,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美在平衡世界發展,維護世界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要以更加重視彼此利益和關切的方式加強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合作,通過雙邊和多邊機制加強在應對氣候變化、反恐、防災減災等全球性問題的合作,加強在地區熱點問題上的協調,共同致力於促進亞太地區的穩定和繁榮,推進開放包容的地區合作,構建中美在亞太和在世界範圍內良性互動,合作共贏的格局。”
曾陪同尼克森總統訪華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致辭中表示,40年的歷史告訴人們:世界和平需要美中合作,美中合作比對抗好;雙方應尊重彼此的原則和想法,視對方為合作夥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雙方應承認彼此的國家利益,以共同利益為基礎開展合作;美中間存在分歧,但不應讓它們失控,應找到建設性的辦法予以化解。
基辛格說:“我希望並相信美中兩國在應對21世紀人類共同面臨的諸多全球性挑戰中將繼續開展合作,不斷擴大美中關係的基礎,向兩國和世界人民展示美中關係新的廣度和深度。”
外交部官員回應駱家輝言論:中國戰略意圖透明
環球網1月20日報導 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日前接受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專訪。在談及對中國的印象時,他一方面震驚於中國近幾十年取得的巨大發展,稱“中國有一種能量、一種活力”,另一方面又稱“中國的行為方式令人擔憂”,“世界各地人民和世界各國政府都質疑中國的意圖”。我外交部官員就此做出回應,強調中國戰略意圖透明,“國強必霸”絕不是中國的選擇。
 中國外交部官員1月20日針對駱家輝的言論向環球網獨家回應說:“中國的發展戰略是透明的,那就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具體而言,就是通過中國人民的艱苦奮鬥和改革創新,通過同世界各國長期友好相處、平等互利合作,讓中國人過上更好的日子,並為全人類發展進步作出應有貢獻。這不是空話,已經上升為中國的國家意志,轉化為國家發展規劃和大政方針,落實在中國發展進程的廣泛實踐中。
中國戰略意圖

“‘國強必霸’有違中華傳統文化,背離世界發展潮流,絕不是中國的選擇。中國的和平發展對世界是機遇而不是挑戰,需要國際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中國致力於與美國發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願與美方加強對話、增進互信、擴大合作,共同推動中美關係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客觀理性判斷彼此戰略意圖和政策走向,不斷增進戰略互信,對中美雙方都有利。太平洋足夠寬廣,能夠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共存與合作。”
中國國防部:中方戰略意圖“坦蕩、透明”
新華網北京4月16日電(記者張媛趙薇)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新聞事務局副局長楊宇軍上校16日說,中方在戰略意圖上是坦蕩、透明的。
16日,中國政府發布了《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白皮書。楊宇軍是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回答有關中國軍事透明度的提問時做上述表示的。
他說,軍事透明度事關國家安全,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在軍事上是絕對透明的。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軍事禁區,對外透明的範圍、方式、內容和時機是各個國家依據自身的安全利益作出的決定。”他說。
在介紹中國戰略意圖透明度的問題時,他說,近年來,中國與23個國家的防務部門建立了戰略磋商機制,軍隊領導人多次出席多邊會議,發表公開演講,接受國內外記者的採訪,而且中國還建立了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制度,開設了國防部網站,通過多種方式向外界介紹中國的國防政策、安全關切和中國軍隊的使命任務。
楊宇軍指出,軍事透明包括戰略意圖透明和軍事能力透明兩個層面。他說,中國在軍事能力方面也是非常透明的。中國軍隊與外軍開展了多場聯演聯訓,多次邀請外軍人員觀摩軍演,邀請外媒記者到部隊參觀採訪,中國軍隊媒體每天也在報導著大量的軍事新聞和信息。
“應該說,中國的軍事透明度非常高,符合中國軍隊的發展實際,也與現階段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一致。”他說。
《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是中國政府發表的首部專題型國防白皮書。1998年以來,中國政府先後發表了7部綜合型國防白皮書。中方決定今後採取綜合型和專題型國防白皮書交替發表、有序結合的方式,並且確定於2013年發表第一部專題型國防白皮書。
楊毅:中國“軍事戰略意圖”透明度世界第一核心
提示:軍事不可能完全透明,但是在中國,軍事的透明度是相對較高的,雖然不能夠完全讓老百姓接觸,但是中國的戰略意圖卻是全世界第一的。在維護國家主權方面沒有任何的含糊,這也是一種透明。
鳳凰衛視4月27日《寰宇大戰略》,以下為文字實錄
郭方:既然我們今天討論到軍方,中日軍方的互動兩國的關係,那么在軍方這個層面有時候給我的感覺軍方就是一個領導層自己的決策,我們老百姓能參與到多少呢?
楊毅:他這個參與看參與到什麼程度了比如講擁有一個強大的國防,強大的自衛力量,這是全民的自衛共同意願,但究竟發展哪些武器哪些平台,作戰計畫的制度,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透明的,軍事不可能是一瓶礦泉水,最多是茶,也不是咖啡。
蘇揚(觀察員):我也同意那個教授的意見,因為畢竟我在軍校也待過,因為很多就是軍隊的東西其實是老百姓有些東西接觸不到是正常,但是我們會發現就是,包括我們國家造這個航母啊,然後我們媒體也就是宣傳,也報導了很多,而且觀眾們也非常就是對這個軍事這個國家的軍事也很感興趣,但是我剛才感覺松田教授說的,就好像感覺我們中國作出一個東西,然後他們就有點那種瞧不起的感覺,而且我們作出一個比較強硬的回應,他們就覺得我們就是不對的,我覺得這一點是對我們國家的一種蔑視,所以我覺得日本也應該自己好好反省一下,前一陣我又發現就是說這個新聞報導說這個日本又開始宣傳釣魚島的主權問題,而且在向別的國家也發那種宣傳的小手冊,而且在向別的國家好像就是說覺得中國只要是強大了,然後我們就應該對他有敵意,這種不信任的機制我覺得日本是應該自己反省的。
邱震海:好,松田先生回應一下,我順便給你介紹一下這位美女她的身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前中衛。
松田康博:我自己感到寡不敵眾。
邱震海:寡不敵眾,我來保護你。
松田康博:我認為一直都是,我認為呢日方也有應該反省的地方,也就是說這個有關一些政策方面應該多做努力來提高自己的透明度,我們並不是要求軍方把所有衣服都全部脫光,不是這個意思。
邱震海:好,有關這方面我們最後請將軍回應一下。
楊毅:首先來講,實際上如果說透明度的話,不但是戰術的透明,具體數字的透明,我覺得最關鍵是戰略意圖的透明,實際中國的戰略意圖我覺得透明度是全世界第一的,包括核戰略,我們是世界的唯一的一個核國家,表示在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我覺得比任何人都透明,而且來講著重在維護國家主權方面絕沒有任何含糊,這也是一種透明,我覺得這方面來講透明度它是各國有各國的國情,不能按照一個標準來執行。
邱震海:好,我們看到我們中日雙方軍方,我們防務學者有關中日雙方軍事的對話非常的複雜,裡面的因果關係,裡面的犬牙交錯,這個非常複雜,但是至少我相信有兩點我想指出來的,第一點我們認認真真的傾聽了對方的聲音,而傾聽到對方的聲音,而不經歪曲的聽到對方的聲音,也許至少我希望,就是我們未來走向互相了解的第一步,第二我們看出無論是我們兩位的嘉賓,還是我們的觀察員,其實大家都抱著一種善意,抱著一種建設性的態度,希望未來我們這個地區能夠走向和平。
崔天凱:中國“大戰略”公開透明 不為挑戰取代他國
中新社華盛頓6月11日電 (記者 德永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11日走訪美國國會山,強調中國“大戰略”公開透明,不為尋求全球主導地位,更不為挑戰或取代他國。
當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美中工作小組”與華盛頓非政府組織美亞學會共同舉辦招待會,紀念中美建交35周年,崔天凱應邀出席並發表主旨演講。
崔天凱表示,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兩國關係取得巨大發展。雙方經貿合作突飛猛進,民間交往日益密切,在一系列國際地區問題上保持緊密合作,包括今年中方將應邀首次參加“環太平洋軍演”,這是中美兩軍合作的又一進展。
他指出,今天中美關係再次站在重要歷史關頭。中國政府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定,幾乎與此同時,中美元首作出共同致力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抉擇,這並非巧合,因為兩國領導人均認識到,21世紀的挑戰是全球性的,任何國家都無法獨自應對。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主旨演講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主旨演講
“中美兩國作為最大的開發中國家和實力最強的已開發國家,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和對世界的共同責任,可以率先建立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夥伴關係。”崔天凱說。
他又坦言,中美兩國仍然存在一些不理解甚至誤解,一些人可能質疑中國戰略意圖,但中國“大戰略”公開透明,那就是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而不是為了尋求全球主導地位,更不是為了挑戰或取代任何其他國家。
“冷戰時期的手段解決不了當今的問題。任何建立對立軍事同盟的企圖,都會導致雙輸的結果;即使是所謂的“兩面下注”戰略也毫無助益,因為過度的擔心害怕會使人失去希望,最終使不幸的預言成真。”崔天凱強調。
展望未來,崔天凱指當年中美老一輩政治家在冷戰最嚴峻時期認識到歷史潮流,從戰略高度推進中美共同利益,建設性地處理彼此分歧,歷史證明他們作出了正確選擇,如果今人不能看到21世紀的現實,錯失歷史良機,將十分令人慚愧。
他援引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話說,“唯一應該害怕的是害怕本身”,呼籲中美不應讓羅斯福所說的“莫名其妙、喪失理智、毫無根據的恐懼”控制思維和政策,而應向全世界表明,中美有智慧和勇氣拒絕害怕,讓最美好的願望變成現實,這最符合兩國和全世界的利益。(完)
張業遂:"一帶一路"是合作倡議中國沒有地緣戰略意圖
人民網北京3月22日電 (張文婷)3月22日-24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會在京召開,本屆論壇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為主題,圍繞新型城鎮化、財稅體制改革、社會保障體制建設、開放型經濟體制建設、國企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探討。外交部黨委書記、副部長張業遂在出席“2014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世界經濟形勢展望”時表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是合作倡議,中國沒有特別的地緣戰略意圖,無意謀求地區事務的主導權,不經營勢力範圍,不會幹涉別國的內政。
張業遂稱,關於一帶一路的主要內容,目前還處在探討或研究的階段,一帶一路應優先發展互聯互通。具體來說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逐步實現五通,一是政策溝通,通過領導人部門、地方等各層次進行政策對話。二是道路連通,既有傳統的公路、鐵路、航空、航運、管道等的連通,也有電力、電訊、郵政、邊防、海關和質監、規劃新領域的連通。三是貿易暢通,重點促進貿易或投資的便利化。四是貨幣流通,包括推廣本幣結算和貨幣互換。五是民心相通,促進不同文明和宗教之間的交流對話,推進教育、文化交流,發展旅遊。
張業遂表示,“在初始階段,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的優先和重點,在這方面有很好的基礎。包括中國和俄羅斯、中亞國家以及緬甸的油氣管道,始發自中國重慶、成都、連雲港、鄭州等地的歐亞鐵路貨運班列。中國西部、歐洲西部公路、瀾滄江、湄公河航運等等。陸海兩個絲綢之路的建設各具特色,應該齊頭並進相互支持。陸上的口岸和海上的港口、陸上的道路和海上的航路,都是新時期絲綢之路建設的支點和重點。 ”
張業遂還提到最近發生的馬航MH370航班失聯事件,他表示,此事件凸顯了亞太各國加強海空安全合作、信心共享和應急機制建設的必要性。一帶一路的國別是開放的,源於並不限於古絲綢之路,古代陸海絲綢之路上的國家,中國的友好鄰國都可以參與進來。未來一帶一路進程中的項目涉及到的國家和實體可能有更多開放性,也會更強。
張業遂強調,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由易到難、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更大範圍的區域合作。一帶一路上的國家無論大小、強弱都是平等的參與者和建設者。正確的理念應該是共同商量、共同建設、共同受益。中國將周邊外交作為外交的優先方向,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善鄰的政策。中國在尋求共同發展的基礎上,為周邊國家和區域合作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帶一路是合作倡議,中國沒有特別的地緣戰略意圖,無意謀求地區事務的主導權,不經營勢力範圍,不會幹涉別國的內政。
中國願同世界共乘和平發展列車(鐘聲·澄清不實之詞 客觀認識中國1)
最近,國際上有人散布“中國搭便車”的論調。照其說法,中國在熱點問題上坐收漁利,卻不願為解決問題發揮建設性作用;在全球貿易中坐享其成,卻又不願遵守國際貿易規則;在現行國際體系中“搭便車”,只享受國際秩序的好處而不願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
這種說法完全是歪曲事實,顛倒黑白。以伊拉克問題為例,雖然伊拉克局勢走到今天這一步並不是中國造成的,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始終致力於政治解決伊拉克問題。伊戰爆發後,中國從人道主義出發,向約旦境內的伊拉克難民提供了250萬元人民幣人道主義援助,伊戰後又先後4次宣布向伊提供總計2500萬美元和.3億元人民幣的援助。在伊戰後重建中,中國企業幫助伊方建立了完整的石油工業體系和產業鏈,提供了覆蓋全國的通信服務。
在阿富汗問題上,中國剛剛舉辦了阿富汗問題伊斯坦堡進程高官會,按照既定計畫,年內還將在天津舉辦伊斯坦堡進程第四次外長會議,為確保阿富汗實現平穩過渡、推動阿富汗和平重建進程添磚加瓦。在巴以問題上,中國近年來先後提出4點主張和5點和平倡議,得到地區國家普遍讚賞。在烏克蘭問題上,中國堅決主張通過政治和外交途徑解決危機,在安理會提出政治解決危機的3點建議,一再敦促有關各方切實落實停火共識。在敘利亞、伊朗核、朝核、南北蘇丹等問題上,中國也以各種形式調停斡旋、勸和促談,是各方公認的和平力量、積極力量、建設性力量。
中國自1990年開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是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在亞丁灣海域往返穿梭,打擊海盜,保障各國船隻的航行安全,還派出安全部隊參與聯合國在馬里艱巨的維和任務。當伊波拉病毒在西非國家肆虐之時,中國醫療隊和公共衛生專家組不懼風險,毅然奔赴疫區與當地人民共抗疾病。
中國是願意其他國家能從中國發展中得益受惠的。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成功應對危機衝擊,實施負責任的經濟金融政策,保持國內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扮演了世界經濟穩壓器的角色。中國兩次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別注資500億美元和430億美元,為其他國家應對危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據美國高盛公司統計,2000年至2010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累計貢獻率為22%,比美國的貢獻率高出5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中國對世界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目前已達到30%,中國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會拉動亞洲地區經濟成長0.3%。中國克服自身面臨的壓力,一如既往地履行對開發中國家援助義務,2010年至2012年對外援助金額達893.4億元人民幣。中國給予最不已開發國家95%的產品零關稅零配額待遇,並將於2015年提高至97%,年免稅5億元人民幣,並在世貿組織框架內積極參與促貿援助,幫助最不已開發國家提升加入世貿組織和參與有關談判的能力。中國海外投資額迅速增加,2013年累計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901.7億美元,同比增長16.8%,成為世界最大的5個資本輸出國之一,對有關國家和地區經濟恢復、就業增加、民生改善發揮了促進作用。在不久前舉行的美非峰會上,面對指責中國占用非洲資源發展自己的論調,非洲國家立即予以反駁,認為中國的投資為各國都帶來了好處。
中國歡迎世界搭乘我們的發展列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久前訪問蒙古國時響亮地向世界宣告,“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搭快車也好,搭便車也好,我們都歡迎”。這是中國版“搭便車”論,釋放了中國與各國合作共贏、攜手共進的善意,展示出當代中國的自信、開放與擔當。
今明兩年,將有1/3的中國省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未來7年,預計中國將進口超過17萬億美元商品,對外直接投資規模達到1.2萬億美元;到2020年,將有6億中國人進入中等收入階層,一個巨大的“世界市場”將日益呈現在世人面前。中國倡導的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將帶動沿線有關地區和國家協調發展。中國加快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工作,通過支持亞洲國家基礎設施和其他生產性領域投資,促進亞洲地區經濟發展和區域經濟合作。
中國自古以來就認為“計利當計天下利”。伴隨著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必將在全球舞台上承擔更多責任,貢獻越來越多的“公利”,同世界各國一道,共乘和平發展的列車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觀中國戰略意圖,不要杞人憂天(鐘聲·澄清不實之詞客觀認識中國2)
一段時間以來,西方一些輿論和勢力總是熱衷於炒作“中國戰略意圖不定論”,聲稱中國的塊頭大,發展速度快,講不清自己的戰略意圖,對地區和世界構成“威脅”;聲稱中國的軍費規模持續增長,講不清將如何運用日益增強的軍事實力,指責中國在戰略決策方面缺乏“透明度”。
觀察上述“中國戰略意圖不定論”,其邏輯悖論根本經不起推敲。要說塊頭,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1/5多。要說軍力建設,美國已然世界最強,卻仍在不斷增加軍費開支以追求絕對安全,美國一家的軍費就超過排在其後10個國家軍費的總和。要說透明度,美國老愛標榜自己“開放透明”,但前不久前美國海軍學會會長科恩公開反對讓中國軍人參觀美國航母,而這僅僅是對今年4月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受邀參觀中國“遼寧艦”航母的回訪。
反觀中國,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僅為美國的一半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是美國的1/8;軍費總量不到美國的1/6,人均軍費僅占美國的1/25;更何況中國還是世界主要大國中唯一尚未實現完全統一的國家,面臨著統籌應對傳統領域和包括“三股勢力”在內非傳統領域安全威脅的挑戰,中國不過是在進行正常的軍事現代化。
若是按“中國戰略意圖不定”預設的邏輯,“中國戰略意圖確定”的實現路徑,就應是停止發展,保持弱小,在維權等問題上任人欺凌,不能吭聲,右臉挨打還得歡喜地送上左臉,否則就給你扣上“戰略意圖不定”的帽子。對於如此“戰略意圖確定”,相信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不可能接受。
事實勝於雄辯。中國的戰略意圖實際上是十分清晰明確的。中國的大戰略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走的道路就是和平發展道路。中國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戰略意圖,中國的優先戰略目標無論怎么排序,發展都是第一要務。同時,在和平發展過程中,中國決不會放棄自身正當權益,不會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不會吞下損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中國不僅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中國憲法明確規定:中國堅持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中國政府2005年和2011年先後發表《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和《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都鄭重宣示了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意志和決心。中國已通過友好協商與14個鄰國中的12個徹底解決了陸地邊界問題。在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問題上,儘管面對個別國家的挑釁,中國仍保持極大克制,主張由直接有關的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的基礎上,通過友好協商和對話解決問題。當然,中國不惹事,也不怕事。
應該說,中國致力於和平發展的戰略意圖和實際行動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國際社會高度讚賞中國和平發展的誠意,歡迎中國發展壯大,認同中國經濟發展是拉動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認為中國發展是機遇而非挑戰,期盼借鑑中國發展經驗並搭上中國快速發展的“順風車”。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就曾明確表示:“中國的發展已經創造了很多機會。對於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強國的崛起,我們一直表示歡迎。我們沒有把中國視為威脅,相反,我們視中國的崛起為機遇。”
持“中國戰略意圖不定論”觀點的人大概有兩個出發點,要么是看不清中國的發展大勢,陷在“國強必霸”的思維窠臼里盲人摸象;要么是在事實面前閉起了眼睛,刻意誤讀中國的戰略意圖,挑起一些國家對中國發展的疑懼,為遲滯中國發展而有意為之。
要看到,那些指責“中國戰略意圖不定”的論調,喧囂得了一時,但阻撓不了中國的發展。對於國際上善意的批評,中國持歡迎態度;對於一些對中國戰略意圖有疑慮的人,中國願意通過加強溝通交流,增信釋疑;而對於那些揣著明白裝糊塗,肆意炒作“中國戰略意圖不定”的輿論和勢力,我們奉勸他們儘早收起有色眼鏡,停止喧鬧和鼓譟。
世界看中國,當持平等、理性、客觀的心態。多考慮如何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與中國打交道,就能獲得更多的共享和平發展的機遇。
媒體稱中國加強軍隊現代化戰略意圖高度透明
如何認識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加強國防建設的目的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保障國家和平發展。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將一如既往同各國加強軍事合作、增進軍事互信,參與地區和國際安全事務,在國際政治和安全領域發揮積極作用。”這段話鄭重宣示了中國防禦性國防政策的性質,體現了中國軍事力量的特點,充分表明我國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戰略意圖的高度透明。
一個國家的國防政策性質和軍事發展走向是由這個國家的總體戰略和發展道路決定的,是與國際環境和時代潮流息息相關的。人類歷史上不乏一些國家通過侵略擴張和實施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政策給其他國家帶來災難,甚至引發大規模戰爭、顛覆世界秩序的先例。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人民具有熱愛和平的悠久歷史文化傳統,和平發展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根據時代特徵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基於這一戰略,中國主張通過協商談判解決國際爭端,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這就從根本上規定了中國國防政策的防禦性質。中國奉行的防禦性國防政策,是由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國家根本利益決定的,是和平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屬於和平發展戰略。我們在戰略上堅持防禦、自衛、後發制人的原則,從來沒有也無意侵占別國一寸土地。
長期以來,中國積極開展對外軍事交流合作,自覺承擔國際安全責任,支持並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積極貢獻。我們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開展對外軍事交往,發展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軍事合作關係,推動建立公平有效的集體安全機制和軍事互信機制。堅持開放、務實、合作的理念,深化國際安全合作,加強同主要國家和周邊國家的戰略協作和磋商,加強同開發中國家的軍事交流合作,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海上護航、國際反恐合作和救災行動。支持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則,實現有效裁軍和軍備控制,維護全球戰略穩定。
按照黨的十八大的戰略部署,中國軍隊作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將一如既往參與國際軍事安全合作,承擔相應國際軍事安全責任,更多展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和中國軍隊和平文明之師的風貌,全面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貢獻。 本文來源:新華網
涵義引申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